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早晨,剛剛參加完周一升國旗活動的城關鎮頭工中心村82歲老黨員徐仁英沒有回家吃早飯,就拄著拐杖走進村文化室。今天,駐村訪惠聚工作隊請來市文聯的9位書法家,給全村每家寫一幅春聯。老太太要讓書法家給她寫一副春聯,貼在去年新建的180平米二層別墅大門上。
徐仁英說:“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是過年總覺得沒有過去的那個年味。就說貼春聯吧,現在商店裏賣的那些春聯都弄得花裏胡哨、金光閃閃,根本就沒有小時候家裏貼的大紅紙黑墨汁寫出來的那種春聯的味道。”
頭工中心村距阜康市區2公裏,全村3個片區有256戶958人,耕地麵積4500畝,人均耕地3.8畝。從2000年以來,這個村一直種植晚熟西紅柿並注冊了“頭工牌”商標,僅此一項,全村戶均收入在10萬元以上。由於這個村地處城郊,全村還有400多人常年在外務工,每天打工收入在150-200元,大部分人家在附近的城裏買了樓房,有96戶人家住上了像徐仁英老太太家那樣有小院、有花園的二層別墅。
頭工村大部分農民的祖籍都在甘肅、河南、江蘇等地。今年75歲的農民楊含俊就出生在甘肅省靜寧縣的一個鄉村裏,他十幾歲跟著父親和哥哥練習書法,1991年來到新疆阜康市頭工村務農。為了生活,他把練了好幾年的書法給荒廢了。現在,富裕起來的楊含俊又重新拿起了毛筆。今天,他在市文聯書法家的指導下,用生硬的手寫下了父兄曾經教給他的那些古訓“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傳家有德惟淳厚,處事無奇但率真”……
今年39歲的頭工村婦女主任王麗芳老家也在甘肅靜寧縣,1992年她嫁到城關鎮頭工村。她說:“我爺爺毛筆字就寫的非常好,我小時候就跟著爺爺練毛筆字。後來嫁到頭工村,這裏也沒幾個人寫毛筆字,我就再也沒有拿過毛筆。”
年逾花甲的餘明祿是城關鎮頭工村享譽新疆的農民畫家,他為今天的這個活動已經忙活了好幾天。現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社科聯委員、阜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的餘明祿是本村的文化帶頭人。他年少時跟著奶奶來到城關鎮頭工村,白天荷鋤,夜晚奮筆,以田園風光和鄉村題材為創作源泉,作品樸實自然,極富生活氣息。現在,他家的別墅小院已成為村裏的文化大院。他一邊揮筆寫春聯,一邊樂嗬嗬地說:“我要和鄉親們一起活到老,學到老,不為別的,就為了讓我們祖宗留下來的優秀文化能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在現場書寫春聯的九位書法家中,阜康地稅局幹部張燕是一位半路出家的書法愛好者。從去年八月份開始,她利用工作之餘,一有空就跑到博格達書院去臨帖。在阜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侯雲傑的指導下,她的書法進步很快,五個月後,她加入了阜康市書法家協會。今天,她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下為頭工村村民書寫春聯,表現得十分從容,她寫的毛筆字受到在場村民的一致稱讚。頭工村婦女主任王麗芳聽說張燕姐姐練了五個多月就把毛筆字寫的如此漂亮,馬上拿起毛筆在現場跟著侯雲傑主席學寫毛筆字。她說:“從今天開始,我要把空閑時間利用起來重新學書法。”
阜康市衛計委駐城關鎮頭工中心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村黨總支第一書記董俊華說:“建設美麗鄉村,光有漂亮的別墅還不行,得有文化內涵和底蘊。現在我們請藝術家把作品創作出來送到農家,是對農民的一種啟發和引導。以後我們要在鄉村舉辦藝術培訓,培養各族群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愛好,讓傳統文化在農村生根發芽。我們還要大力培育鄉土藝術家,讓農民出彩,讓詩書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