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資訊2020年對聯雜誌封麵人物陳聿東教授風采

2020年對聯雜誌封麵人物陳聿東教授風采

2019-10-31 22:50:33夏令營對聯雜誌 0條評論

/陳聿東/


陳聿東,祖籍江蘇靖江,1957年出生於天津。曾先後就讀於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美國哈佛大學,師從閻麗川、金維諾、王學仲、範曾諸先生研習詩詞書畫和藝術史論。1986年至南開大學東方藝術係任教迄今,長期從事美術史論和書畫創作的教授與研究。兼任加拿大東方藝術學會會長、國際藝術交流協會主席、中華詩書畫研究院院長、國際孔子學院師資培訓主講專家、 中華竹文化研究會會長、天津美術家協會理事、九三學社書畫院特聘畫家、南開大學書畫協會副會長、江蘇商會書畫院院長。  書法繪畫造詣精深,尤擅畫竹,氣象渾穆,靖節淩雲,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並獲獎,部分作品被海內外收藏家和有關機構收藏。 主要出版論著和畫冊 :《佛教文化百科》、 《佛教與雕塑藝術》、 《印度藝術簡史》、 《國畫藝術》、《傳統書畫鑒定》、《中國美術通識》、《山東隋代石窟藝術探析》、《詩心畫韻-陳聿東詩文書畫作品選輯》等。 主要講授課程:“中外美術史(中英雙語授課)”、“佛教與東方藝術”、“書畫鑒定概論”、“書畫流派專題研究”、“中西藝術比較研究”“書法訓練與創作”等。

▲陳聿東教授出版的書籍


美好的回憶

2019年夏, 陳聿東教授開車一個多小時到小站,為參加夏令營的青少年學生上課。聆聽陳教授的中國書畫鑒賞課、青少年學生和家長們享受了一場藝術的饕餮盛宴。

陳教授講了筆墨紙硯的種類、製作、挑選、使用等常識,以及中國書畫的賞析,還展示了中國曆代名畫。那一幅幅或行筆奔放、大氣磅礴,或工巧精美,意境雋永的中國畫,讓師生們領略了中國文人詩情畫意的典雅生活。正如蘇軾言: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詩書畫本一律,天工而清新。詩書畫印是中國曆代文人怡情養性的表達。陳教授的課大大激發了師生們對中國書畫藝術的濃厚興趣。


陳教授為夏令營師生講課

陳教授在夏令營營旗上簽名


▲夏令營師生認真聆聽陳教授的藝術課


▲陳教授和2019全國青少年傳承文化夏令營師生合影留念


▲陳聿東教授與範曾先生


▲陳聿東教授與葉嘉瑩先生


營員精彩暮省(2019.8.20)

拾起毛筆,拾起文化

“字者,心畫也。畫者,界也,書所以畫之。”拾起毛筆,拾起文化,讓筆墨沁香。

今日,陳教授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讓我難忘的,便是辨識毛筆了。古人們所流傳下來的經典之作,無不是用毛筆書畫的,隻有拾起毛筆,才能拾起文化。陳教授說,挑選毛筆時,講究“尖、圓、齊、健”。所謂“尖”,指毛筆要出尖;所謂“圓”,指的是毛筆頭要蓬鬆;所謂“齊”,是指毛筆的毛在幹燥時要一樣高……聽了教授的講解,我才明白,挑選毛筆也有這麼多講究。

是啊,毛筆不僅僅是用來書寫曆史的,它有自己的精彩故事;

毛筆不僅僅是用來書寫心情的,它自己也有一顆曆經滄桑,見證文化的詩心。

拾起毛筆,拾起文化!

——齊偲冰 

生活的詩情畫意

今年的夏令營為我們的心靈與思想帶來了一場場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不但有第一期夏令營眾多熟悉的名師講課,還邀請了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的五位資深教授前來授課。

今天雖然是夏令營的最後一天,我們也舉行了別開生麵的結營儀式,而陳聿東教授的到來更是錦上添花。陳教授要為我們上一堂中國畫藝術欣賞課。陳教授的課原本安排在夏令營課程的第一周,但由於陳教授工作繁忙,未能前來講課,可陳教授一直惦記著我們的課,從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在最後一天前來講課。陳教授這種信守諾言的品質也感染著我們夏令營所有的師生與家長。

陳教授是南開大學東方藝術係教授。今天,陳教授主要為我們講述如何欣賞中國畫,以及文房四寶的種類與選擇方法。

生活不隻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陳教授提出“我們的生活要有詩情畫意”。中國繪畫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美學作用。無論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隻要看到中國畫就會有一種親切感與歸屬感。在我們的居家裝飾中,掛上一兩幅國畫就會有一種清新自然高雅脫俗的感覺。陳教授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內容豐富的課件為我們展示了中國畫獨特的魅力。

陳教授在講述文房四寶的種類和選購技巧時我極其專注。我從小練習書法,但在選購用具這一方麵基本沒有經驗。教授講到了筆有“四德”:尖、圓、齊、健,教授教了我們一個選筆的小竅門:毛筆洗過晾幹後將筆尖鋪平,如果筆毛整齊為一排即為好毛筆。教授也講了墨,墨色黑中掛紫紅為上等墨,黑中掛藍綠為中等墨,黑中掛石灰色為差等墨。我國有四大名硯分別為端硯、歙硯、澄泥硯、洮河石硯。端硯作為四大名硯之首發墨好、光滑、夏天不易發黴、冬天不易結冰,是上等的好硯台。我受益匪淺,將老師的課堂筆記認真記錄。

雖然即將離營,可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這一堂堂別具一格的藝術分享課就是夏令營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心存感恩。

——郭佳敏


將心中的感念,變成筆下的畫卷 


在21天的天津小站之旅結束之際,陳聿東教授給我們帶來了一堂精彩的書畫講座,為夏令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陳教授分享了一些書畫的知識。書法是書寫,而書法作品大多是對詩詞的展現和詮釋……我隨著陳教授的解讀,漸漸被他那有條不紊,通俗易懂的解析所吸引,從書法裏映出了一個個生動的曆史故事,從書法中滲出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從唐代的顏真卿到元代的趙孟頫至明代的徐文長、民國的弘一法師,我聽得入了神,原來,書法也有這麼美妙的意境,每幅作品都有它背後的故事。

從字的形狀,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從字的形態可以看出喜怒哀樂;從整幅作品的呈現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軌跡。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去表現同一個字效果也截然不同。


而國畫就好似一首小詩,一幅好的畫卷就是一片波瀾壯闊的史詩。耐人尋味,給人以想象空間。古人雲:“畫是有形的詩,詩是無形的畫。”陳教授講到中國畫是借物托懷,每一幅國畫的背後都寄托了畫家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句無一不體現出畫裏的故事。  通過陳教授的講解,加深了我對書法的了解和對中國畫之美的感悟。其實一幅書法作品,是一個故事,也是一首詩;一幅用毛筆繪製成的畫卷,是對大自然的反饋,也是對心靈的完美解讀。書畫,令我陶醉!

——榮書言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雜誌陳聿東教授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