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見證
《名聯談趣》上說,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元旦,在南京夫子廟六朝居貼出了這樣一副對聯。
中國捷克日本;
南京重慶成都。
上聯列舉三個國家。“捷克”,即中歐小國捷克斯洛伐克。既是國名,又一語雙關,釋意為“戰勝、打敗”。下聯為國內三個城市名。重慶成都,一語雙關,意思是“重新慶祝成為首都”。抗戰開始後,首府南京一度被日本攻克,國民黨被迫遷都重慶,把“重慶”叫“陪都”。現在中國捷克(打敗了)日本,南京失而複得,當然是“重慶成都”了。
當時,據說《重慶日報》還征過這樣一副上聯:
四川成都,重慶新中國。
很快征得下聯:
三島歸化,永寧太平洋。
“三島”指日本。“歸化”“永寧”都是地名,又一語雙關。
這兩副對聯都巧妙地概括了史實,表達中國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之後的揚眉吐氣,是曆史的最好記證。
“該死漢奸”
1940年3 月,汪精衛組建偽國民政府時,偽警察廳長申省三為了討好主子,強逼南京靈穀寺中的靈穀老人題副賀聯送給汪精衛。靈穀老人迫不得已,寫了這樣一副:
昔具蓋世之德:
今有罕見之才。
正在群奸誇讚叫好之時,汪精衛的老婆、偽國民政府“監察委員”陳璧君怒道:“你好大膽!怎敢辱罵汪先生有‘該死之德’、‘漢奸之才’?”
喪聯如何變喜聯
《中國楹聯大典》上說,古時有一譚姓人家,祖孫三代文盲,某年譚家長子完婚。請一老先生寫喜聯,因招待不周,老先生故意寫了一封喪聯貼出: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滿堂賓客一看,連連搖頭,又無法補救。這時轎子到了,新娘進屋一看對聯,大吃一驚。忽然她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說時遲,那時快,“刷、刷”兩下,把上、下聯的最後一字撕去,變成一副六言聯:
流水夕陽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這一來,多多少少也有點喜慶的味道了。
磕睡亭磕睡聯
湖北黃岡有座磕睡亭。傳說是某個神仙在這裏打過一盹,所以有了這座亭。建這座亭本來已經讓人覺得很有怪趣了,更有意思的是,亭上還有一副更怪趣的對聯:
無不讀書豪傑;
有打瞌睡神仙。
這副對聯好象是開玩笑似的,其實是諧中有莊,很有深意的。打打瞌睡,算不了什麼,神仙也要打瞌睡。但如果混混噩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那就決非豪傑所為了。
紅顏薄命
莫愁,上世紀中葉香港的著名女影星,因情自殺,海內外廣大影謎無不深感痛惜。《中國古今奇聯鑒賞》中說,詩人易君左為她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與爾同銷萬古;
問君能有幾多。
上下聯都是引用名句。上聯出自李白的《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襲,將兒呼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下聯出自李煜《虞美人》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上下邊均在末尾隱去了一個“愁”字,緊扣“莫愁”的名字。“愁”字雖然隱去了,可莫愁紅顏薄命的哀愁,卻隱而愈顯。
風雨天一閣
許多人都讀過餘秋雨先生的文章《風雨天一閣》,對那座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藏書樓肯定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這座藏書樓位於浙江寧波,是明代嘉靖年間兵部右侍郎範欽去職回鄉後建。範欽先生不算是學問,但他愛書如命,為豐富藏書,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到他去世時,天一閣藏書已有七萬多卷。他死後,他的子子孫孫都視藏書如生命,竭力嗬護,使這座民間藏書樓雖曆經滄桑而完好保存,得以永遠澤惠後人。
《對聯欣賞》中說,1962年,郭沫若視察天一閣,有感範氏族人保護祖國遺產的壯舉,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好事流芳千古;
良書播惠九州。
這副對聯通俗易懂,又非常精辟,既是天一閣偉大精神的寫照,也可獨立成為傳世格言。
最佳毛澤東詩詞集句
郭沫若集過不少毛澤東詩詞,我覺得最好的是如下一聯(見曲樹程等《郭沫若楹聯輯注》):
風景這邊獨好;
江山如此多嬌。
這副集聯好在哪裏?首先當然是對仗工整。如天造地設。其次是上、下兩個句子意思非常連貫,又有一種遞進關係。上聯是這邊風景,下聯是無限江山,範圍擴大了,內容也升華了。
“抱屈”與“破費”
《名聯談趣》中說,台灣有位屈萬裏,遲遲未婚,後來追求一位姓費的老處女,終獲成功。結婚那天,友人送這樣一副賀聯;
小姐誠抱屈矣,
先生果破費乎?
“抱屈”本意是感到委屈,“破費”本意是“花錢”。但在這裏卻是暗指男女之事。一語雙關,令人捧腹。
“你死我活”
文革中,某地一老漢為兒子娶媳婦,請學校老師寫副婚聯,老師便寫:
兩個節約能手;
一雙勤儉夫妻。
橫批:勤儉持家
工作隊長見了,說這是宣揚個人發家致富,走資本主義道路,對聯一定要改,老師於是改為:
兩個生產能手;
一對勞動夫妻。
橫批:爭當模範
工作隊長見了,又說是宣揚“惟生產力論”,還是要不得。老師又改為:
兩個革命能手;
一對團結夫妻。
橫批:相親相愛
工作隊長見了,又說是宣揚“階級鬥爭熄滅論”,還是要不得。最後這位教師幹脆改為:
兩個鬥爭能手;
一對矛盾夫妻。
橫批:“你死我活”。
老夫少妻不對稱
前麵講了一副五言半聯(袁世凱千古;中華民國萬歲),上聯五字,下聯六字。這種對聯又叫“故意不對聯”。無獨有偶,《中國楹聯報》1999年10月23日唐祖閎文章《對聯要素芻議》中說,有一位富商,已是花甲之年,卻娶了一位妙齡女子。大辦筵席慶賀。有人書贈了如下一聯:
紅顏配老翁,妙;
知己成佳偶,堪歡!
賓客見了,哄然大笑:這是什麼對聯?上邊六個字,下邊七個字,不對稱呀!不料富翁說道:不對稱就好!如果要對稱,我們老夫少妻,怎能喜結良緣?
後世誰來耀邦
1989年4月25日,胡耀邦同誌在北京去世。有人作了這樣一副挽聯:
先生胡不長壽;
後世誰來耀邦。
聯中嵌入“胡耀邦”三字,自然妥貼。胡耀邦同誌享年七十四歲,不算高壽,故上聯說“先生胡不長壽”。胡,用作疑問詞。下聯“耀邦”,治國興邦的意思。“後世誰來耀邦”,是沉痛哀挽逝者,並不是真的說後繼無人。挽詞中常有這種寫法。如毛澤東悼羅榮桓詩:“君今不幸辭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又如斯諾、姚克挽魯迅聯:“譯書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呐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