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田心王氏宗祠,座落於湖南省邵東縣楊橋鎮兩順村荷阿嶺右側山麓中,座南朝北,始建於乾隆年間。於乾隆14年己巳(公元1749年動工),越庚午辛未於乾隆17年(公元1752年壬申)告竣。
曆經149年風雨剝蝕,至光緒27年辛醜(公元1901年)在族人冬至祭祖時發現牆體裂隙,門窗遭蟻蛀,似有倒蹋之危。於是便在族人的同心協力之下,及時樂捐重建。經一年半時間的努力,又於光緒29年(1903年癸卯告竣)。
重建後規模較前擴大了佷多,為三進六縱,大小百多間。
前端東西兩側是槽門,中間有兩米多高的院牆,院牆中間用石灰磚瓦堆成一座山字形牌牆,長約3米,高約2米5,對著大門,東西槽門各一排三間鎖形屋,院內有一塊大空坪,空坪兩端靠近槽門。
與圍牆處植有四季常青的柏樹兩株,經過五十餘年的成長,到1958年柏樹被砍伐時已長成十幾米高、兩人合抱的參天大樹了。當地至今還存有此二樹剖成的柏香。
靠槽門的柏樹附近立有兩個兩米高且有0.4米見方的栓馬樁。走進槽門兩端,可見到一字排開的用料石砌成的有三道大門的大排樓,正大門為雙龍搶寶的大理石石雕門框,兩扇實木門板,門板背麵裝有自動門鎖,石門上方用油灰堆書了“王氏宗祠”四個金光閃閃的凸形大字。
大牌樓牆體上雕滿了24孝的全套人物圖像,其雕刻工藝非常精湛,人物栩栩如生。兩端耳門上方分別堆著“入孝”“出悌”的大金字。耳門連通第三第四縱。
上一步台階便進入前廳,祠堂前廳為兩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地一層用作進出祠堂的通道。第二層為一5mX8m的戲台,戲台兩邊各有一5米見方的化妝室。兩個化妝室各有一道1.5米寬的通往第二廳的走廊,走廊兩端裝有實木扶手。
第二廳為會客廳,長寬為15mx6m,供平時聚會或看戲用。廳內置放著兩條30Cmx10m長的大秦凳供來賓休息用。
二廳正中有一遊廳,約4米見方,遊廳入口處門上高懸“三槐堂”黑地的金字牌匾。字跡蒼勁有力,熠熠生輝。遊廳兩側各有一內天井,旁有走廊。
上三步台階通達第三廳。此廳為一字排開的三座大廳。正中一間為6mx7m的主廳,主廳兩旁各為6mx4m的昭穆廳。三座大廳堂上均裝有木製神龕,神龕金碧輝煌、端裝大方,非常豪華。
其餘幾縱都是附屬生活用房,如經理室、客房、倉庫等,專供族人住宿用,大小近百間。由於解放後該祠堂被轉作學校用,其後又被逐漸改成教室、辦公用房,就這樣化整為零,完全不見祠堂原貌了。
田心王氏,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壬戍)六修族譜時,已有男丁萬餘人,到2008年八修時,已達兩萬多人,此外,在湖南填四川時遷出的人數更多於邵東人數。
祠堂雖已麵目全非,幸好祠堂對聯尚有記載。現收錄於後,並做簡析,以饗讀者。
二,耳門
3/
葭管飛灰,時承大祭;
槐庭春釀,侯值方興。
“葭管”,古代的一種吹奏樂器。以葭管製成。“葭”蘆葦也。葭管上有十二孔,分別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侯。古人還用蘆葦燒成灰,謂之葭灰。在年初將葭灰填入葭管的十二個孔中,然後將帶有葭灰之葭管藏於密室中,待代表那個氣侯的葭灰飛出來了,就說明那件事該做了。假如代表冬至的那個孔中葭灰飛出來了,就該舉行冬祭了。
