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子峰景區委托縣詩詞與楹聯學會創作景區楹聯,縣詩詞與楹聯學會通過中國楹聯學會、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組織全國楹聯名家為巾子峰景區撰聯,現已完成創作。
為便於廣大讀者欣賞景區楹聯,先將景區文化策劃大致介紹一下。根據差異性發展的原則,在深入挖掘景區旅遊資源的基礎上,明確生態文化和科舉文化作為巾子峰景區文化構建的兩條主線,提出“自然、文化雙峰並峙的浙西南第一科舉文化名山”的主題定位,並據此進行旅遊產品品係的布局。已建部分的文化策劃,我們以“三星聚會”來統領,入口區塊以森林康養為主題,以自然生態和藍祥老人的傳說,衍生出壽星文化,是為“壽”,峽穀命名為“壽仙穀”;原龍源穀區塊突出靜心、怡然的心態寄情山水,盡享仙山祥瑞而植入福文化,是為“福”,峽穀命名為“福緣穀”;出口區塊命名“登雲峽”,植入科舉文化,因登科而得祿,是為“祿”。三條峽穀彙聚於大小合港,就是“福祿壽”三星聚會,希望到過巾子峰的遊客都能沾點運氣、福氣、仙氣。
下麵將這次創作的楹聯介紹給廣大讀者:
一、入口區塊(3副)
(一)接待中心聯1副
峰上沐霞光、林籟、穀風,享之神仙不易;
此間多壽徵、福緣、祿氣,來者雨露均沾。(北京 劉太品撰)
這副聯由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劉太品先生所撰,以類似廣告語的形式,極讚巾子峰的美妙和神奇。上聯以浪漫的筆調,描寫人們沐浴在巾子峰美麗的霞光裏,聽聽鳥鳴和流泉,享受涼爽的山風,神仙也不過如此。下聯緊切文化主題,希望每個到巾子峰的遊客都能沾點運氣、福氣和仙氣。
(二)棲霞山莊聯1副
四時雲榻聆禽語;
萬丈霞輝染客衣。(浙江 應綠霞撰)
這副聯由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研究院發展部主任應綠霞撰寫,這是一位年輕的女聯家,浪漫的天性常常付諸筆端。巾子峰棲霞山莊為仙家居所,以“雲榻”和“霞輝”,寫盡超乎物外的出塵和灑脫。
(三)禦風亭聯1副
倏爾步雲登寶輦;
快哉駕我以長風。(浙江 樓立劍撰)
這副聯由浙江省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樓立劍先生所撰。樓先生才氣縱橫、蘊藉頗深,上聯以巾子峰傳說“寶車仙仗,往來其間”為切入點,以亭喻車,騰雲駕霧。下聯化用蘇軾詞句“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意境。聯語很切禦風亭意境。
二、壽仙穀區塊(3副)
(一)溯遊榭聯1副
君子所思無斷續;
伊人宛在足流連。(浙江 尚佐文撰)
這副聯由浙江省詩詞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漢語音韻學專家尚佐文先生所撰。尚先生有北大中文係背景,用典精到,文風雅致。因為溯遊榭對麵是淑女瀑,上聯直切《詩經.周南.關睢》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下聯引用《詩經.秦風.兼葭》之“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區區十四字,完美表達了君子對淑女的思念之情。
(二)藍翁亭聯1副
鶴算領銜千叟宴;
龍溪享壽萬年春。(甘肅 王家安撰)
這副聯是由中國楹聯學會青年楹聯研究會會長王家安所撰,通過這副聯,我們很難感受作者身後長煙落日的蒼涼景象,而應是文華百代的豐腴之地。該聯遣詞造句獨具匠心,上聯以“領銜”二字,突出了藍祥老人年歲之高,在千叟宴諸位鶴齡老者中,真的是“鶴”立雞群;下聯以巾子峰的陳龍溪代指慶元大地,讚美這是一個長壽之鄉。
(三)不借亭聯1副
