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資訊《江蘇聯教》以文悟道 與古為新 ——太倉市新區三小楹聯課程建設思考與實踐

《江蘇聯教》以文悟道 與古為新 ——太倉市新區三小楹聯課程建設思考與實踐

2019-04-06 22:36:32太倉新區三小 江蘇省楹聯研究會 0條評論


以文悟道  與古為新

——太倉市新區三小楹聯課程建設思考與實踐

我校創建於2007年,目前有教學班42個,學生1900多人。近年來學校秉承“立根樹人,長養雅韻”的辦學理念,努力構建雅韻教育課程體係,積極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楹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在夯實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等方麵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把楹聯課程納入雅韻課程體係,並作為學校特色課程進行重點打造。

一、科學規劃,完善楹聯課程建設思路

(一)厘清課程理念價值

  楹聯是中國文化的獨特樣式,小小一方楹聯,深藏著華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我們在楹聯課程教學中,不僅要發揮楹聯課程的工具性價值,引導學生理解、運用楹聯這種文學樣式的特殊表達方式,結合時代特點,創造性傳承好這一國粹,而且要充分發揮楹聯課程的人文價值,充分挖掘其深藏著的文化基因,塑魂植根,培育新人。基於以上思考,我們提出了“以文悟道,與古為新”的課程理念,來開展楹聯課程建設,文道結合,傳承創新,弘揚楹聯國粹,培育學生中國根,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二)明確課程建設目標

   秉承課程理念,我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麵提出了如下課程目標:1.熱愛楹聯,感受楹聯文化魅力,從學習楹聯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樹立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2.誦讀積累古今名聯,豐厚語言積澱。學習楹聯知識和表達規律,初步掌握聯律通則,嚐試運用楹聯來表情達意、敘事抒懷,提升語文素養;3.汲取楹聯文化智慧和營養,從中受到啟迪和熏陶,豐盈心靈世界,陶冶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提升關鍵能力。

(三)構建課程結構框架

   圍繞課程目標,我們從環境課程、學科課程、活動課程三大方麵對課程內容進行架構,如下圖所示:

 

 

  


  二、多措並舉,創新楹聯課程實踐路徑

(一)環境營造,濃厚楹聯課程實施氛圍

  我校積極打造楹聯視覺文化,讓學生耳濡目染,在校園內能時時處處感受到楹聯文化的熏陶。我們重點打造開展楹聯課程教育的兩大教學場館:墨香大廳和楹聯展廳,墨香大廳展示著全國著名聯家對我校的親筆題詞,讓學生在欣賞名聯的同時感受到領導專家對我校楹聯教育的肯定和希望,激發學生愛楹聯學楹聯的興趣。楹聯展廳分幾個板塊向學生展示楹聯的曆史發展,聯律知識,我校楹聯課程開展和取得的成果等,以及師生創作的不同主題的作品選,讓學生學知識,賞名聯,受熏陶。在打造教學場館的同時,我們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根柱子,每一塊牆壁,每一個角落,一步一景,一景一聯,如春風化雨般浸潤學生的心靈。

(二)師資培訓,提升楹聯課程實施能力

1.專家引領。學校積極邀請楹聯教育的領導專家來校指導。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國防大學原副校長何道泉中將來校指導,並為我校題詞。中國楹聯學會原會長孟繁錦、現任會長蔣有泉、副會長葉子彤、劉太品、名譽會長常江、江蘇省楹聯學會會長周遊、北京大學穀向陽教授、《中國教師報》主編金鋭、《對聯》雜誌主編傅海青等等楹聯領導、知名聯家也多次來校,題詞勉勵、開展楹聯講座、下課堂聽課點評,與教師、學生親切座談,手把手進行指導,幫助教師夯實楹聯文化基礎,提高楹聯課程開發與設計、組織與實施、評鑒與創作等能力。江蘇省教育廳徐子敏副書記、太倉市人民政府王建國市長等領導來校考察,對我校楹聯教育給予充分肯定。