下聯之“槐庭”,既是三槐王氏之門庭。意思是說,我們三槐王氏春天釀的用來舉行冬祭的酒已飄香了,也是舉行冬祭的時間到了,該舉行冬祭了。
4/
鬥轉星移,足徵光遠;
肴佳酒旨,盡是祭餘。
“鬥轉星移”指時間,“徵”,征的繁體字,“光”既“光華”、“光輝”也。
此上聯意思是:通過時間的推移和大量史實足以證明,我們王氏的光輝閃亮的曆史是源遠流長的。
下聯則說現在用來祭祀先祖們的美酒佳肴已經準備就緒,可以舉行祭祀了。
此聯說明我們王氏家族對祭祀祖宗非常重視。俗話說,祭如在,這也是用來教育後裔們要重視對祖宗的敬奉,以慰先賢。此聯暗示了一個家族或個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先,每年都要舉行相應的紀念,並要代代相傳。
三,戲台下柱聯
5/
滿堂冠冕排當麵;
十部笙歌在上頭。
“冠冕”既衣冠楚楚的而且是社會上很有身份之人。“笙歌”此指戲曲。
眾所周知,祠堂裏的戲台是分上下兩層的,地麵一層隻有幾根大柱子支撐著樓上的戲台。這樣好將地下層做為出進祠堂的通道。
此上聯是說,坐在下麵一層看戲的都是些很有身份的仕宦之人。
“當麵”既指前排中間。“十部”則概言其多。此聯說明了唱戲和看戲的熱鬧場麵和王氏家族的風光場景。
6/
楚楚衣裳,當行出色;
洋洋音樂,高唱入雲。
“楚楚”整齊之意。“當行”(行讀做hang),行當也。既指演戲的那一行。此上聯意思是說,在當時社會上,這個戲班的服裝是首屈一指的。而下聯的洋洋則指盛大的場麵。高唱入雲是說唱得非常好。此聯盛讚了該戲班裏不但服裝導具都很好,而且有強大陣容和出色的演出。
全聯以盛讚戲班和戲來表現我們家族的興旺。因家族有錢有勢,故能請到一流的戲班,唱出一流的戲來。
四,戲台上柱聯
7/
唱樂府辭,畫壁猶傳絕句;
歌清廟什,成均且弄洞簫。
“樂府辭”既樂府雅辭,是從宋人三十四首辭中選出來的,而且都是些上乘之作。“畫壁”,指在壁上畫記號。典出唐玄宗開元年間,當時最有名的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詩人在郊遊時,來到一所酒樓賒酒喝,(因當時他們還未入仕,故無錢飲酒)忽然有十多位梨園子弟也來到樓上宴飲,他們三位詩人便坐到一個火爐旁觀望,一會兒,又有幾個歌女尋上樓來,聲樂齊發,唱的都是當時有名的曲調。其時王昌齡便和他們兩個夥計約定:在她們唱出的詩歌之辭中,看誰創作的作品被演唱得最多,唱者每唱一首誰的作品,就由誰在壁上畫一筆以記之,最後以多者取勝。“絕句”,指五言或七言的詩句。“清廟”,肅穆清靜之宗廟。“什”,古代十篇計為什。“成均”,古代最高學府。“洞簫”,既簫管下麵有個洞的簫。古人製的簫有兩種,一種是在下麵洞裏填上臘,一種則不填。
此聯是說歌女們唱的都是代表當時最好的歌詞,用以歌頌我們王氏家族的人文景觀、優良傳統及美好的家風。在她們歌唱時,還有正規的專業樂師以洞簫伴奏。
8/
竹裏琴彈出陽春調;
緱山笛奏來白雪腔。
“竹裏琴”是古代用彈奏方式演奏的琴。“陽春調”和下聯的“白雪腔”既是“陽春白雪”之意。它代表的是當時最有文化品位的優美曲調。“緱山笛”是指用緱山之竹製作的土笛。
