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資訊“當代對聯理論獎”得主餘德泉:為對聯學科建立做奉獻

“當代對聯理論獎”得主餘德泉:為對聯學科建立做奉獻

2018-12-23 22:59:54未知對聯雜誌 0條評論


  餘德泉,四川敘永縣人,一九四零年生。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語言專業,畢生從事古漢語、對聯文化及書法藝術研究。係中南大學教授,中南大學楹聯研究所所長,中國首位對聯學研究生導師、首屆“梁章钜獎”獲得者,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湖南省文史館館員,中國楹聯學會原副會長兼書法藝術委員會主任,湖南省楹聯家協會主席。出版有《古漢語同義虛詞類釋》《詩律詞律曲律和聯律》《對聯縱橫談》《對聯格律·對聯譜》《對聯通》《餘德泉對聯文論》《簡明書法教程》《章草大典》等二十餘部專著。



▲餘德泉先生發表獲獎感言。


  能獲得這個“當代中國對聯文化獎”理論獎並到溫州來領獎,我首先要感謝推薦單位和評委們對我多年研究工作的肯定。

  我對對聯的研究是從一九七九年開始的,距今已經快四十年了。一開始我就有一個理念:我這一生要為對聯學科的建立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奉獻。從一九八零年初在《長沙晚報》發表《對聯的藝術》一文起,我相繼發表各類對聯文章一百四十餘篇,並出版了《對聯縱橫談》《對聯通》《對聯格律·對聯譜》等幾本專著。最近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對聯通論》不僅獲得了饒宗頤、霍鬆林等先生和中國楹聯學會的推薦,而且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並被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列入第二屆五十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之一向全國推薦。此書可以看出我對對聯學科的基本構架。我深知,我國對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沒有學科的支撐,就隻能在民間流行,難登大雅之堂。但楹聯學科的建設和確立,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我這本書就是通過三十年的積累才完成的,其構架也隻是篳路藍縷,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繼續完善。

  記得在初中,曆史老師從月亮講到地球,講到太陽係,講到銀河係,講到總星係,再講到宇宙,使我感到宇宙這麼大,一個人在世間多麼渺小!生物老師和物理老師又講到即使在地球上,我們也還有數不清的事物尚在“不知道”的範圍。大學期間,尊師王力先生又告誡我們,即使在某個方麵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也不能有門戶之見,一味是己而排他。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知道,一個人的認識,總是有限的,在某一方麵取得了成績,即使很大的成績,在整個社會和自然中,也非常有限,絕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滿的理由,更不能為一點小名小利而將精力移到其他地方。因此不論是讀書,還是研究,我都很努力,很盡心,深怕自己的認識有什麼不妥。在近四十年的研究過程中,我常常感到個人知識的局限,也常常感到研究要取得一點真正的成果要付出多大的勞動。研究越深入這種感受越深。《中華對聯通論》曆時五年,修改兩年,八易其稿始告完成,可以說明這種艱辛。為了找到確鑿的立論依據,除了不斷讀書和考察之外,我也把向同道學習看成對自己不足的彌補。我特別注意對不同意見的聽取。因為不同意見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啟發自己的思考,有時甚至可能使自己從誤區中走出來。《中華對聯通論》大框架出來以後,我曾打印二十多本向聯界一些師長和朋友征求意見。反饋的意見雖然不多,但我都認真思考,隻要正確,隻言片語都予以吸收。在此我想借這個平台,向所有支持和幫助過我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我也想借此機會對大家說一句:敞開胸懷,把能同自己展開學術討論的人看成朋友。即使批評自己批評錯了的人,隻要不是惡意攻擊,如果有機會相逢,也敬他們一杯酒。因為一個人的空間實在是太狹小了。

  幾十年來,中華大地楹聯研究與楹聯創作,都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這與中國楹聯學會和地方各級學(協)會的領導和工作是分不開的。現在中國有百萬楹聯大軍,楹聯活動的開展風起雲湧。但就研究與創作比較起來,研究方麵相對薄弱,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盡管有個別年輕人比較執著,但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理論的開拓與上升需要長期的積累,理論的形成也需要一個艱苦的反複探索的過程。我真誠希望能給有誌於理論研究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多一些鼓勵,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幫助,多給他們提供一些條件,使他們有一個比較寬鬆的學術環境,茁壯地成長起來,為楹聯理論的發展不斷作出貢獻。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當代理論餘德泉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