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溪
【唐】杜荀鶴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杜荀鶴
這首詩大意是涇溪礁石危險,波浪湍急,人們經過時格外小心謹慎,所以終年都聽不到有人跌倒淹死的消息。倒是水流平緩、沒有礁石的地方,經常聽說有人沉沒。詩歌以過溪乘船為喻,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在人生道路中,要時刻保持小心謹慎的心態,特別是在平順安逸之時。
這個道理,不少名人也說過。古代有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歐陽修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當世有毛澤東的“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也有名人作為例證。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臥薪嚐膽,時刻“兢慎”警醒,十年勵精圖治,終於報仇雪恥。關羽在後期驕傲自滿,放鬆警惕,結果大意失荊州,落馬“傾覆”。
曆史給了後人足夠的經驗教訓,但還是有人重蹈覆轍。於是,我們看到了當前這種“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的“壯觀”景象。
為什麼“平流無石處”還會“時時有沉淪”?我分析,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沒有覺察到危險,二是覺察到卻忽視了危險。比如一些領導幹部為政之初,非常注意眼前的險石,能夠保持怵惕,主動避險,防腐拒變。但是隨著遇到險石數量和次數的增加,隨著應對險石能力和經驗的增加,他們對危險熟視無睹,漠然處之,漸漸放鬆自身、迷失自我,最終一個個翻船、落馬、下台。又如一些娛樂明星,開始做事都是小心翼翼,後來膽子越來越大。一時無事、屢次無事,漸漸助長了瞞天過海的膽子。最終落得個全網封殺、傾覆沉淪的可悲下場。
人生是一個安順和危險並存的航程,會遇到很多險石——金錢權力的、糖衣炮彈的,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眼前的、身後的,現在的、未來的……為此,我們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權衡利弊,三思而行,時刻保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兢慎之心,時刻保持“前車之覆,後車之鑒”的警戒之心,時刻保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畏懼之心,時刻保持“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防備之心,確保平安著陸,順利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