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詩聯家孫文老師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近讀他的一副《題西峽龍潭溝瀑布》聯(見《聯齋》2021年第1171期),深被其妙筆折服。下麵試作簡析,借此向孫老師學習。
提起西峽龍潭溝,讓人十分向往。這是河南省首家服務標準化示範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西峽縣雙龍鎮。龍潭溝整個山體是花崗岩體,景區景點集中,瀑布密集,融山秀、石奇、水澈、林茂、潭幽於一體,被譽為“中原一絕,人間仙境”,還有“中原第一瀑布群”的美譽。
龍潭溝屬於穀地型旅遊地,有18個梯式瀑布構成的瀑布群。據介紹,較大的“梯式”瀑布19個,一瀑一潭,落差最高的約35米,最低的也有15米。最大的龍潭水麵約800平方米,一般水麵400平方米左右,水深2一4米,小瀑小潭不計其數。兩岸石壁陡峭,林木叢生,山澗溪水從懸崖傾瀉,急流如注,浪花飛舞,此起彼伏,瀑水長嘯,落入龍潭。因此,描繪龍潭溝必突出瀑布景觀,此乃“畫龍點睛”。孫文老師正是抓住這特點,專門聯題龍潭溝瀑布。
描寫瀑布,古人多有佳作。如李白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借助視覺,寫廬山瀑布如銀河般瀉落。白玉蟾詩句:“寒入山穀吼千雷,派出銀河轟萬古。”借助聽覺,寫瀑布如雷般轟響。李夢陽詩句:“瀑布半天上,飛響落人間。”既借助視覺又借助聽覺,寫瀑布懸掛半天上,響聲落到人間。那麼,孫老師是怎樣寫瀑布的呢?看其聯作:
林樹參天,雲飛霧繞仙山裏;
瀑簾入穀,鼓響雷鳴妙境中。
上聯寫山景。“林樹參天”,呈現樹林茂密高大。“參天”,既生動又形象。“雲飛霧繞”,向前推進一步,繪出一幅林高、雲飛、霧繞的壯觀山體畫麵,栩栩如生,如臨其境。“仙山裏”,用詞頗好,這般景色確如仙境無疑!總之,上聯借視覺繪圖。賞其畫麵,會不由自主地讚歎:龍潭溝真美!
然而,作者的用意並不在此,而是為下聯寫瀑布作襯托和鋪墊。由山景作陪,順山而下,去領略一下瀑布,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下聯是全聯的重點:描繪瀑布。“瀑簾入穀”,首句極妙。“瀑簾”出彩,“入穀”逼真,富動感。繼而“鼓響雷鳴”,寫瀑布的響聲形容得當,驚天動地,氣勢磅礴。“妙境中”,詞語恰切,由這樣的瀑布,打造的龍潭溝之境,非用“妙”字不可!可以看出,下聯主要憑聽覺,繪瀑布之聲。寫瀑布單寫聲音而不寫形態,節省很多筆墨。讀者依仗瀑布之聲,展開豐富的想象空間,亦可得出瀑布的整體形象,獲取到更多東西。
綜上所述,孫文老師的題瀑布聯,內容上抓住龍潭溝的景色特點,有陪襯,有重點,筆墨集中。藝術上借鑒古人的一些手法,視覺和聽覺並用,層次分明,意象鮮活,聲色兼備。聯語生動,句式流暢,遣詞講究,對仗工穩。全聯僅22字,繪出一幅精美的瀑布畫麵,堪稱佳作。這副題聯,以深厚的功力,為可愛的西峽龍潭溝添了精彩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