鍾愛楹聯,業績顯著,王慶新也獲得了許多榮譽。啟功大師題贈“對聯書法捷才”,歐陽中石先生賜他藝名“齊魯聯客”,多家新聞媒體報道了他的事跡,央視網對王慶新先生作了半個小時的專訪,題目給予他很高的評價——把文人的良心交給時代。
中俄邊境呼倫貝爾草原的大道上,一輛黑色轎車穿越晨曦,正向兩千公裏之外的北京飛馳。車上的主人是一位高位截癱、帶著輪椅的古稀老人。他要連續乘車十七個小時,趕回北京主持一次征聯評審會。
此人是誰?
——他便是首屆“全國聯壇十秀”、為楹聯事業奮鬥半個世紀的王慶新先生。從1960年代少年時期,他開始癡迷楹聯藝術,半個多世紀創作對聯3900餘副,格律詩詞1100餘首,出版對聯集、對聯評話、對聯辭典、書法對聯等專著達31部,主編、執編楹聯期刊100餘期、叢書70餘本。總計出版達3700萬字。如今他七旬又三,是一位高殘人,但仍在輪椅上孜孜不倦地為楹聯事業奔波著,忙碌著,不曾稍息。
這位老人的愛聯生涯得從其少年時代說起。
王慶新出身於孔孟之鄉的一個文化家庭,幼承庭訓,喜愛楹聯。一本不像樣的抄本記下了全村各家大門所貼的春聯,還有搜集到的民間對聯故事。“文革”時楹聯書籍幾乎被掃蕩一空,為搜集資料,他到附近十幾個村“淘寶”,最遠處曾騎自行車到百裏外的曲阜借來梁章钜的《楹聯叢話》。
中學畢業後回農村,白天下地勞動,晚上在破舊的土房內孤燈獨對。夏天蚊蟲肆虐,他便用水濕透上衣、雙腿插入水桶內,一熬就是大半夜。第二天照常下地勞動。在傳統文化蕭條的特殊曆史時期,他卻把《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千金裘》《龍文鞭影》等蒙書,還有王力的《漢語詩律學》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詩韻新編》搞到手,如饑似渴地汲取精華。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年,山東省黨報《大眾日報》農村版,春節前刊發新春聯,王慶新創作的十副對聯全部入選。“一歲春光重屬鼠;千家新業更稱牛”;“九天澍雨滋新野;萬裏長天集瑞雲”,等等。後來王慶新《古今神童才女妙對》一書及兒童劇本《量肥記》的出版,引起縣裏的重視。求才若渴的縣委書記提議,將隻是初中畢業、農民身份、年已29歲的王慶新破格任用,轉為公職人員。
王慶新在縣直五個部門工作18個年頭,先後當了四個部門的頭頭。他總能忙裏偷閑,學習和創作對聯。辦公室與宿舍隻一牆之隔,有時加班晚了,便在辦公室沙發上湊合過夜。至他被借調進京,先後在業餘時間裏完成了《天下趣聯三百笑》《時情哲趣集》等七本詩聯書籍及《中國當代文藝名人辭典》的編纂出版。他因此被縣裏評定為“拔尖人才”,並當選為中國楹聯學會三代會代表,被評為首屆“全國聯壇十秀”人物。
此時的中國楹聯學會,則正處在初創不久的困難階段,連向會員寄發信函、刊物都困難。老會長馬蕭蕭在浙江召開的“三代會”上認識了不惑之年的王慶新,便有意讓其赴京擔任學會秘書長。經再三思考後向嘉祥縣委發出“關於借調王慶新擔任中國楹聯學會秘書長”的商函。這封函件被批準後送到王慶新手中,猶如一池春水蕩漾了他平靜的心緒:答應進京吧,要割舍公務員優越的條件和仕途前程,更要舍棄溫馨的家庭;不答應進京吧,實難拋棄為楹聯事業執著奮鬥的夙願。經過多天的激烈思想鬥爭,最後橫下一條心:選擇進京。
一個陌生人來到北京,那可不是好混的。無固定人員、無住處、無資金的“三無” 狀態的中國楹聯學會的擔子,猶如一架鐵桁重重地壓在王慶新的肩上。學會辦公處借了徐州商人旅店的一間屋子,會員檔案堆在床下,開會要擠在人家床上,這令王慶新一顆火熱的心頓時冰涼。而他自己連一分錢的報酬都沒有。於是便自費以每月80元錢租間地下室,並在人民日報事業發展局謀求了一份工作,先自養其身,然後再想方設法為學會創收,力求盡早改變學會困窘的局麵。
為鞭策自己在楹聯學會務實敬業,王慶新寫下這副對聯:
休將實事作虛事;
須信人間非夢間。
提醒自己要幹實事、不搞花架子。
在中國楹聯學會工作三年,憑著他不凡的協調能力,先後向澳門友人化緣,解決了辦公場所所需的資金,然後與會長聯絡湖北黃梅出資,召開了中國楹聯學會四代會。相繼 聯絡山東曲阜,聯辦了“創建中國楹聯第一城海內外征聯”,與四川沱牌酒廠聯合,舉辦了“沱牌杯”國慶五十周年征聯等幾個大型征聯活動。獲得了幾筆資金,學會的經濟狀況和辦公狀況很快得到改善。
