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賞析品讀對聯:題揚州二十四橋

品讀對聯:題揚州二十四橋

2021-07-09 23:19:36孫虹采薇聯社 0條評論

王永江

 

題揚州二十四橋(江峰青)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自古以來,揚州總是一個令文人們心馳神往的地方。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得那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未經絲毫的鋪排點綴,就已經讓揚州披上了一層浪漫的麵紗。春風楊柳,煙雨桃花,僅此“煙花”二字,就令人產生無窮遐想。而另一位把揚州刻入人們腦海的人便是唐代詩人徐凝,他在《憶揚州》中寫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那該是多麼醉人的月夜,讓他發出如此驚為天人的感慨。於是,月成了揚州的又一代名詞。

 

而本篇中對聯的主體“二十四橋”,正是位於這座風情旖旎的小城。關於二十四橋的由來,沈括在《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載說:“西自濁汶橋起,東至山光橋止惟不足二十四橋之數,或謂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至於是二十四座橋還是僅指紅藥橋,已經不再重要。如今,橋早已湮滅在歲月中,而因為它傳世的兩首詩詞卻千古不朽。

 

杜牧在《寄揚州韓綽判官》中問道:“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也許他這一問深有所指,但僅僅是字麵上的欣賞,就已經迷離了無數的文人詩情。明月當空,橋依碧水,簫聲幽幽,玉人何處?美到無言,而美中透著的淡淡的哀傷卻更加動人。


杜牧寫這首詩的時候是沒去過揚州二十四橋的,而薑夔在寫《揚州慢》的時候,是去過那裏的。“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本該風情萬種的二十四橋,在當時薑夔的眼裏,是另一種悲愴的美。“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他從這樣的風景裏看到了“黍離之悲”,盡管如此,那橋邊紅藥,橋邊冷月,依然讓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就這樣一座牽動了很多文人神經的橋,有人在神往,有人在駐足,有人在凝望,有人去了,有人又來,有人歌罷,有人續唱,真是千古不衰。

 

而江峰青(字湘嵐)就是在幾百年後,又一次讓二十四橋熠熠生輝的一位。但說他的名字,江峰青,就清新靈動,取自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詩中末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而他生於婺源縣,今人眾所周知的江南風情古鎮,可見其受家風熏染、鄉風浸潤頗久,能寫出如此清新飄逸的聯作來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我並不知道江湘嵐有沒有親自到過揚州,但是他的聯作單刀直入,直接把人的思緒拉到了那座城那座橋,而他眼裏的景色,耳中的聲音都無不充滿著逸興雅致,雲水平分秋色,簫聲迷離月光,不管你在與不在那裏,如何能不被這種氛圍所打動?而他到沒到過那裏已經不再重要,一句“扁舟過橋下”已經讓任何讀者都仿佛自己置身於那清秋的夜晚,皎潔的月光下,純淨的簫聲傳來耳邊,這不正是自己神往已久的場景麼?沒有任何贅言綴語,卻直擊人心中最柔軟的那部分。當然,幫助江湘嵐完成這件事情的,不光橋本身,還有前朝那些古人們精心的描繪,煙花,明月,芍藥,清波,所有的這些意象早已經融入了人們心中對於二十四橋的觀感,所以再經過江湘嵐用聯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另一種升華了。這也就是一種成功的化典故於無形呢。


圖片


孫虹

 

雨(王永江)

籠千年歲月如舟,曾相參渭水秋風、巴山夜夢;

落幾許桃花往事,且共老清明節後、繾綣江南。

 

上聯,起筆一個“籠”字,很形象地把雨描繪成一張密織的大網,籠罩著天地萬物,然而,歲月正如穿梭在這張網中的一隻船,曾相參了渭水的秋風,也見證了巴山的夜夢;雨激蕩了舟,舟成全了雨。上聯沒有就“雨”說“雨”,而是宕開一筆,將“渭水秋風”“巴山夜夢”這兩個非常富有詩意的意象,揉合在一起來烘托“雨”的氣勢和氣氛。我妄自揣測老師是以唐代詩人賈島的詩《憶江上吳處士》:“閩國揚帆去,蟾蜍虧複圓。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蘭橈殊未返,消息海雲端”為背景,落腳於唐代詩人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說巴山夜雨時”。生活中的人們,除了親情外,還需要友情和愛情。顯然,賈島的詩說的是友情,李商隱的詩敘述的是愛情,它們在風雨中被交織在了一起,構成了非常美麗的人間佳話,並被千古流傳。


下聯,“落幾許桃花往事,且共老清明節後、繾綣江南”。秋風夜雨過後,老師把筆勢輕鬆收回,季節轉換到“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春天,繼而又把細膩的雨天,輕靈的雨腳落在清明節後、繾綣江南。桃花往事裏有多少美麗,煙雨小巷裏有多少回憶,仿佛這一刻都在這一簾細雨中搖蕩。這副聯寫的是雨,卻給讀者帶來極大的畫麵感,讀者在其中徜徉,可以領略到唐帝王李世民詠雨的大氣磅礴:“罩雲飄遠岫,噴雨泛長河。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岩阿。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也可以感知唐詩人楊凝詠雨的細膩惆悵:“塵浥多人路,泥歸足燕家。可憐繚亂點,濕盡滿宮花。”更可以品味蘇東坡的豁達自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雨在老師筆下如此美麗,雨在對聯中如此美好,更在桃花的零落裏繾綣成詩。


