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廬”,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西部臥龍崗上,據說是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臥龍崗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劉禹錫有《陋室銘》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可見唐代臥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後又經過幾廢幾興,今日武侯祠其木構建築為明清重建或修建,基本上保持元明清的布局風格。祠內古柏參天,風景秀麗。中軸線上有山門、大拜殿、諸葛草廬、小虹橋、寧遠樓;兩側有諸葛井、讀書台、碑廊、古柏亭、躬耕亭、野雲庵、老龍洞、伴月台、關張殿、三顧堂等。大拜殿與寧遠樓為武侯祠主要建築,分別為歇山頂和重簷廡殿式建築。山門上鑲嵌有郭沫若手書“武侯祠”三字,草廬懸掛於右任手書“諸葛廬”匾額和郭沫若書“諸葛廬”匾額。祠內有嶽飛手書諸葛亮出師二表等古代碑刻及匾額、楹聯七十餘幅。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誘人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留連忘返。其中名人楹聯如:
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
——明代文士遊俊撰
此山門聯與湖北襄陽古隆中進口石牌坊聯相同。
巾扇任逍遙,試看抱膝長吟,高臥尚留名士跡;
井廬空眷念,可惜鞠躬盡瘁,歸耕未遂老臣心。
——金國鈞題武侯祠大拜殿井柱
大拜殿為曆代祭祀諸葛亮的主要場所,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築之一。由拜殿和大殿兩部分組成,平麵呈正方形,麵闊五間,青石鋪地,前築月台。拜殿為卷棚式建築,大殿為單簷歇山式建築,二者渾然一體。殿內雕梁畫棟,簷檁、鬥拱、額坊、雀替等均飾彩繪,脊飾走獸仙人。飛簷翹角,下懸金鈴風鐸。大殿暖閣中的泥塑諸葛亮像,羽扇綸巾,身披鶴氅,端坐凝思,展現了包藏萬機的“韜略宗師”風姿。子諸葛瞻、孫諸葛尚配享左右。
抱膝此安居,覺異日桑種成都,殊非本念;
長吟誰與和,問當年曲賡梁父,可有遺音。
——顧嘉蘅題武侯祠諸葛草廬
諸葛草廬,亦稱諸葛庵,在武侯祠院的主體建築大拜殿後,據說這就是諸葛亮當年隱居攻讀的地方。現今的茅廬係磚木結構,八角挑簷,外圍有八角回廊,屋頂覆蓋茅草。茅廬正門上懸掛郭沫若書的“諸葛草廬”匾額。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
此聯原由趙藩題四川武侯祠,上聯說政治,以“攻心”為上;下聯說政治,以“審勢”為上。實則為提醒當時任四川總督的岑春煊,希望他不要以嚴刑峻法來治蜀,因為時代變了,但作為下屬,不敢“犯上”直諫,思來想去遂撰此聯,希望岑看到後有所反思。這副對聯,於當今於後世,也有深遠意義。毛澤東曾盛讚此聯。此聯懸掛於寧遠樓。寧遠樓,又名清風樓。它坐落在中軸線末端,為祠廟最高建築,傳為諸葛亮寓居南陽時書齋舊址。“寧遠樓”字匾位於正脊中間麒麟座上,匾額由康熙武英殿大學士張鵬翮題寫。樓麵闊五間,進深四間。下有回廊,門額為清嘉慶十四年南陽知府張傳金所題“萬古雲霄”匾。樓上置諸葛亮抱膝長吟像,神態瀟灑,安然自若。
庵垂兩千年,問魏闕吳宮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呂何如。
——顧嘉蘅題武侯祠野雲庵
野雲庵,在諸葛草廬的左側,進深三間,其外裝飾以蒼鬆、仙鶴磚雕。相傳他和他的四個密友,博陵崔州平、穎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穎川徐庶徐元直常聚於此,討論詩書。
自來宇宙垂名,布衣有幾;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單家駒題武侯祠伴月台老龍洞洞門
伴月台,位於茅廬右後側,傳為諸葛亮夜觀天象的地方,台式建築磚石結構,平麵為正方形,高約數丈,沿梯道可盤旋而上,上有磚牆花樣平台,憑欄可望遠觀天。台下為老龍洞,寓意諸葛亮為千古人龍,洞內幽玄詭秘,內壁嵌石雕龍頭,造型生動渾厚。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顧嘉蘅
此聯為曾任南陽府知府的顧嘉蘅為平息南陽、襄陽諸葛亮的躬耕地之爭而撰寫的/名聯。這副聯還有一段來曆。因諸葛亮名高天下,河南南陽臥龍崗、湖北襄陽古隆中便爭諸葛亮故居所在地。顧嘉蘅身為湖北宜昌人,卻在河南南陽當知府,他既不敢得罪南陽的當地豪紳,又怕承當出賣桑梓之罪名,便撰此妙聯,既讚諸葛亮,又抹平兩省爭執,可謂用心良苦,又頗公允。然而,兩省仍為諸葛亮躬耕地在不斷爭論。其實,無論襄陽、南陽,大家都是為了表達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多幾處勝跡又有何不可呢?一是給大家有個休閑逸情之所,二也能增加些曆史人文之常識。人是活動的,他所到之處,隻要有曆史,大家想記住他,都可以拿出來研究一番的。因此,山東諸葛亮出生地、成都武侯祠都應成為大家的敬仰之地。
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八日,時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臥龍崗,當他看到上麵這副名聯時,沉思片刻,遂口賦出下麵這副對聯:
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
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他,又親筆書寫了此聯與大家共勉。胡耀邦所改的這副對聯,正是他光輝一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