到此且停雙不借;
幾人來作小遊仙。
這副聯從清人聯語中引用而來,奇在“不借”二字,不借古時指草鞋,陸遊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聯中的不借指的是腳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三五好友相約遊山那輕鬆快樂的情景。
三、大小合港區塊(11副)
(一)小合港禎瑞亭聯1副
禎氣如流一巾水;
瑞雲欲抱四圍山。(湖南 呂可夫撰)
這副聯由湖南省楹聯家協會副主席呂可夫先生所撰。呂先生自號夫子,卻也實至名歸,是典型的獲獎大戶,光全國一等獎就一百多次。該聯緊切“巾子祥雲”展開,仿佛看到一幅流動的畫麵。
(二)桃花廊聯1副
花前直待三千歲,
人麵猶留第一春。(江西 曾小雲)
這副聯的作者曾小雲,其作品在多處名勝古跡及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央電視台等景區有刻掛。這位來自紅色瑞金的作者,思緒飛揚,另辟蹊徑,把一個熟透了的題材寫出新意。上聯“花前直待三千歲”,為什麼能待三千歲,因《西遊記》中提到,這桃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吃了可以長生不老,難道不值得待嗎?下聯化用崔護的“人麵桃花相映紅”,表達對第一次相見的留戀。
(三)紫薇廊聯2副
花徑重來猶有跡;
巾山一坐不知年。(山西 溫本理撰)
這副聯由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溫本理先生所撰。該聯以一個旅遊者的口吻,表達對巾子峰的眷戀之情,開滿鮮花的山路,還能看到上次來的痕跡,說明來的次數較多,下聯化用唐代無名氏詩《答人》之“山中無日曆,寒盡不知年”,在巾子峰景區一坐就不肯走。
林泉好向青山老;
廊廡遙分紫氣多。(遼寧 宋少強撰)
這副聯由鞍山市楹聯學會副會長宋少強先生所撰。宋先生曾出版楹聯教學叢書《四海聯話》一百多萬字,當然聯路精熟,對句工穩。上聯的林泉指隱者,意思是如果你真想放意林泉,那麼正好可以在巾子峰結廬終老;下聯因廊名“紫薇”而展開想像,是不是天上的紫微星分給的紫氣也多些。
(四)大合港紫雲亭聯1副
四季閑雲常作客,
一方聖地盡生輝。(浙江 葉誌深撰)
這副聯由浙江省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葉誌深先生所撰。葉先生曾任慶元縣政府領導,對慶元山水別有情懷。卸任領導職務後,閑雲野鶴的心情躍然紙上,上聯以擬人的筆調描寫雲彩是巾子峰最美最常見的景觀;下聯以“聖地”和“生輝”,表達對第二故鄉的懷念和讚美。
(五)和合長廊聯2副
穀敞虛懷容大雅;
廊依化境帶和風。(遼寧 楊曉雁撰)
這副聯由建平縣楹聯學會副會長楊曉雁女士所撰,楊女士也是全國征聯獲獎大戶,有數十聯在各地風景名勝區刻掛。上聯直抒巾子峰峽穀之虛懷,正是這樣的虛懷,能夠達到“合”這種大雅的境界;下聯的化境指的是“三星聚會”之地,由於長廊連著吉地,也沾上謙和的氣質。和合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處世之哲學。
一誠所至三星聚;
二氣相生萬類和。(浙江 李牧童撰)
這副聯由中國楹聯學會辭賦研究院副院長李牧童所撰。上聯以儒家思想之“誠”切入,隻要做到“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那麼,福祿壽就會不請自來,切入文化主題;下聯從道家思想切入,隻要陰陽二氣相互調和,那麼世間萬物就能共存共生。
(六)喜鵲橋聯2副
雨過新鋪青玉案;
虹飛欲渡鵲橋仙。(福建 李忠雲撰)