隨著職務的變動,王慶新由秘書長改任為副會長,這使他心頭的壓力緩紓了許多。但他卻又在思考另一個新的課題,那就是在中國楹聯學會任職的實踐,使他看到大多聯人、詩人不善書畫,而書畫家又大多不懂詩詞對聯;社會上流行的對聯又是老、舊、俗、劣。出於聯人的曆史責任,王慶新先生決心緩解這種狀況,他要成立一個中國楹聯學會旗下的集多維藝術於一體的綜藝團體。
2004年6月,王慶新終於等來了一個機會,即國家工商總局同意創辦各級經營性的書畫院,在中國文聯原主席周巍峙先生提議鼓勵下,成立公益性的北京華夏詩聯書畫院,提出了“詩聯書畫,一體同春”的辦院理念,實施了“三免費”的辦院方針,創辦了《華夏詩聯書畫》院刊,向所有入院者免費贈刊,一時加盟者蜂擁而至。針對社會上春聯古、舊、俗、劣的現狀,連續12年開展全國性的“春聯吐故納新”活動。每年征集精選高質量的新春聯2000副,印刷3000冊向全國免費發送。孟繁錦會長曾親筆寫信予以鼓勵。僅此一項,即投資36萬元。這些資金都是王慶新從書法收入和化緣湊集來的。
書畫院自興辦至今已達十七個年頭,共發展盟友6500餘名,出版院刊97期,共印22萬冊全部免費向盟友發送。總計投資三百餘萬元,這些都是王慶新的血汗所得。創辦的中國詩聯書畫出版社,為盟友出書100餘種。同時舉辦“東方太陽城杯”等十餘次大型活動,使書畫院得到長足發展。王慶新的公益事業得到國家民政部的重視,他也當選為公益委員會常委。
王慶新自來中國楹聯學會工作,至今已經二十五個年頭。其間的楹聯創作、編輯出版工作成果卓著。參加慶香港回歸大征聯,以“情係回歸線;心催倒計時”的短聯一舉奪冠。題朱熹“集經綸史冊大成,勳名百代;繼孔孟顏曾而後,理學一人”被譽為是最精到的對聯。為臨沂奇光眼鏡公司的嵌名廣告聯“奇添兩眼明,辯清正路;光顯一層亮,認準好人”被譽為難以超越之句。對維吾爾族科學家吾守爾·斯拉木的七言嵌名聯將六個字全部嵌入,即“吾儕拉爾同華國,斯木當前不守株”,切題和用典均很到位。主要執編了570萬字的《中國楹聯大典》,主編了中國楹聯史上第一部對聯理論辭典——《中國當代聯壇千家論典》等五部辭書。與趙金光合著、王慶新執筆的《喜慶對聯三千副》由金盾出版社出版後再版25次,總印次突破30萬冊。編著的《實用喜慶對聯精選》獲中國出版協會金牌獎,並被中宣部列為向全國農村圖書室推薦書目。為促進楹聯藝術與多媒體融合,王慶新留心20年搜集資料,以三年之功寫成了35集、117萬字的電視劇本《蘇東坡兄妹傳奇》,將對聯、詩詞等相關國學知識九百餘件有機融入劇本之中。經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之後,在社會上產生很好的影響。
為使自己的對聯與書法完美結合,王慶新苦練書法,其書法水平達到與對聯雙美的境界,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接納為會員,出版書法專集三部,並在廣州、濟寧、北京舉辦過個展。其書法字體被國家版權局評定為“牌匾體”。書法石刻以及對聯和詩詞留跡於全國二百餘處名勝景點。
寫到這裏,文中的主人翁王慶新似乎是一位不知疲倦的鐵人。可外界哪裏知道,就在十四年前,一場車禍致他二級高殘,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殘疾人,許多作品都是在輪椅上完成的。為了補充公益辦院的經費不足,交流楹聯、書法藝術,他的小車12年行程52萬公裏,先後駐足全國四百餘個縣市區。他每每忍受著常人都難以承受的辛勞與痛苦,一年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全國各地奔波著。老友王鐵成先生發現王慶新心律嚴重不正常,甚至以八十歲高齡之身親去北京協和醫院為王慶新掛號,使他安裝了心髒起搏器。王慶新並非不知惜命,原來他看到自己重傷的身體每況愈下,按照他的規劃,尚有許多事要做。
鍾愛楹聯,業績顯著,王慶新也獲得了許多榮譽。啟功大師題贈“對聯書法捷才”,歐陽中石先生賜他藝名“齊魯聯客”,多家新聞媒體報道了他的事跡,央視網對王慶新先生作了半個小時的專訪,題目給予他很高的評價——把文人的良心交給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