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樓(崇麗閣),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跡,坐落在成都市區東南錦江西岸,建成於清光緒年間。1928年,望江樓公園建成,曾得名“成都第一郊外公園”。1953年,北大門重建完成,公園更名為“望江樓公園”。北大門仿照北京故宮東華門和西華門的建築風格,紅牆碧瓦、畫棟雕梁、渾厚莊重,頗具北方古典建築之神韻。
北大門兩側朱柱上有楹聯兩副,其中一副由近代著名蜀中文人陶亮生撰寫,既讚歎望江樓的勝景,又褒揚薛濤的才華,是望江樓公園名聯之一。聯文如下:
少陵茅屋,諸葛祠堂,並此鼎足而三;飾崇麗,蕩漪瀾,係客垂楊歌小雅。
元相詩篇,韋公奏牘,總是關心則一;思賢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續離騷。
望江樓公園北大門(來源:成都望江樓公園官網)
此楹聯係陶亮生於1980年撰書。陶亮生(1900—1984年),名世傑,四川省滎經縣人,是成都“五老七賢”之一林山腴先生的得意門生,與四川大學教授文百川並稱為林門“黑白二將”。陶亮生少有文名,工詩詞,文思敏捷,屬辭雅麗;亦工書法,筆勢道勁古樸。曾在成都師範大學堂、華西協合大學、四川大學等學校擔任教授,蜚譽學界。
上聯將望江樓與杜甫草堂、武侯祠相提並論,用“並此鼎足而三”論定望江樓的地位和名望。“崇麗”泛指公園裏的建築群,均被裝飾得高大亮麗。接著寫依依楊柳滌蕩錦江邊,人們吟唱著《詩經·小雅》中的詩句,在微波光影中愜意地泛舟嬉戲。
望江樓是舊時成都人送客遠行之地,聯中“垂楊歌小雅”的情景借用《詩經·小雅·采薇》中“楊柳依依”典故,表達送別之意。但作者未擷取下句“雨雪霏霏”,僅用垂柳展現嚴冬將去,大地春回的情景,此刻撫今追昔,哀怨中又油然而生歡快之情。
《詩經·小雅》備受古今文人重視,其“怨悱而不亂”的特點正是許多正直而負屈的知識分子心情的寫照。作者借用“楊柳依依”,將《詩經·小雅》的意境與聯文融為一體,語言簡練,題旨卻蘊蓄其中、含而不露,體現出作者深厚的文辭修養。
下聯以元稹、韋皋起筆,用“總是關心則一”來表達薛濤對二人的關心與尊重。接著作者借用《毛詩序》中“思賢才”“哀窈窕”的原文,以“賢才”代指元稹、韋皋,表達思慕人才;“窈窕”代指薛濤,意指品行高尚,表現出作者關注現實,呼籲社會重視人才,弘揚社會公德,做到“無害人之心”。
最後一句“美人香草”意在雙關,既比喻薛濤,又泛指古今忠貞之士。《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被司馬遷譽為兼有“國風好色而不淫”與“《小雅》怨悱而不亂”,詩中堅持理想信念和熱愛國家、人民的思想感情對後世影響深遠。作者在聯中寫美人香草繼續譜寫和《離騷》一樣的詩篇,不僅巧妙含蓄地肯定了薛濤的情懷和才華,更讚揚了古今有誌之士的正直不阿和忠貞不渝。所謂注彼而寫此,目送而手揮,作者將典故與聯文自然融合,既言事,又抒情,自然恰切地豐富了楹聯的內容,毫無斧鑿之感。
薛濤像(來源:成都望江樓公園官網)
此聯對仗嚴謹精練,幾乎都是工對。聯中詞性詞義兩兩相對,如“崇麗”“漪瀾”分別與“賢才”“窈窕”對仗,“崇麗”與“賢才”同為聯合結構,而“漪瀾”“窈窕”則同為連綿詞,可見作者遣詞用句的精妙。全聯平仄相葉,音調抑揚頓挫、節奏長短交替,讀之富有鏗鏘的音樂感。
縱觀此聯,作者並非即景寫景,就事論事,而是含蓄蘊藉,意在言外。或明比、或暗喻、或借代、或用典,其遣詞造句、敘述描寫獨辟蹊徑,不落前人窠臼。不言勝地風貌,而江樓之景觀已現;不著人物情懷,而薛濤之價值已顯。作者在描寫外在人物和景物的同時抒發了自己對國家人民的忠貞情愫,並殷切提出重視任用賢才,促進全民崇德向善這一社會問題。
來源:《中國名園望江樓楹聯選讀》,張紹成、吳蕖蕊、舒澤宏編著,文章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