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寺位於莆田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前身名“林泉寺”,建於南朝永定年間(577年),唐太宗敕建,稱南少林寺。南少林的拳種有“三十六寶"、“鳴鶴二十八宿”等,寺內九華疊翠與紫霄怪石被列為莆田二十四景。 南少林寺建於南朝初年,是南少林武術文化的發源地。 其建於南朝永定年間(公元577年),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於"僧兵",並準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莆田市荔城區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因為規模宏大,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
沚青青
百八杵鍾聲迢遞,引杖來遊,尋形龍鳴鶴,北祖南宗,寺在煙嵐煙岫處;
幾千年兵燹泯消,止戈向悟,覺鳥盡梵音,鬆皆佛骨,禪生一水一山中。
王永江:將景色與曆史、人文結合起來進行構思,總體比較有韻味,能夠讓人感受到南少林的氛圍,結句也比較悠長,讓人心生向往之心。稍微不足之處在,為了跟“一水一山”對,用了“煙嵐煙岫”,煙嵐是指山裏蒸騰起來的霧氣。煙岫是雲霧繚繞的山巒。二者有重複也有維度的不同,連用有些不夠自然。
趙會長
自達摩一葦渡江,雖鴻開三藐,獅吼十方,隻手何曾扶眾厄;
蓋曇宗百僧靖海,始禪證南天,武參中嶽,九蓮從此臥如來。
王永江:此聯主要寫南少林的曆史,先從禪宗的曆史寫起,在其中又蘊含了對禪之一道的理解。整體還是不錯的。
寞曉的天空
迦葉落而為禪、鷲峰鳴而為法,坐蒲團問我佛南來,諦雨聽泉,廣開覺路;
解經餘可以武、披甲外可以兵,憫劫塵有虎狼近在,安民禦宼,丕振宗風。
王永江:上聯寫佛寫禪,鋪排有度,承轉自如,是嫻熟手法;下聯轉到南少林,除了弘揚佛法之外,還可以為武、為兵,“安民禦宼,丕振宗風”,表達了對南少林的讚頌。上聯“出世”,下聯“入世”,絲毫不亂。
今磨房主人
我來山嶽低,雲蒸霞蔚,八閩龍脈托佛宇;
僧去宋唐遠,虎隱鶴鳴,九蓮梵鍾演武禪。
王永江:扣住南少林的位置、曆史、特點來寫,幾個要素基本都涵蓋了,語言上又能夠寫出一些味道來。這樣,一副聯作基本就能立住。局部表達還可再煉,比如下聯第一句。
春華秋實
古寺座蓮心,佛光接嵩嶽,盛矣禪宗,南拳幾度曾除惡;
僧遇紅羊劫,火焚蒼狗哀,善哉天道,法雨不枯又澤林。
王永江:上聯從南少林的位置以及淵源來入手,後麵接到“南拳”,對其曆史概括了下,整體而言,上聯比較平淡,承接較為簡單,略無深意。下聯則回溯南少林的坎坷曆史,最後以“天道”為善承接,讓南少林的法雨又澤林。整體都在寫其曆史,但除了陳述,缺少一些內蘊的東西。
山如是
勸善以經,鋤惡以拳,統緒北而南,一脈承傳真佛旨;
或逃於劫,或焚於火,滄桑冬複夏,六如觀照即菩提。
王永江:此聯跟上個聯類似,也是寫南少林的曆史傳承與重光,但是好在有議論,有更凝練的語言味道。相對來說比上個聯多了些“高屋建瓴”的感覺,從而立意也更好一些。
嘉言
入世即為出世,以武助經綸,未五蘊虛空,亦增慧業;
蓮山長作蓮台,修緣隨造化,曆千般寂滅,還悟真如。
王永江:上聯對入世和出世做了一些議論,也是作者對南少林“武道”的理解。下聯回歸到“禪”本身,“曆千般寂滅,還悟真如”,雖有劫火,但真如終悟。雖然有入世,但最終還是會悟到真如。立意上有作者自己的理解。
愛茶人
衣缽自嵩山傳得,大法唯參,大法唯傳,誌彌堅也;
功名亦淨土難逃,少林在此,少林在彼,道尚遠兮。
王永江:整聯大而化之去寫,上聯寫南少林的淵源,沒有細究,唯以“誌彌堅也”做結,表達作者對參禪的理解。下聯則借此發表作者的一些議論,尤其在今日,“功名亦淨土難逃”,佛門清淨亦是難得。尤其是北少林那紅紅火火的經營,在作者看來,南少林最好不要學它吧。
寒天
九蓮不老奉三寶;
萬劫未空摩一拳。
王永江:在佛教中,稱“佛、法、僧”為三寶,佛寶指圓成佛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僧寶指依佛教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度化眾生的出家沙門。後以指佛教。上聯七個字,寫了南少林的曆史,“不老”二字意涵南少林所經過的坎坷。下聯則意指“劫”猶在,“拳”不能廢,雖然佛家以禪渡人,但有些時候還得“拳頭”說話。摩,在此是研究切磋之意吧。
東方未明
問十二因,離三千界,護億萬民,法雨布天南,宗風播海外;
修無上道,持清淨身,習雄武技,靜時為菩薩,動處若金剛。
王永江:上聯比較泛泛地寫,有些“口號”式。下聯前幾句也是。整聯的亮點在結兩句,“靜時為菩薩,動處若金剛”,比較準確地概括了南少林的特點。
玉樹臨風
與中原遙隔,皆得名山,何必辯在南在北、誰後誰先,兼來雲擁生空相;
於東海近連,可通遠水,依然是武影經聲、度人醒世,不絕潮鳴帶佛音。
王永江:此聯寫的有些囉嗦了些,上聯隻說了一件事:無須論南北、後先,別的沒有啥了。下聯聯想到“遠水”也不好理解,隻是為了引出最後的“潮鳴帶佛音”嗎?有些浪費筆墨。
李抱真
超塵非妙諦,明心處幻滅滄桑,懷孽海無邊,生死離離三界相;
有劫亦玄關,合掌間歸依天地,拜殘碑一角,慈悲熠熠九蓮山。
王永江:此聯仿佛在寫一位南少林武僧,寫他的心理曆程。整體描寫的比較生動,有形象、能感染人。但寫的還是稍顯細微了一些,不夠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