這副聯由聯都網站站長、福建省楹聯學會副秘書長李忠雲先生所撰。閩根越角,山水相連,李先生多次到慶元,包括巾子峰,對慶元山水,有著更深的感受。上聯以“空山新雨後”的詩意切入,描繪出一幅雨後青山如玉的畫卷,展現巾子峰生態之美;下聯用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典故,這裏的虹指廊橋。最妙的是上下聯各嵌入一個詞牌而不著痕跡,上聯“青玉案”(案在此別解為畫卷),下聯“鵲橋仙”。
好夢如圓三五月;
佳音又報百千聲。(浙江 樓立劍撰)
這副聯由樓立劍先生再次撰寫。聯意緊扣喜鵲及其暗含的“喜”字,上聯意思是好夢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樣那麼圓滿;下聯是佳音不斷的意思。
(七)大合港玄通橋聯2副
詩筇漫倚聽泉響,
雲徑遙懸引鶴翔。(河北 康永恒撰)
這副聯由河北省楹聯學會副會長康永恒先生所撰。康先生曾連續11年獲中國對聯創作獎金獎提名,是全國“聯壇十秀”之一。上聯寫在充滿詩意的遊程中,閑倚在橋上,聆聽流泉的聲音,仿佛自己的神魂也融入了這奇山秀水間;下聯寫遠處登雲峽的雲梯高懸,吸引並期待著人們不懈地向上追求。這裏的“鶴”喻指賢人君子,是與《易經》的“鳴鶴在陰,其子和之”以及《詩經》的“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是一樣的比喻。
玄古人文催謝屐;
通明花徑接雲衢。(廣東 左萬青撰)
這副聯由廣東省楹聯學會會長助理、中國楹聯界優秀對聯刊物《楹聯家》副總編左萬青先生所撰。左先生性情有如竹林七子,放蕩不羈,但對聯律卻工整有餘。上聯以“謝屐”表達了遊者對巾子峰的熱愛,相傳永嘉太守謝靈運遊山,從者數百,被疑為山賊;下聯直抒美好的、充滿希望的路徑,直通青雲之路,實則與登雲峽相連。
四、登雲峽區塊(4副)
(一)步雲亭聯1副
時至橫空飛彩練;
我來信步上青雲。(浙江 朱榮軍撰)
這副聯由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研究院文獻部主任朱榮軍先生所撰。朱先生性格內斂,所撰之聯如十八年陳釀“女兒紅”,醇香濃鬱。上聯即是寫景也是抒懷,因石榴瀑前常有彩虹出現,同時,彩虹也為吉兆,暗喻時運將至;下聯自信滿滿,實寫是上登雲峽,暗喻自己定能平步青雲。
(二)槐英亭聯1副
亭外槐黃催舉子;
望中山翠待行人。(山西 溫本理撰)
這聯由溫本理先生再次撰寫。槐樹是巾子峰主要樹種,上聯緊切實景,以“槐花黃,舉子忙”的彥語,告誡讀書人要努力學習;下聯實寫,巾子峰優良的生態環境,喜迎八方遊客。
(三)蘭榭聯1副
湖光鋪白開妝鏡;
峰影浮青上曉鬟。
這副聯引用並稍改清人聯語。上聯聯意是明淨的湖麵,像是打開梳妝的鏡子一樣;下聯聯意是湖中倒影的山峰,像是美女剛梳好的高聳的發髻。
(四)攀桂亭聯1副
兩道文光齊北鬥;
一山秀色毓南州。
這副聯修改清人聯語而來。上聯聯意是北宋狀元劉知新、南宋進士胡紘的光輝,足以與北鬥星爭輝;下聯聯意是巾子峰的秀麗植被,成為慶元縣的重要生態屏障。南州指南方某地,如慶元舉水詩“移來此地鎮南州”。
(五)山岱崗遊客中心1副
雲路首登龍虎榜;
棠陰足慰鳳凰棲。(浙江 李利忠撰)
這副聯由浙江省楹聯研究會副會長李利忠先生所撰。李先生旁通,且語感極好。上聯以風趣的語言戲說,誰先登上登雲峽,不異於登上龍虎榜榜首,即為狀元,緊切狀元公園;下聯以《史記.燕召公世家》的召公甘棠惠政為典,讚揚慶元縣政府開發巾子峰的惠政,足以讓慶元先賢劉知新、胡紘名有所歸。
五、福緣穀區塊(2副)
(一)多喜亭聯1副
跌宕清音傳樂事;
連綿福水暢幽懷。(浙江 應綠霞撰)
這副聯由浙江省女聯家應綠霞女士再次撰寫。多喜亭位於“五福玉音”區塊,該聯圍繞五福連瀑的意境創作。
(二)怡然亭聯1副
仙山容我靜;
塵世任人忙。
這副聯由修改清人聯語而來。表達了一種幸福其實很簡單的超然物外的幸福觀。
慶元縣文聯
慶元縣詩詞楹聯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