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命曰帥師,任保障不任繭絲,當效範王舊跡;
吾民呼雲父母,急催科更急撫字,勿辜召杜斯名。
作者簡介
翟鳳翥(1608-1668),字翌經,號象陸,山西聞喜縣東宋村人。明崇禎十二年(1639)中舉,清順治三年(1646)進士及第。曆任江西饒州知府、江西屯田道員、陝西按察使、湖廣布政使,所到之處,均建起不少著名學宮、書院。同時,他也不忘造福桑梓,主持營建了聞喜紅鶴樓、回瀾塔、大清觀、桐園等建築。清康熙七年(1688)卒於福建左布政使任上,時年61歲。著有《涑水編》、《風忠錄》、《裴氏世譜》等。
注 釋
1、太守命曰帥師:命,令也;帥師,帶兵打仗。薑子牙《六韜》:“太公曰:“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
2、任保障不任繭絲:繭絲:此泛指賦稅。斂賦如抽絲於繭,故雲。《國語·晉語九》:“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韋昭注:“繭絲,賦稅;保障,蔽扞也。”公元前497年之前,趙簡子家臣董安於修築晉陽城竣工。這年秋,趙簡子因“邯鄲午事件”被政敵攻伐,不得已退保晉陽,渡過難關。堡壘作用初見效果,更堅定了趙簡子經營晉陽的信念。接替董安於的尹鐸主政晉陽,請示趙簡子,“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意思是,您是要把晉陽城經營成一個財政稅收的來源地呢?還是將它經營成一個安身立命的根據地呢?趙簡子毫不猶豫回答:“(當然是)保障哉!”
3、範王:指範仲淹、王十朋,均為饒州知州。
4、吾民呼雲父母:父母官,舊時對地方官的稱呼。典出《禮記·大學》:“《詩》雲:‘樂隻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漢代曾出現了兩個非常有政績的南陽太守:西漢的召信臣、東漢的杜詩。兩人深受百姓愛戴,遂有“前有召父,後有杜母”之說。
5、急催科更急撫字:催科:催收租稅。租稅有科條法規,故稱。撫字:謂對百姓的安撫體恤。
6、召杜:即“召父杜母”。稱讚地方官政績顯赫。宋代鄱陽人洪適《滿庭芳·代上陳帥生日》詞曰:“說江東治行,召杜肩齊。”
作品解讀
江西撫州市退休幹部張山東編著的《古代廉政對聯選注》(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6月版)讓我找到了學習翟鳳翥楹聯的線索。張山東在翟鳳翥簡介中特別強調:“清中期五經堂所印《三晉詩選》卷六錄其楹聯十二副。”作者對翟鳳翥的饒州府堂聯進行了解讀:
上聯意:知府的職責使命,要以保障民生為重,不以完成賦稅為重;應當效法前賢範仲淹、王安石的恤民事跡。下聯意:既然被百姓稱呼為父母官,就不能隻管催稅,更要安撫人心;不要辜負了漢代召信臣、杜詩那樣愛民的“父母官”稱號。這是翟風翥任饒州府時撰的對聯,全聯引用四位曆史名人,其中兩位朝廷要員、兩位地方名宦的作為來表達自己的理想願望,強調地方官治理主要在“保障”和“撫字”的理念,表現了以民為重的思想。
翟鳳翥創作此聯時,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其一,明清易代,滿漢由鬥爭轉向融合。順治五年(1648),已經降清的饒州守將潘永禧,響應同樣已經降清的江西總兵金聲桓,帥兵投靠南明政權。順治六年(1649),饒州府協守穆生輝收複饒州。《饒州府誌》記載,翟鳳翥順治六年(1649,己醜)任職饒州,他自己在《鄉約跋言》中稱“庚寅出守饒州”,可知因路途遙遠,於次年春才到任。
從翟鳳翥《<芝學>和吳繁祉守憲》等三首與“吳守憲”的詩可以看出,當時的治安形勢還是很嚴峻。因此翟鳳翥家鄉山西的典故“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這個曆史命題,自然有他的現實意義。
翟鳳翥“為招流移,勤慰止。有能誅一茅、蓋一瓦者,持鬥酒慰勞之”。翟鳳翥給出的答案,與趙簡子如出一轍:“任保障、不任繭絲”。
其二,“當效範王舊跡”,應該是在緊扣兩任著名的饒州知府範仲淹、王十朋。宋景祐三年(1036),範仲淹被貶謫饒州後,時長僅18個月,但善政多多,饒州地方,將其與唐刺史顏真卿並稱為二賢。民國《鄱陽縣誌稿·舊饒州府沿革》:“顏範澤存,邑之文化實得其孳乳之力。”王十朋在隆興二年(1164)至乾道元年(1165)任饒州知州,有德政,臨別時,百姓聯名上書意欲挽留,並將通道上的一座橋拆斷,後此橋命名為“王公橋”。再後來,二賢祠增祀王十朋,改稱三賢祠。
其三,翟鳳翥雷厲風行,履新當年建造了饒州府堂。他改明朝知府陳策饒州府堂名“希範”為“見心”,也有自我表白的意思,他本來就想當一名優秀“父母官”,所以“撫字”、“召杜”都是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