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賞析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三元狀元” ——陳繼昌及其聯墨鑒賞

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三元狀元” ——陳繼昌及其聯墨鑒賞

2018-05-28 23:06:45天津大學 劉鋒聯都網站 0條評論


縟采欎雲霞,逸響振金石;

量腹進鬆術,度形衣薜蘿。


此幅書法對聯是陳繼昌所作。陳繼昌(1791~1856)清代嘉慶狀元,原名守睿,字哲臣,號蓮史,廣西桂林(臨桂)人。


陳繼昌在中國科舉史上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是清代科舉史上第二位“三元”狀元,同時也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三元”狀元。他常用之小印雲:“生平不作第二人想”,切合他的狀元身份;又一印雲:“科第自唐宋以後名次十三”切合他在中國科舉史上的地位。


陳繼昌的所謂“三元”狀元(三元及第)是指:嘉慶十八年(1813)癸酉科鄉試第一名:解元;嘉慶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會試第一名:會元;同科殿試第一名:狀元,在中國科舉史上,中國自從605年有科舉考試到1905年科舉製度被廢除,總共出了15個“三元”狀元。他們是:


唐代二人:張又新、崔元翰;
宋代六人:孫何、王曾、宋庫、楊置、王岩叟、馮京;
金代一人:孟宗獻;
元代一人:王宗哲;
明代二人:許觀、商輅;
清代三人:王玉璺、錢檠、陳繼昌。 


其中王玉璺是武狀元,通常不算;金代的孟宗獻也可不算;所以有13個“三元”狀元。


清代名臣、“四朝元老”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狀元)曾贈陳繼昌一副對聯:


畿輔為屏,越五百裏;

科名蓋代,第十三人。



意為曆代至今,登三元者,到陳繼昌總共十三人。


陳繼昌辭世後,著名的嶺南才子、廣西象州人士鄭小穀為他撰寫的挽聯是:



鼎甲係連元,曆數前代名儒,十有四人君最後;

養屙曾七載,歸臥相公舊地,兩無一麵我真愚。


十四人一說,是連武狀元在內了。


科舉是選拔官吏的一種製度。它和察舉製不同,因此也更進步。科舉的核心是考試,察舉製的核心是推薦。由於采用分科考試來錄取人才,所以叫做科舉。明代是科舉製度的鼎盛時期。中國科舉製度是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個階梯式的進步。西方文官製度就是在此基礎上成長起來的。


明清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為省一級考試,每三年一次,考試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鄉試有額定人數,考試合格者為“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為解元。現在的各省“高考狀元”大致上算是解元。


會試是各省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一考試。會試也有額定人數,因由禮部主持,又稱“禮闈”。 會試於鄉試的第二年春季二月進行,故稱“春闈”。考試合格者為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為會元。


殿試是貢士參加的由皇帝親自主持的“進士”考試,由全體貢士參加。它不是淘汰製,而是分級考試。殿試在會試後當年三月舉行。考試結果分三等(三甲):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幹人,第一名稱傳臚,賜進士出身;第三甲人數最多,賜同進士出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陳繼昌還是“四元”狀元,這在曆史上是罕見的。他不僅是鄉試解元、會試會元與殿試狀元,還是嘉慶十二年童試案元。陳繼昌自署“四元”就是因此。


“童生試”,或稱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縣試、府試和院試的第一名都稱為案首,或案元。若縣試、府試和院試都是案元,俗稱“小三元”,也是極榮耀的事。

院試由一省學政主持,學政又名提督學院,故稱這一級考試為院試。院試合格者稱生員,俗稱“秀才”。然後分往府、州、縣學學習。這些生員的一部分被選拔出來為貢生,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成為“監生”。其餘生員由各省提學官舉行歲考、科考兩級考試,按成績分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科舉生員”。監生和科舉生員可以參加鄉試。


此幅書法對聯是集句聯。但內容是集文句,較為冷僻。作者自雲:上聯集自《北史·文苑傳》,下聯集自《南史·宗測傳》。


《南史》、《北史》都是二十四史之一,作者是李延壽。李延壽用了14年的時間搜集史料,即從貞觀3年至貞觀17年;又用了16年的時間編纂,即從貞觀17年(公元643年)到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總共用了30年。李延壽也是貞觀名臣魏征主編《隋書》時的助手。


