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文苑的後苑有東西廂,廳門各有匾聯。東廂朝西有三字橫匾“膺曠典”,曹永森先生擬,張漢怡先生書。門柱對聯為汪中墨跡,聯曰:
文辭高峻嶽;
名德望雲天。
這副五言聯對仗工穩,雅俗共賞。可以看作是對北湖文苑的諸位學人通儒的共同讚美,此聯如同廣角鏡頭,拍攝出全景,是一種大場麵,而對應的西廂之聯則是特寫。
西廂朝東橫匾是“策清名”,亦為曹永森先生擬,書寫者為周同先生。
東西兩邊的匾名我猜想是出自梁章钜聯中,與阮元有關聯。
梁章钜《楹聯叢話》載:雲台師有老妾劉恭人,即嫡配江夫人之媵也。……今歲七十壽辰,師許同人為之製錦稱觴。餘亦製一聯往祝雲“鹿宴沐恩濃,正及臣門膺曠典;翟衣襄政久,更看子舍策清名。”
此處懸掛楹聯一副,聯曰:
論經學士雕菰飯;
訓詁文宗錦帶羹。
“論經學士”之名,焦循受之無愧。其年少穎異,事父母以孝聞,焦循博聞強記,識力精卓,於學無所不通,於經無所不治,而於《周易》、《孟子》專勒成書。
“訓詁文宗”的頭銜贈與阮元極其恰當,阮元撰集的《經籍籑詁zhuàngǔ》是彙纂古代經籍的文字訓詁(注釋)而成的大型訓詁字典,為研讀古代經典之必備工具書。有人言,論訓詁,誰都贏不了這本博而不雜的《經籍籑詁》。
何謂“雕菰飯”?宋林洪《山家清供·雕菰飯》作了記載:雕菰(gū)葉似蘆,其米黑,杜甫故有“波翻菰米沉雲黑”之句,今胡穄(jì)是也。曝幹,礱(lóng)洗,造飯既香而滑。杜詩又雲:“滑憶雕菰飯”。又,會稽人顧翱,事母孝。母嗜雕菰飯,翱常自采擷。家瀕太湖,後湖中皆生雕菰,無複餘草,此孝感也。世有厚於奉己,薄於奉親者,視此寧無愧乎?嗚呼!孟筍王魚,豈偶然哉!
這“雕菰”二字還與一座樓名相關。焦循家舊有讀書老屋數楹,祖父名謂“四楹學塾”。傳至焦循,自名之曰“半九書塾”,取“行百裏者半於九十”自勉。嘉慶十四年(1809)底,焦循因本年三月始至十二月參與纂修《重修揚州府誌》畢,得脩脯金五百,而以其少半購地五畝,位於屋後雕菰淘中,作為生壙。其大半興建一幢二層小樓,名之“雕菰樓”,“讀書著書恒在樓,足不入城市者十餘年矣”(阮元《通儒揚州焦君傳》)。而“雕菰”之名含有孝敬父母之意,這與焦循品性非常吻合。
錦帶羹,是刷爆古代文人朋友圈的一道名菜。
錦帶,即蓴菜。唐杜甫《江閣臥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禦》詩:“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仇兆鼇注引朱鶴齡曰:“錦帶,即蓴絲。《本草》作蓴,或謂之錦帶,生湖南者最美。”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蓴》:“《詩》雲:‘薄采其茆’,其蓴也。或諱其名,謂之錦帶。早在晉代就有用蓴菜烹製的羹,即錦帶羹。《晉書·陸機傳》:“嚐詣侍中王濟,濟指羊酪謂機曰:‘卿吳中何以敵此?’答雲:‘千裏蓴羹,未下鹽豉。’時人以為名對。”
這副對聯我們亦可看作是運用了互文手法,阮元和焦循兩人在“論經”、“訓詁”方麵均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此聯作者蔣成忠先生別署蔣高郵,號戊心齋主,退休前任高郵市高遠繭絲綢總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高郵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高郵市文化研究院成員。
楹聯書寫者為殷旭明先生,江蘇高郵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印社社員、揚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高郵市文聯委員、高郵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攝影:周富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