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賞析“中蘊杯”世界馬文化楹聯 及《馬賦》獲獎作品賞析

“中蘊杯”世界馬文化楹聯 及《馬賦》獲獎作品賞析

2019-03-06 23:36:11喬中興 趙中原傅大士導讀對聯雜誌 0條評論

老驥沐夕陽,伏櫪猶懷征路遠;

豪情騰正氣,揚鬃不讓少年雄。

這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以馬自喻,抒發豪情,創作的一副馬文化楹聯。這副作品,靜靜地排在獲獎名單最後。但那“揚鬃不讓少年雄”的豪情,使每個評委,在對上萬件作品的一次次比較、汰選中,幾乎都不約而同地牽掛著它,互相提醒著,生怕漏掉了它。

二〇一八“中蘊杯”世界馬文化楹聯及《馬賦》征集活動,共收到一千五百四十餘位作者的楹聯一萬餘件,四百九十多位作者的《馬賦》五百零九篇。麵對這些作品,我們仿佛在閱讀一部萬馬奔騰的古典史詩,在聆聽一曲萬眾合唱的磅礴樂章!同時,在對燦若星河的優秀作品評選中,我們與其說是評委,更像是學生選老師,始終是景仰且難以割舍。

大家知道:對於楹聯和辭賦作品的質量比較,各等級作品之間的差異,其實很難界定。即便是特等獎、一等獎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瑕疵。而被淘汰者,其作品中也往往不乏亮點:或以思想給人啟迪,或以文采令人折服,或以警句讓人難忘。


先看江蘇魏豔鳴的馬文化楹聯一等獎作品:

生涯寄韓昌黎之歎,風骨憑李長吉以懷,縱槽櫪低嘶,猶似蕭蕭鳴北塞;

踏遍其幾萬裏平沙,洞穿彼數千年烽火,願甲兵盡洗,不辭日日放南山。

馬是人類的朋友,它與人類相伴相隨,無處不在,嘶鳴悠遠。那麼,在創作中該如何切入,闡述這個命題呢?在作者眼裏,我就是馬,馬就是我。這樣直入代言,直截了當切入主題,剛一出手,便占了上風。再細細品讀,上下兩聯脈絡分明,意旨清奇。上聯通過自我塑造,揚其品格。言品格借古人言作襯,一筆帶過,“縱槽櫪低嘶,猶似蕭蕭鳴北塞”,一壓一抬,足見功力。下聯通過抒寫願望,展其襟懷。“踏遍”、“洞穿”寫從容心境。後兩句奇峰突起,“願甲兵盡洗,不辭日日放南山”。即不管個人境遇如何,惟願與人類共進退,祈福世界和平,其襟懷寬廣,境界全出。作品一氣嗬成,收放自如,自然昂立鼇頭。遺憾的是:下聯為了字數對應,“其、彼”兩個代詞夾在其間,影響了氣脈的暢通。


值得一提的,還有山西應縣楊懷勝榮獲二等獎的作品:

中華蘊藉深,適贏得和諧環境,發展時機,瀚海龍人同引舵;

北國鵬程遠,休再誇周穆青驄,關公赤兔,草原駿業正逢春。

我們的楹聯藝術家,不論平時創作多麼清高。但應征參賽,能考慮主辦方的征集願望,肯定是明智之舉。這副作品,就因為歌讚主辦方“中蘊集團”,沉穩大氣,不露聲色,在讚揚中飽含勉勵、寄予熱望,而贏得主辦方評委的極力推崇。如“適贏得”,稱讚其順應時代,抓住機遇;“同引舵”,寫出集團同舟共濟、引領中國馬產業發展的精神和地位;“中華蘊藉深”,則寫企業文化的厚重。下聯用“北國”點地域,“休再誇”引出草原駿業大勝往昔,時代之春造就草原之春,進一步深化主題。在反映新時代的作品中,能不著痕跡地把新詞彙,融彙於古體文創作之中,是其特色!當然,“蘊藉”對“鵬程”,在詞性結構上若嚴格挑剔,也存在微瑕,影響了作品的精致。