上聯是說文章,文采絢麗,雲霞滿紙;音律和諧,聲韻激越;故雲:“縟采欎雲霞,逸響振金石”。《北史·文苑傳》是轉引自《隋書•文學傳序》,其中有雲:“···學窮書圃,思極人文,縟彩鬱於雲霞,逸響振於金石。英華秀發,波瀾浩蕩,筆有餘力,詞無竭源”。縟彩是指文采。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 逸響是指聲韻,所謂“金玉之音”。《文心雕龍·隱秀》:“動心驚耳,逸響笙匏。”


下聯是說向往歸隱田園生活。 “量腹進鬆術,度形衣薜蘿”,是集自《南齊書·高逸傳·宗測》:“量腹而進鬆術,度形而衣薜蘿。” 鬆指鬆實,術指於術。古人認為食之可長生。《北史·藝術傳上·由吾道榮》:“ 道榮仍歸本郡,隱於琅琊山中,辟穀餌鬆術茯苓,求長生之秘。” 薜蘿是指薜荔和女蘿,野生植物。此處借以指隱者或高士的衣服。《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陳繼昌的書法頗具大家風範。他的書法傳世也不少,尤其是書法對聯:其中有學顏(真卿)的,例如他的一幅書法對聯“蘊真愜所遇,用拙歡在今”,也是集句聯,書法學顏而不同於錢灃,類蘇而不肥,別有風味。


陪李北海宴曆下亭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東藩駐皂蓋,北渚淩青荷。
海內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湧波。
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最後四句寫宴遊曆下亭之感想,此亭深蘊自然真趣,令人恣情留戀,日落席散又該如何,可感可歎啊!大家都為外物役使,身不由己,不知何時能再與李邕前輩共遊同樂。則係抒情,寓無限之留戀,傷重遊之無期。係歎息人生之別易見難。但更有深於此者,則矗貴賤俱物役骨,無貴無賤,皆為物役,受外物之支配束縛,不得自由自在、這當是老莊思想在詩裏的流露。


全詩辭真意切,情感深摯,其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二句為時人後人賞譽,懸掛亭中,至今流傳。


出為豫章郡途次廬山東岩下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


茲山鎮何所,乃在澄湖陰。
下有蛟螭伏,上與虹蜺尋。
靈仙未始曠,窟宅何其深。
雙闕出雲峙,三宮入煙沉。
攀崖猶昔境,種杏非舊林。
想像終古跡,惆悵獨往心。
紛吾嬰世網,數載忝朝簪。
孤根自靡托,量力況不任。
多謝周身防,常恐橫議侵。
豈匪鵷鴻列,惕如泉壑臨。
迨茲刺江郡,來此滌塵襟。
有趣逢樵客,忘懷狎野禽。
棲閑義未果,用拙歡在今。
願言答休命,歸事丘中琴。


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他的這首《出為豫章郡途次廬山東岩下》的詩,這首詩是張九齡在坐船從廬山東麓的鄱陽湖上通過時而專門做的一首詩。他這首詩中的“澄湖”指的就是鄱陽湖。他在詩中以“下有蛟螭伏,上與虹蜺尋。靈仙未始曠,窟宅何其深”來傾吐對朝政腐敗的失望與無奈。更以“多謝周身防,常恐橫議侵”來隱喻自己在朝中遭受到的毀謗與汙蔑。因此,他要“願言答休命,歸事丘中琴”來跳出是是非非的圈子,過上隱逸的生活。【選自《屏跡三首》原文】


另有一幅“避俗幽居,寓歡林漵;比調雲霞”,是顏中有黃(山穀)的作品,清人中並不多見。此幅則儼然似趙(孟頫)。融彙各家,又有自我,這是陳繼昌的書法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陳繼昌善楹聯,《楹聯叢話》中載有陳繼昌的對聯如下:


雲霞成伴侶;

冰雪淨聰明。


虛舟任所適;

飛鳥相與還。


石壁開精舍;

瑤華振雅音。


守道還如周柱史;

著書曾學卷司農。


自把新詩教鸚鵡;

戲拈禿筆調驊騮。


茶亦醉人何必酒;

花能傲雪況於鬆。


都是清新雋永的好作品。可惜的是陳繼昌“三元”狀元名聲太顯赫,對聯和書法就被淹沒了。著有《如話齋詩存》,另有文《殿試策》。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繼昌三元科舉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