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賞析一生中必學的百副傳世楹聯(五)

一生中必學的百副傳世楹聯(五)

2019-11-29 23:00:37徐熙彥青青導讀對聯雜誌 0條評論

我在《楹聯教育的深化與淡化》一文中談及要深化素質教育,淡化特色教育的問題,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做到這一點呢?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僅就楹聯學楹聯,而應該拓展開來,以楹聯為門徑,以國學鑄精神。這一期為青少年朋友介紹的一組楹聯,我們將用四副楹聯,感悟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學》之道。


《大學》作為《四書》之首,被北宋理學家二程稱為儒學入德之門,可見其重要性與根基性。古人到了十五歲,都要從《大學》開始,學習經史子集等相關經典,所以初中學段,一定要學習《大學》。

《大學》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這就是儒家的三綱領,是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而要實現三綱領,則要通過更詳盡的次第來達到,就是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本期的四副楹聯就反映了古人踐行《大學》之道的四個重要階段。即格致工夫、誠正心跡、修齊德業和治平抱負。

水能性澹為吾友;

竹解心虛是我師。

作者: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芸台,江蘇儀征人。清乾隆進士,集著作家、思想家,經史家等於一身,於多種學科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著有《十三經校勘記》等。


這副聯是阮元題沈陽故宮衍慶宮的摘句聯,聯句摘自唐代詩人白居易《池上竹下作》,原句為“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上聯說,水性情澹泊堪為我的益友;下聯說,竹子最懂得虛心堪為我的良師。聯語形象生動,極富哲理。而這哲理,正是古代學者格致工夫的體現。

那麼,何謂格致工夫呢?簡單說就是古人格物致知的治學方法。說起格物,即古人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宋賢朱熹認為格物就是追根溯源窮盡根本,是磨礪心智的方法論,明賢王守仁則主張為善去惡是格物。其實,我們能從古人的格致成果更簡單地領會格物的要義:格物作為明明德第一步,就是發現萬物的善性,致知,就是將天地萬物善修於一身,所以,格物我們可以理解為取格於物,即賦於物之善性以人格,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即賦天之人格為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即賦地之人格為厚。

回到對聯,我們會發現上聯賦水以人格澹泊,下聯賦竹以人格謙虛,此為格物。聯中說水為益友,竹為良師,皆為我學習的榜樣,此為致知。今天致天之健,明天致地之厚,後天致水之澹泊,來日致竹之謙虛,久而久之,集天地萬物眾善於一身,即可達到天人合一的聖賢境界。

其實,格出水的性澹,既非阮元,也非白居易,早在春秋時期,老子在《道德經》裏就告訴我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不爭之德,即為性澹之格。而對於竹來說,不僅可以格出心虛,還可以格出節高、風清等等,我們以後會在其它傳世楹聯中欣賞到。

水能性澹為吾友;竹解心虛是我師。青少年朋友學習這副聯,不僅要學習澹泊、謙虛的美德,欣賞精美的對偶,更要學習古人治學的格致工夫。不僅應該背下這副名聯,更應該去背背《大學》。


百裏才疏勤補拙;

一官俸薄儉能廉。

作者:姚步瀛,字伯選,號海峰,陝西商州人。清同治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為官清廉,多有惠績,常用對聯誡勉自己,人們尊稱他為“對聯廉吏”。


這副聯是姚步瀛任湖南慈利縣令時,自題於縣衙客廳的誡勉聯。百裏,指百裏之地,指代一縣,上聯說,作為一方父母官,深感才疏學淺,隻有勤勉工作,才能彌補自己的不足;下聯說,像自己這樣的低級官員,雖然薪俸有限,但隻要生活中處處節儉,總可以保持廉潔之身。顯然作者是用楹聯表明自己勤政廉潔的誠正心跡。

這樣的誠正心跡與大學之道有什關係呢?前邊我們講到,大學的三綱領是通過八條目漸次實現的,也就是說,經過了格物致知的階段,下一步就是誠意正心,即對格出天地萬物的善性,要堅定,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半途而廢,這樣篤實端正的心意,才能使善性修於己身。這個階段就是不斷克服自己惡習頑疾的過程,也就是儒家最重視的克己工夫。所以前賢們總是用格言座銘的方式鞭策惕勉自己,明清以來,以楹聯為箴銘漸成風習。如梁章钜“政惟求於民便;事皆可對人言”,魏源“安得民情常達;唯恐己過不聞”等,皆是以楹聯作執政宣言,表明自己的誠正心跡。

該聯上下聯對仗十分工整,“勤補拙”與“儉養廉”乃古格言相對,特別是“才疏”之虛(謙稱),與“俸薄”之實(職位低)相對,十分有趣。


傳家有道惟存厚;

處世無奇但率真。

作者:曾國荃(1824—1890),字沅浦,號叔純,湖南雙峰縣人,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的九弟。


這是一副廣為流傳的家風聯,在大江南北的古村老宅中經常可以看到。上聯說,厚德傳家,下聯說,真誠處世。聯中的“奇”字,是特殊的意思,用法同《道德經》中“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與“正”相對,無奇,就是沒有什麼特殊的,沒有捷徑,不用什麼心計。厚德傳家,厚德是大地之人格,自己格致誠正還不夠,還要齊家;真誠處世,真誠是何物之格?《格言聯璧》有雲:“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顯然古人早就格出誠是天地萬物的共格,所以要明此明德,還是要齊家。古之所謂修身齊家,就是不僅要將萬物眾善“修之於身”,還要“修之於家”,“修之於鄉”。讓道德學問走向經世致用,此為修齊德業。

孝悌忠信傳家遠,修齊治平德業興。修齊德業,是大學之道的重要次第,曆史上有很多的家風楹聯,都有助於古人建立百年不朽的修齊德業。現實中,曾氏家族的長盛不衰是與其處厚居誠的家風分不開的。到了今天,“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家風。從大學之道來看,已然從修身齊家,臻於治國的次第了。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作者:林則徐(1785—1850),福建省侯官人,字少穆。清嘉慶進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也是清代重要的楹聯家,有很多傳世楹聯膾炙人口。


這也是一副摘句聯,隻不過是林則徐摘自他本人的詩《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是1841年,禁煙抗英的林則徐遣遭貶伊犁。次年自西安啟程時,臨行前留別家人的真切詩句。上句寫謀國,隻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下句寫不謀身,絕不會趨福避禍,喪失原則,動搖信念。這種謀國不謀身,矢誌不移,為了追求家國天下止於至善的最高綱領,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博大胸懷,就是儒家的治平抱負。

治國、平天下作為大學八條目最後的次第,對應著三綱領中的止於至善,平天下的意思,不是平定天下,而是使天下歸善,永駐太平。也就是張載說的開萬世太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於《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了林則徐這副名聯,並稱此聯飽含著“報國情懷”。顯然通過這副楹聯,習近平總書記與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治平抱負得到會通。這種深邃的愛國主義和天下情懷,正是大學之道的所歸。

通過這組楹聯的學習,青少年朋友不僅要領略楹聯的對稱之美、凝練之美、識見之美,更要以幾副楹聯為門徑,了解《大學》,誦讀《大學》,走近大學之道,登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殿堂。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必學傳世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