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2018年,已經圓滿舉行了八屆的“中國楹聯蓮華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與此同時,第一屆“中國楹聯甘棠獎”正式拉開帷幕。“甘棠獎”與“蓮華獎”既有傳承又有變化。所傳承的,是蓮華獎的三大獎項最佳聯手、最佳新人、十佳聯作,是蓮華獎的基本評審規則,是蓮華獎的核心訴求——打造一個完全以文學和藝術為核心的權威、公正的對聯獎項;所變化的,是甘棠獎的評審流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評審範圍由原來的限於“中國楹聯論壇”轉為麵向全社會進行評選,各個獎項的獎金也有了極大幅度的提升。
中國楹聯甘棠獎是由河南靈寶聯友吳文博讚助的。我們一般叫他老吳,我們十多年前初次見麵時,他剛從英國留學歸來。在北京的幾年時間,一起喝酒論聯、月旦人物。之後,他回河南創業,事業有成,已經成為一家公司的老總。在商海弄潮的同時,老吳沒有忘記自己熱愛的對聯,前段時間他多次找我要一些對聯理論的資料,細問才知,原來他一直在家鄉靈寶開辦義務的對聯講座。這裏容我細說幾句。我國目前大量的對聯愛好者,不客氣地說,由於缺少正確的文學和藝術引導,絕大多數處於口號創作的層麵,老吳所做的,就是教給他們基礎對仗和格律的同時,傳達一種文學和藝術層麵的審美價值觀。另一方麵,老吳長期在北京鄭州兩地工作,但每周末無論有多忙總是雷打不動地趕回靈寶,開設他的對聯講座,一講就是四個小時。他不無得意地告訴我,來聽他講座的原本有三十餘人,到一階段結束的時候,不但沒有“講跑”反而擴充到了五十多人;他還指著幾名學員的作品說,幾個月前連格律對仗都一竅不通,如今已經初窺門徑,能寫出詩情畫意、有模有樣的作品了。
前些日子,久別重逢,談起聯壇現狀,不無唏噓,轉而談到中國楹聯蓮華獎,他笑稱央視稱之為“對聯界最高獎項”。這當然是個玩笑,卻未嚐不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近十年的評審,由於缺少人手,收稿、彙總、統計等工作隻由有限的幾個人完成,難以擴大規模,更是難以流程化、體係化;為了讓評審更合理,不受個人偏好影響,邀請了數十位評委,其中不乏聯壇名家耆宿,但也隻能麻煩各位義務勞動;獎金獎品有一些,但基本可以算是“鼓勵為主”,與所謂“最高”的“最”字更是一點沾不上邊;此外,還有各種冷言冷語、譏諷嘲弄、詆毀中傷,甘苦自知,一言難盡。
老吳忽然一本正經地問:“需要資金嗎?”當然需要。“我來提供,大幅度提高獎金,麵向全社會,真正做強做大。”我承認我當時的確有些詫異有些激動更有些不敢相信。老吳繼續說:“別的都不需要,隻有兩個要求,一個為公一個為私。為公,要保證你所說的公平公正,要完全保證真正以純粹的文學和藝術為評判準繩;為私,希望把獎項的名稱變為中國楹聯甘棠獎,你明白甘棠對於我的意義所在。”
我當然明白。老吳回北京那幾年,所住的地方就起名叫“甘棠書院”,他成立的文化公司也以“甘棠”為名。《甘棠》是《詩經·召南》的第一篇,紀念召伯(亦即召公)之作,被評為“千古去思之祖”,以此來為對聯獎項命名,也是大合其宜。然而,這畢竟是一筆價格不菲的讚助費用,而且一讚助就是連續數年,即使老吳事業有成,仍然不是一件小事,但他隻是簡單詢問了我幾句基本事項後就敲定了。我知道,這其中不僅有他對對聯的摯愛,更有朋友間的情誼和信任。
在古典文學日漸凋零的今日,在對聯於古典文學中都難占得一席之地的今日,在對聯界各種老幹體大行其道的今日,傳承對聯文化更需要一種情懷。老吳的慷慨解囊當然是一種情懷,這背後他不計回報唯對文學和藝術的執著追求也是一種情懷,而更值得人敬佩的,是他身體力行的各種付出,從家鄉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手把手循序漸進地傳播對聯文化。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老吳的資本,但是身體力行也許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是否我們每個人都還保留著這份情懷呢?
言歸正傳,簡單公告“第一屆中國楹聯甘棠獎”的相關事項。
中國楹聯甘棠獎
獎項設置
最佳聯手1名、最佳聯手提名10名
最佳新人1名、最佳新人提名10名
十佳聯作10副
獎金分配
最佳聯手獎金10000元
最佳聯手提名每人獎金1000元
最佳新人獎金5000元
最佳新人提名每人獎金500元
十佳聯作入選作者每人獎金1000元
投稿方式
每人選擇自己2017年創作的10副對聯作品,提交到投稿郵箱,多投隻選前10副作品參評,少投則無法參加“最佳聯手”和“最佳新人”的評選。
所提交作品必須是2017年所創作,2017年之前不得在網絡、報刊發表,也不得參加過任何征聯賽事,一經查證,取消當屆參賽資格。
提交作品時,請注明自己的姓名、年齡、通訊地址、聯係電話、身份證號碼、百字以內個人簡介等資料。
評審規則
中國楹聯甘棠獎評審委員會將彙總所有作品,在其中選出10名最佳聯手提名、10名最佳新人提名、100副十佳聯作候選,並在此基礎上最終評出年度最佳聯手、最佳新人、十佳聯作。
投稿郵箱
2654002921@qq.com
投稿日期
2018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
評委名單
常江、餘德泉、龔聯壽、熊東遨、王翼奇、鍾振振、李文鄭、劉太品、時習之、曲景雙,一共20位,其餘人選暫時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