2.學習研討。學校以“以楹聯為載體,提升師生文化素養的研究”的課題研究為抓手,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開展學習研討,從“楹聯文化”的本體研究、師生文化素養現狀的調查研究、“楹聯文化”校本課程資源開發途徑的研究、“楹聯文化”活動化的策略研究等多方麵進行研究和實踐,不斷提高楹聯教學和創作水平。楹聯骨幹教師周黎霞、張豔萍定期作楹聯講座、上示範課,點評修改教師征聯作品,引領老師共同提高。

(三)資源開發,提供楹聯課程實施保障

  學校認真製定《楹聯教育課程實施綱要》,明確了楹聯課程的理念價值、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以及實施策略和評價建議,為楹聯課程實施指明方向。學校組織骨幹教師積極開發校本教材,一是開發閱讀教材,精選詩詞、對聯、蒙學、小古文等編寫《蒙學稚唱》三冊、《經典雅誦》三冊,作為一到六年級閱讀課教材,引導學生誦讀積累,夯實國學根基,為楹聯創作奠定基礎。二是開發楹聯教材,編寫《婁水聯馨》上下兩冊,分別用於五六年級楹聯課教學,教材精心編排了對聯的起源、發展、分類等基本知識,六大聯律規則、18個常用辭格以及對聯創作的體式、選材、立意等創作方法的教學。楹聯教材為學生係統學習聯律知識,進行楹聯創作提供了知識支撐。在教材編寫的基礎上,學校組織骨幹教師編寫教材配套教案,為更多老師開展楹聯教學提供借鑒。同時,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相繼開發出優秀課件、微課、教學視頻、優秀楹聯作品等教學輔助資源,為提高楹聯教學效率提供技術和資源支撐。


(四)課堂為本,提升楹聯課程實施效度

  課堂是楹聯教學的主陣地。我們在五六年級每周開設一節楹聯課,進行係統教學。為提高楹聯教學效率,學校組織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研討,老師們邊實踐邊摸索,從不窺門徑,到目前初步形成了“故事趣讀——佳聯品讀——聯律初讀——對韻誦讀——聯題解讀”的楹聯課堂教學模式。課始以曆代楹聯軼聞趣事導入新課,同時引出故事中的佳聯進行賞析,在賞析中自然引到相關聯律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掌握楹聯的特點和創作規律,並用各種層次和形式的對聯創作來深化習得的知識。這樣的教學一改學生學習理論時的枯燥乏味,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楹聯課堂呈現出故事的雅趣、語言的張力、激情的宣泄、思維的激蕩等特點,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五)多元融合,拓寬楹聯課程實施路徑

1.與語文學科融合。語文課利用有利於對聯教學的教材資源進行拓展深化,引導學生賞析經典詩詞名聯,掌握聲韻格律,品味語言魅力,為楹聯創作夯實文化根基。同時將楹聯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楹聯概括段意,總結課文、點評人物、表達情感,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語文的學習。

2.與詩教吟誦融合。學校開設吟誦社團,骨幹教師周黎霞積極開展將楹聯與吟誦、詩教融合的探索實踐,開展唐調吟誦教學,在傳承與發揚太倉籍國學大師唐文治先生所創的“唐調”的同時,引導學生比較係統地學習詩、詞、古文等經典的吟誦規律,學習舊體詩詞的創作規律,指導學生詩聯合一,進行舊體詩創作。

3.與書法教學融合。書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選擇經典對聯作為書寫練習的內容,讓學生在書法練習的過程中積累對聯。同時鼓勵師生將創作的楹聯用書法表達出來,實現聯墨一體。

4.與德育教育融合。楹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古今優秀對聯都具有豐富的道德教化內涵,因此,我們將楹聯與德育融合,如在開展傳統美德教育的過程中,圍繞“孝當先”“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和為貴”等主題,引導學生收集並吟誦積累對聯,讓這些朗朗上口的對聯成為學生的座右銘,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一生。我們圍繞德育教育主題,如法治、勤廉、紀念建國建黨、喜迎十九大、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等等,開展了一係列主題征聯活動,讓學生在撰聯抒懷的過程中接受思想教育,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要求各班用楹聯來撰寫班訓、班級口號,用班聯來正學風、揚班風。

