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楹聯學會理事、黑龍江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七台河市詩詞楹聯協會副主席、《中華楹聯報》六群總管理兼主評尚桂鳳老師,詩詞聯俱佳,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聯家。每讀她的作品,如沐春風甘霖,似品佳茗醇酒,得以大美享受。現將其楹聯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試作簡析,意在向尚老師學習。
一、詠頌黨和領袖。
尚老師的楹聯,有許多是歌頌黨和領袖的,抒發出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如聯作:
建黨一百周年聯
身安大海作航標,曆百載崢嶸,兩眼華光明世界;
力挽狂瀾成砥柱,聽億民呐喊,千秋偉業起鯤鵬。
以生動的比喻,身安大海作航標,力挽狂瀾成砥柱,展示中國共產黨的卓卓駿業。安和挽兩字,十分出彩。曆百載崢嶸,華光明世界,呈現黨的艱難曆程和不朽功勳。聽億民呐喊,偉業起鯤鵬,表現黨與人民骨肉相連,堅守為民造福的初心和使命。聯語筆墨厚重,大氣感人。無論是對仗還是用語,都頗出色。再如聯作:
紀念開國領袖毛澤東誕辰125周年
吟瑞雪,詠紅梅,橘子洲頭書浩歎
曆長征,升赤幟,天安門上啟新程。
這副紀念毛主席誕辰之作,蘊含對偉大領袖的無限敬意。上聯寫偉人身擔抱負、壯誌淩雲的青年時代;下聯寫毛主席率工農改地換天、立開國不朽功勳的革命曆程。全聯情真意切,表達心聲,極富感染力。
二、讚揚英雄模範人物。看下麵的聯:
張桂梅
將熱血燃成蠟炬,振藻揚葩,點亮女娃求學路;
用真情陶冶心靈,崇賢立德,刷紅故裏育才風。
這副寫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的張桂梅的聯作,用生動地描繪,精致地刻畫,呈現出張老師堅守大山40餘年,送出上千名學生圓夢的感人事跡。熱烈歌頌“燃燈”的奉獻精神,大力弘揚正能量。再看下麵的聯:
毛相林
高山雲路開,憑繭手書成壯麗;
大政新農喜,秉丹心走向光明。
這副寫帶領村民艱苦奮鬥學愚公、蹚出“致富路”的村委會主任毛相林的聯作,感情醇厚,氣勢雄渾,為“時代楷模”引吭高歌。
三、描繪祖國的大好山河。看這些聯:
秦淮河
乘十裏煙波,看名園疊翠,碧水藏幽,幾許鷗鳴消塊壘;
覓千秋故事,思浣女泛舟,騷人題字,一懷詩意動吾心。
筆下的秦淮河,不僅有煙波景色,疊翠碧水,更有千秋故事和曆史淵源。畫麵靈動,美輪美奐,讀之如臨其境,感受其神韻。
泰山
登高馳萬裏,孔子賦詩,旭日升騰鋪錦繡;
攬勝達三千,漢皇封禪,鵬程寥闊頌輝煌。
寥寥幾筆,把泰山的雄偉勝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無遺,讓人可見升騰的旭日和輝煌的畫麵。
四、撰寫黑龍江的絢麗風光。看這些聯:
尚誌文昌塔
傲立仙山,彙天地祥光,文曲星君常澤護;
靜觀秀水,聚東西靈氣,珠河月影總相牽。
注:尚誌市原名珠河縣。
伊春冰雪村
遊閬苑,醉瓊花,迷林海木屋,佛佑仙湖驚玉宇;
坐爬犁,抽冰嘎,吃土坑野味,客尋雅趣赴金山。
故土生根,鄉情在心。作為出生和生活在黑龍江省的桂鳳老師,她的聯作常描述黑土地的風土人情。上麵前副聯寫尚誌文昌塔,景色奪目;後副聯寫伊春冰雪村,北方雪景惟妙惟肖。聯作中可看出她對黑龍江省的熟悉和情衷。
五、獨特有味道的新春聯。看這些聯:
春聯
欣開玉局憑牛氣;
笑步新元長虎威。
虎嘯漲精神,彙成奔富千鈞力
龍騰開氣象,激活圖強九域春
這兩副虎年新春聯,以虎威、虎嘯為載體,展示新年開玉局、奔富路的美好期願,喜氣盈篇,生機蓬勃。
六、抒發火熱情懷。看下麵的聯:
回顧我的二零二一年
當姥,退休,考試過關皆遂願
寫聯,獲獎,調方抓藥更傾情
展望我的二零二二年
用真情,賣真藥,願憑瑤草驅魔疫;
吟好賦,寫好聯,更上蟾宮折桂枝。
前副聯回顧二零二一年,收獲頗豐,滿滿幸福;後副聯展望二零二二年,誌遠情真,豪情滿懷。
七、題贈親朋好友。看這些聯:
賀師父汪星群先生酒店開業
雅室聚祥雲,座上詩音香禦酒;
雕梁聽喜雨,樓前對語醉山珍。
方留聚會長視頻號
小視頻,拍碧水青山,笑傲潮頭弘正氣;
大角度,選好詩美賦,高擎聯幟作先鋒.
讀丁老《中國傳統文化考論》有感
引經據典,椽筆寫傳奇,寶書兩卷由心著;
解惑開蒙,丹忱資後學,碩果滿園伴墨香。
贈王海順老師
蒼顏織錦,韻海泛舟,不老丹心弘國粹;
播火傳薪,披星戴月,難能大愛獻聯壇。
這幾副聯,或贈恩師、前輩,或贈文友、同事,情義真摯,友誼淳厚。
八、運用各種寫作手法。看這些聯:
中醫大夫
懸壺裝日月;
把脈斷陰陽。
聯語精短,言簡意賅。
龍抬頭日有感
蓄勢喜抬頭,金龍試水騰淵起;
應時欣展翅,彩鳳淩空向日飛。
意象鮮活,畫麵亮眼。
梅
鐵骨冰心,向曲中尋素雅;
玉肌粉蕊,從寒處沁清香。
運用比喻,形象逼真。
臘八節
十方法,七寶粥,佛祖宏開慈世界;
九品蓮,三生願,釋門廣布善精神。
巧用數量詞,充滿詩意。
賀石智勇獲73公斤級舉重金牌
智過常人,一舉成名驚世界;
勇超敵手,百抓扛鼎定乾坤。
嵌名自然,謳讚到位。
總之,尚桂鳳老師的聯作,內容豐富,筆法新穎,上麵所舉隻是幾個側麵。她的聯作立意高遠,意境清新,遣詞精準,語言流暢,感情飽滿,對仗工穩,手法純熟,佳作多多,賞心悅目,耐品耐讀,表現了不凡的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