再看馬賦獲獎作品。

本次大賽特等獎桂冠,由山西太原高中昌先生摘得。他的作品以蒙古馬為狀寫對象,具有以下幾個特色:一是布局井然、立意高遠。第一段總寫蒙古馬,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去展示;第二段具體寫蒙古馬的形、聲、態,剛柔相濟、有條不紊。接下來幾段,層層遞進寫內在。如“草亂沙荒,踏丘壑以識途;雲沉雨滯,破迷茫以奮前。”“動為一團火,其熾其烈;靜為一座山,乃崢乃嶸。當突變處,不知驚乍;於凶險時,堪托死生!”用非常有衝擊力的語言,表現蒙古馬的精神內涵。二是文采斐然、鋪陳得當。古人雲:“賦者,鋪也。”這篇賦中,“兩耳峻如批竹,若靜若動則警之異覺;雙睛清如瑩玉,或凝或閃則耀之性靈。當其臨風慷慨,攜韻長鳴,清越之聲或摶於碧落;若夫恣意激揚,馳威奮鬣,迅捷之狀或恍若彗星。”從多角度描寫蒙古馬,發端、衍生、照應等諸象皆具。段落過渡,銜接自然,文脈流暢,張弛有度。三是符合規範、字斟句酌。通觀全篇,作品句式得宜,平仄協調,對仗工整,是鮮有瑕疵的老到之作。

與特等獎作品相比,杭州何智勇榮獲一等獎的作品,其實在構架的奇妙和特色的鮮明上,要更勝一籌!作品把中華文明推崇的“仁義禮智信”這五常賦予馬,以馬的情操和品德體現中蘊集團以傳統文化為根基,在馬產業領域開枝散葉、不斷壯大的企業文化,非常有創意!更見功力、見積累、見智慧的是,作者說馬的“五常”,不是空洞用概念,而是深入挖掘馬文化,應用馬典故,提煉總結。比如,寫沙場護主之馬,以見其義;寫商旅運載之馬,以證其信。當然,有一得必有一失。作品以“五常”而勝出,也因“五常”而止步。因為,馬畢竟非人,不會按照人的“五常”標準去規範自己的行為。所以,有些用典有拚湊之嫌,致使其難以問鼎特等獎。

需要說明的是:本次大賽名家如雲、佳作如雲。可能有不少作者會心存疑問:我的作品不比獲獎作品差,為何沒獲獎呢?如果從單篇論,許多作品都結構嚴謹、對仗工穩、用典精準,堪稱佳作。但統覽全局,看五百篇賦,就會發現:好多作者幾乎都是一個思路,從古到今羅列馬典故,都是千金買骨、赤兔烏騅等,然後加一點感懷,誇幾句中蘊。看多了,就像互相抄襲一樣,篇篇精美,又千篇一律。無奈中,評委隻能先從題材選新,如《菊花青戰馬賦》,是寫抗日英雄李林與其戰馬,現代題材,隻寫一馬一英雄,簡單突出。題材新選過後,再看內容創新的比例,也就是說,文中不用雷同典故,屬於自己獨創的能占多大比例?這方麵作品選完,麵對眾多的“類似”,是否有令人難忘的警句,或精彩段落,又成為選擇標準。

從這次評選看,應征創作與無限定創作的最大不同,是要分析廣大應征者有可能出現的相同思路,另辟蹊徑。而不能隻按自己的想法,查資料、堆典故、加感想、讚甲方。像本次征集,馬故事、馬賽事、馬品種、馬產業、馬裝飾等等,擇其一點,深入挖掘,寫深寫透,方能區別於他人,從起點上就把握先機!

總體看,本次征集的萬副楹聯和五百篇馬賦,不僅給中蘊集團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也以楹聯和辭賦形式,極大地豐富了世界馬文化寶庫。可以說,征集活動非常成功!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中蘊杯文化獲獎作品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