5.與綜合實踐融合。學校延伸楹聯課程實施時空,引導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分別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綜合實踐中提升學楹聯、用楹聯的能力。學校層麵,開展楹聯考級、楹聯擂台賽、楹聯故事會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生活實用對聯研究,引導學生收集不同類別的對聯開展研究,體會不同類別對聯的特點,研究如何運用類別特點來表情達意、敘事抒懷。家庭層麵開展春聯研究,引導學生利用走親訪友的機會收集各家各戶的春聯,比較優劣,對寫得好的春聯進行點評賞析,對一些不符合春聯規律的印刷品從內容、對仗、平仄等方麵撰寫修改建議,為張貼有誤的人家寫春聯張貼說明書等。社會層麵,引導學生開展名勝聯研究,引導學生到文化景點參觀能主動收集對聯,並進行釋疑、鑒賞、積累。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搭建平台,展示楹聯課程學習成果

(一)搭建交流展示平台

   學校抓住各級各類比賽交流的機會,組織學生先後參加各類主題征聯、楹聯夏令營、楹聯大賽、詩詞大賽、吟誦大賽等,讓學生在比賽交流中得到提高。近五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對聯達到500副左右,且都具備一定的含金量。在常州“愛蓮杯”全球詩詞聯大賽暨第三屆全國中小學楹聯大賽中,小學組共入圍25位學生,我校占9位,其中特等獎一人,一等獎一人,二等獎二人。第八屆全國楹聯青少年夏令營對聯創作比賽共設等級獎六人,我校獲得一、二、三等獎各一人。在全國首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中,四位同學獲得大賽一等獎,並應邀參加北京政協禮堂舉辦的頒獎儀式,四位同學獲得二等獎。在第二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中,一位同學獲一等獎並受邀赴北京領獎,兩位同學獲二等獎。在第一屆江蘇省鳳凰杯大中小學生詩詞大賽中,三位學生分獲一、二、三等獎。在第二屆江蘇省鳳凰杯大中小學生詩詞大賽中,三位同學分獲一、三等獎和優秀獎。參加全國2017中華經典吟誦大賽,獲得一等獎。

(二)搭建媒體宣傳平台

  學校積極利用媒體,宣傳學校楹聯教育取得的成績,中央電視台、蘇州電視台、太倉電視台、《揚子晚報》《關心下一代周報》《對聯文化研究》《中國楹聯報》《光明日報》《中國教師報》《蘇州日報》《太倉日報》等媒體都對我校的楹聯教育進行報道。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等單位組成的“書香中國萬裏行”記者團到我校進行了拍攝、采訪,在新浪網等媒體對我校楹聯唐調進行了報道。

(三)搭建示範輻射平台

  學校積極發揮示範輻射作用,婁江吟社老師除了在校內對全校師生進行楹聯知識的培訓,更是積極向兄弟學校傳經送寶,先後赴全國各地上公開課、做講座數十場次。近年來全國各地有近百所學校、團體近600多人次慕名前來參觀學習,參觀彌漫書香的校園、觀摩楹聯公開課、聽取楹聯工作經驗介紹等等,學校楹聯教育已經衝出太倉走向全國,成為學校特色教育中一張靚麗的名片。

我校的楹聯課程根植傳統,立足學生發展,曆經十年磨練,結出了豐碩成果。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楹聯教育基地、全國楹聯教育優秀教研組、全國百強特色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佳實驗學校、蘇州市文明校園、蘇州市文化特色學校、蘇州市特色文化課程基地、蘇州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等。未來,我們將不忘初心,在繼承和創新的道路上繼續奮勇前行,傳承好楹聯國粹,培育出更多新苗。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江蘇聯教思考實踐小學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