圖片


孫葉

 

小聯(寒天)

願得吉祥牙鎖舌;

欲通智慧鼻觀心。

 

老師對禪頗為通透,佛教楹聯往往獨辟蹊徑,此聯雖為修身聯,但也貫穿著一些禪意。上聯讓人想到了“兩舌業”,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過失,最大的障礙就是傳播是非,“言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佛家將搬弄是非稱為“兩舌業”,世人不修口業,常有兩舌之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上聯據此對世人提出勸誡。

 

下聯來自成語“眼觀鼻,鼻觀心“,這句儒釋道都有提起,呂祖曾說過:“一個人應該凝視自己的鼻尖” ,因為凝視自己鼻尖時眼睛會處於半睜半閉的狀態,這時可以避開兩個誤區,一個是為外部的煩擾而分心,另一個是被內部的虛幻而分心。眼睛半睜半閉恰好處於內部與外部的分界線上,這時可以看到自己真正的內心。留一隻眼看世界,一隻眼看內心,半聾半啞半糊塗,實在是人生最妙的狀態。

 

上下聯由口到心,口乃心之門戶,口閉心沉。此口一閉,萬籟皆勝;此心一沉,萬象可愛。

 

圖片


劉孟君

 

贈人(石韞玉)

精神到處文章老;

學問深時意氣平。

 

這副對聯既寫為人之道,又寫為文之道,警醒我們修心養性,飽讀詩書,涵養格調。作者石韞玉,又號獨學老人,詩人畫家。一生篤學,修養深厚,學問廣博,韞玉乃掩藏才學,謙謙君子也!我們常說,作品有如人品,此聯正是作者的高懷寫照。

 

上聯告訴我們隻有把自己的品位和情感寫進文章裏麵,這樣的文章可算是老到成熟。

 

下聯旨在 強調豐富的學識會改變人的氣質,具有了廣博知識的人,會磨平原來許多極端的看法,實現心態的平和沉潛。

 

循著作者的文脈,仿佛觸到了他的心路曆程,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探尋,文達妙處,畫臻雅境,意氣平和,情懷高遠,才有了如此發人深省的對句!此聯語言簡意深,辯證說理,既是啟示錄,又是使人深省的警句,勉人勵己,實為人人奉行的座右銘。這則妙聯在對仗上和“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一聯有異曲同工之妙。聯語明白如話,平實易懂,但平中見工,內涵深厚,耐人尋味。對仗十分工穩,讀來諧和流暢,語意自然連貫,達到了妙韻天成的藝術化境!


圖片


鞠貞會

 

石壕村(田麗君)

地因人以傳,此行四百裏崤函,尚有花近高樓,雲浮玉壘;

詩為時而作,上溯三千年風雅,所恨伐檀無止,相鼠未休。

 

這是根據杜甫的《石豪村》故事而創作的一副對聯。如果沒有杜甫,誰知中國有個石壕村,隻因有了杜甫,人人心中都構建著一個硝煙籠罩下的石壕村,我相信,這個小村一定是唐朝模樣,雖然小村不一定那麼具體豐滿。

 

1200多年前,一個春天的傍晚。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天下難覓太平,47歲的杜甫風塵仆仆,急匆匆地走到此地,此時詩人已經身心疲憊,看周圍暮色蒼茫,決定不再前行,就投宿在這裏一個村民的家裏。  豈料夜裏,官役到村裏強擄兵丁,發生了一幕揪心場景,於是曆史記住了石壕村,《石壕村》成為詩史和詩史的構件。自此以後,我們心裏那個石壕村,似乎成了安史之亂的代名詞。袁枚有詩雲:“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豪村裏夫婦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田麗君女史的這幅對聯告訴我們小村留名的原因及詩聖心念家國的曆史淵源。

 

上聯寫石壕村因杜詩留名及其地理位置。石壕村是通往崤山和函穀關的必經之處。花近高樓、雲浮玉壘取自杜甫的詩《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作者以此來說明石壕村的山川景物與其它村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從而更能使未直接明說的安史之亂後的強擄事件凸顯出來,雖然作者對此隻字未提。

 

下聯寫詩家因時感事、憂國憂民,與詩經的諷喻和勸誡風格一脈相承,正所謂詩人風骨,代代相傳。詩人將詩經名篇《相鼠》和《伐檀》引到聯裏來,以表現不同時代的人民,麵對相似的困境和不幸,發出同樣地質問和呐喊。

 

上下聯結合在一起,將石壕村出處、詩人個性特點、杜詩的內容特點進行了闡述。上聯的自對來自於杜詩名篇,下聯的自對來自於詩經名篇,可以說是相得益彰。讀完此聯,我久久不能平靜,忍不住吟出:“相鼠有皮,不死何為”!

 

圖片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揚州二十四橋品讀對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