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資訊我和《閩西日報》“春聯大賽”平仄情緣

我和《閩西日報》“春聯大賽”平仄情緣

2009-08-13 22:27:57丘山墨客blog.sina.com.cn/qsmkf 0條評論

平仄情緣

 

           ——我和《閩西日報》“春聯大賽”

 

                                   

 

 

    中國的春節,無論是鄉村或是城市,家家戶戶都貼對聯。你瞧,除夕來的時候,正是春聯的“嫁期”,亭亭玉立的她,紅裝濃裹,迫不及待地站在家家戶戶的門口,翹首期盼著春天的花轎前來迎娶。春聯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濃濃的節日氣氛,還給人們帶來了深深的美好祝福。

   國人對春聯都不陌生,但我真正弄懂春聯,始於參加《閩西日報》舉辦的“春節春聯大獎賽”。

   1995年,《閩西日報》舉辦第一屆“春聯大賽”,征稿啟事讓我這個喜歡舞文弄墨者躍躍欲試。對聯就是字數相等的聯句,其中上下聯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再加點“春的味精”,不就成了春聯嘛。我憑著想當然,心血來潮,幾副春聯一揮而就,踩著輕鬆自信的腳步就給報社副刊部寄去了。嘿!沒想到很快就見報了。單位的同事首先見報轉告我,讓我人前長臉,不免一股沾沾自喜的好心情油然而生。

   我見報的作品沒有獲獎,但第一次的參賽作品能見報,讓我信心倍增,自覺對聯這種東西並不難,我也能創作。爾後的幾年裏,每年的“春聯大賽”我都參加,幾乎都有作品見報。

每年“春聯大賽”的獲獎作品都在《閩西日報》刊出,並且大都有大賽主評委郭義山老師的點評,報上偶爾也刊載對聯知識方麵的普及性文章。隨著對聯知識的掌握,我發現自己多年撰寫的春聯,從形式上講,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對聯。有些充其量隻是對偶句,偶爾一、兩副合格的春聯,也隻是“瞎貓碰上死老鼠”。回視一路走來的腳步,全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魯莽。好在這“虎”是隻“文虎”,並不吃人,否則,就沒了後來的“初生牛犢”的成長和成熟。可報社編輯是握有“殺生大全”的啊,我不知道我的作品是如何躲過編輯銳利、挑剔的目光。總之,沒給“斃了”是萬幸。

    對聯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始於五代,盛於明、清,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對聯的審美要素是格式上的對仗和內容表現形式的詩化,形式上的特色首先是“對”,不對仗就不成其對聯。參賽作品在形式上應該更加講究對仗,講究平仄格律。寫出合格的對聯,做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更是不易。隨著對聯規則的掌握,創作起來就有了約束,有了顧忌,少了當初任意揮灑的自由。 

    我闖入對聯藝術殿堂的勇氣來自盲目的自信,如果當年編輯少了些寬容和耐心,“醜小鴨”難免被無情棒殺。我感激編輯第一次相遇就給我“生”的希望,讓我能在對聯創作中磕磕碰碰一路走來,讓盲目的自信有機會成長為理性的自信。凡事,第一次太重要了。此後,我參賽作品的質量提高了,作品不僅能見報,且能頻頻進入獲獎行列。因小有成就,龍岩市楹聯學會成立時,我被推舉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今年換屆改選,又連任理事。

   《閩西日報》自1995年至今,一年一度的“春聯大賽”連續舉辦了十四屆(2001年缺),作為一個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受益者並非我一人,眾多的“醜小鴨”在成長,有的已長成了“白天鵝”,在全國各楹聯大賽中頻頻得獎。閩西的楹聯創作隊伍在成長中壯大,龍岩市楹聯學會就是以曆屆參賽作者為基礎成立的。對傳統對聯文化的普及,對培育壯大閩西楹聯創作對伍,《閩西日報》舉辦“春聯大賽”功不可沒。我感謝《閩西日報》,她作為牽線搭橋的媒人,讓我在平平仄仄的創作中認識對聯,並逐漸從喜歡到迷戀,她讓我今生今世與對聯結下了不解之緣。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閩西日報平仄春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