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隱青山開畫境
水流春澗奏仙音
這是齊雲山霞客古道上雲水亭中的一幅楹聯,由安徽懷遠王同歲先生創作,由中國書協會員、西泠印社會員董建先生潑墨。
上聯中的“畫境”是指繪畫作品中的意境,它是畫麵和創作者心境的融合。下聯中的“仙音”泛指美妙的音樂,在這裏指山間泉水流動的聲音。在齊雲山的山林溪水邊,棲息著一種奇特的青蛙,頻頻發出“多—米—索—多—米—索”的聲音,脆而短促,清雅如琴,美其名曰“彈琴蛙”,所以“仙音”在這裏也包含彈琴蛙的鳴聲。
這副楹聯的意思是:煙雲在山間遊走,遮掩著青山,隱隱約約,就像在眼前展開了一幅如夢如幻的仙境圖。溪水在溝壑間流淌,淙淙有聲,伴著彈琴蛙的清鳴,就像彈奏一曲美妙的天籟之音。上聯遠景,為視覺描寫;下聯近景,為聽覺描寫。遠近結合,繪聲繪色,表現出了齊雲山雲水之間的道家心境。
古人言:“意在筆先,畫盡意在”,“意先乎音,音隨乎意”。繪畫與音樂都是人類心靈的藝術,陶冶了人類的情趣,也塑造了人類的心境。然而,人類一切的心境又來自何方?麵對齊雲山間的這片雲水,不經頓悟,是自然間這靜謐的山水,這澄澈的天籟賦予了卑微的我們以靈感和創造。我更願意將道家文化看成一門藝術,這藝術也正是在齊雲山這片神奇的雲水間孕育、生成,從而給我們以心靈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