此聯意思是說,由於演奏樂器的人都是些有專業知識的人才,所以既使是用最差的樂器也能演奏出最優美動聽的曲調來。此聯與上一聯互相呼應。上下聯都是寫不僅戲班的戲唱得好,而且樂也奏得很好。
以上兩聯都是以讚美戲班的好戲和好樂來達到讚美王氏家族風光無限的效果。
五,寢室耳門聯
9/
濟濟蹌蹌,駿奔有度;
雍雍肅肅,雁序無嘩。
“濟濟”表示人多。“蹌蹌(讀槍qing)”形容舉止合乎禮儀且隊列整齊。
“駿”,駿馬一也。“雍雍”,從容大方。“肅肅”,嚴正貌。“雁序無嘩”,象天空中大雁排成的陣腳一樣華貴、威嚴,且沒有一點雜亂之聲。
此聯是寫禮生們在祭祀祖宗時的一舉一動都很有儀態,快而不亂,嚴肅整齊又不喧嘩。動作相互協調和諧、嫻熟、神態莊嚴肅穆。表現了大家對祖宗們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10/
蒸嚐下在無形而視;
宗廟中以有事為榮。
“蒸嚐”,祭祀的通稱,又為冬祭之特稱。秋祭曰嚐,冬祭曰蒸。“宗廟”本指天子諸候祭祀祖先之處,又做王室國家之代稱。此乃指祠堂。
此聯寫禮生在參加祭祀祖宗時的場麵。
此上聯主要是給下聯做陪襯的,並無過多實際意義,也是運用了比興手法來創作的。下聯的“有事”是指在一個家族中,每個人都要為集體、為國家效勞,故曰以有事為榮。同時這也是我們王氏家族的家規家風。如大家都懶於家事國事,那就叫無事了。
整個下聯,言近而旨遠,內含非常豐富,令人遐想。
六,各正柱聯
11/
三元曾及第,論科甲功名,諸姓誰為翹楚?
槐蔭正滿庭,願艱辛培植,大家庇厥本根。
“三元及第”是指在科考中,鄉試、會試、殿試都得第一名的叫三元及第。也指解元、會員、狀元三元。“翹楚”,指傑出人才。
本上聯是說我們的先祖們曾經有過三元及第之例。要論科甲功名的話,在所有的家族中,於我們是無與倫比的。下聯的“槐萌正滿庭”。其本義是說三槐堂的槐樹的蔭涼已經覆蓋了整個庭院。最重要的是他的引申義。既是說,我們三槐王氏曆代先祖們所創造的豐功偉績已庇蔭著我們世代後裔。願我們大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盡職盡責,謹守家風,去不斷發揚光大這來之不易的光輝業績和光榮傳統。使之永遠傳承下去。
12/
晉國發祥,宰相勳和光北宋;
潭州啟瑞,刺使事業顯南方。
“晉國發祥”,是說我三槐王是以晉國公王祜為開派之祖,而王祜曾輔佐宋高宗和宋太宗兩朝政權,是有功於朝庭的重臣。雖然其生前沒有做過宰相,但死後被追封為晉國公。因晉公生前曾在庭前親植三槐,並斷言其後嗣必出三公者。果然其子王旦便做了宰相。故曰晉國發祥,宰相勳名光北宋。
“潭州啟瑞”,乃指我發仁公來到潭州做了刺使後,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把本地區治理得政通人和,物阜民殷。故曰刺使事業顯南方。
“刺使”相當於當今省長之職。
此聯以直抒直入的寫作方法,直接說明三槐王氏在北宋以後曆朝高官中,都有其重位,贏得了世世代代的勳名光耀國家和氏族。
13/
三公爵秩崇,數十傳勳名尚在;
槐蔭庭皆滿,千百載氣象常新。
“三公”,指中國古代的三種官職的合稱,前者指司馬、司徒、司空。《周禮》中指太師、太傅、太保。“崇”,崇高也。
