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登峰峰攬月
斯時悟道道齊雲
這是齊雲山最高峰上賞月亭中的一幅楹聯,由北京順義的項光來先生創作,由中國書協會員、績溪書協主席洪震先生書寫。“賞月亭”則由中國書協會員、黃山市書協主席盛文運先生題寫。
最高峰,顧名思義,是齊雲山的製高點,明朝嘉靖皇帝所說的“一石插天,與碧雲齊”,就是指這裏。齊雲山古稱白嶽,也正因為此而改山名為齊雲山。唐伯虎也曾登臨此峰,作詩雲:“齊雲山與碧雲齊,四顧青山座座低。隔繼往來南北雁,隻容日月過東西。”由此詩可見,齊雲山最高峰最高峰的海拔隻有585米,但在其周邊一帶的山巒中,相對高度是很高的。賞月亭就建在最高峰峰頂之上,六角飛簷雙層結構。登上賞月亭,可手攬青天明月,盡望雲卷雲舒。
這副楹聯所表達的意義是:登頂齊雲山最高峰頂,在夜幕降下時,但見一輪明月低垂在空中,與峰齊平,似乎一伸手就可攬月入懷。此時,靜坐亭中,與星月相伴,望雲卷雲舒,心中所悟得的境界就像眼前的煙雲一樣高渺。
據載,明嘉靖年間於最高峰頂建有碧霄庵,時禮部右侍郎鄒東郭於最高峰的中立岩下講學,並題有“能者從之”、“思恥台”以示後人。然而,曆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如今絕頂處的碧霄庵已經頹圮;石岩之下,學子的朗朗書聲也已不再聽到;山崖之上的鐵筆石刻似乎也不再如往昔般熠熠神彩。但是,那山間之煙雲、峰頂之明月,曆經百年、千年,依舊輾轉輪回,生生不息。冥冥中讓人堅信,齊雲山間那深厚的底蘊與璀璨的文化正是從這生生不息的自然間孕育而來,隻要齊雲山間的一寸土地、一葉青草、一縷雲煙還在,他便永遠如一位母親一樣撫慰著我們的心靈,賜予我們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