上聯是說在北宋及其以後,象三公以上的官做了幾十傳,這樣的好名聲至今還在傳說。一個家族的人在國家的最高層做了幾十傳的高官,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跡,這是王氏家族中良好家規家風的結果。試想,要是官沒做好,不僅朝庭不允許,就是全國老百姓的口水也會將其淹死。
“槐蔭庭皆滿”此乃是個比喻句。其本體意思是說槐樹的蔭涼已經覆蓋了整個庭院。但此話的喻體意思非常之廣。它是說三槐王氏家族的前輩們所謀來的福祉,都觸及到了所有的王氏後裔,既使到千百年後的氣象還是會閃閃發光,永不退色的。
14/
三冬香共焚,看紅爐煙篆,上格先靈,清芬不減武侯柏;
槐夏名曾著,憶綠樹蔭濃,遠垂後陰,遺愛何殊召伯棠。
“紅爐”,香爐也。“煙篆”,焚香時繞著煙圈往上升的煙。“上格”,既高尚的風格。“清芬”,高潔也。“槐夏”,指整個三槐王氏。“遺愛何殊召伯棠”,“召伯”,(召讀shao),召伯乃周文王之重臣,於周文王並稱二公,既周公、召公。“棠”,指甘棠樹,又叫棠梨。召公還有個“甘棠遺愛”之典故傳於後世,至今常被引用。是指當官的在卸任後,由於其在任時廉政愛民,故老百姓舍不得他離開,還經常以各種形式紀念他。
此上聯意思是說,我們在冬至祭祀祖宗焚香時,香煙在我們具有高尚風格的祖宗們麵前環繞,那高潔之貌不亞於武侯之柏。
下聯寫我們三槐王氏曾經是很有名的望族,我們氏族的光輝曆史象槐蔭一樣遠遠庇護著王氏後裔們,他受老百姓推崇的程度一點也不比甘棠遺愛遜色。
15/
三唐兩晉以還,多居顯宦,非天相我家,曷克臻此;
槐樹竹篁之內,丕著宗功,故澤流當代,猶未艾焉。
“三唐”,既初唐、中唐、晚唐。“還”,以來。“相”,幫助。“曷”為什麼。“克”,能夠。“臻”,達到。“槐樹竹篁之內”,既在曆史的記載中。“丕”,大也。“著”,記載。“澤”,恩惠。“艾”,盡、斷絕。
此聯意思是說,從三唐兩晉以來,我們三槐王氏能達到如此興旺的景象,並不是靠上天庇佑才成的。
下聯則說在曆史上,以及其冗長的篇幅載著我們先祖們的豐功偉績,值到如今還沒有斷流。
16/
三公望重,四傑名高,都是宗功祖德;
槐蔭滿庭,柏枝夾道,總由本固根深。
“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個才子。
上聯是寫三槐王氏在曆史上做高官的人和王勃等才子,都是德高望重的,而且也是祖宗庇蔭的。
下聯則進一步證明了這些理論的存在。而且都是有曆史淵源的。
此聯是以遞進的修辭手法創作的,上聯寫因,下聯寫果。
縱觀以上諸聯,每一聯都以不同的修辭手法表現主題。觀其作聯風格,大致相同,寫作水平則達到了最高程度,十六聯可能全部出自一人之手,說明了此聯作者不僅有非常深厚的文學功底,而且還有非常高明的文字駕馭手段,其想象力也非常豐富,而且平仄嫻熟、對仗工整、語法修辭精當,楹聯的生命力也很強。雖然不知道它是何年何人所作,但至今仍很新鮮,也是值得當今聯家學習的。
由於本人學識淺薄,未能究其精彩,還望讀者雅正。
是為釋
2018.11.18
注:本文原始資料為族賢王誼洪提供,在此鳴謝!
——本文轉自《綠汀文萃》
王恒卿:
1947年丁亥臘月生,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邵陽市楹聯學會理事,邵東縣楹聯家協會常務理事,桐江詩聯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