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賞析【家訓家風故事】一幅經典的家訓楹聯

【家訓家風故事】一幅經典的家訓楹聯

2018-05-23 23:37:32楊澤森文明劍川 0條評論

在金華鎮西門社區上營盤巷有一座被金華鎮人民政府列為掛牌保護的清代建築,那就是中醫世家“無名堂”陳姓家族的院落。院落的形式為四合院,其中座東朝西樓房中堂六 扇格子門兩邊,掛有一幅木製黑底金字的長聯,用小篆體書寫:


上聯:忠恕存心,魯國兩言思聖學;

下聯:倫常踐跡,穎川百世衍家風。


上聯落款:先君子立齋公於十年前口命斯語,敬之以存。

下聯落款:先澤而詔後昆。癸未春,獲印謹識。


這副對聯是此幢樓房的主人,“無名堂”二代傳人,我縣已故知名中醫陳獲印字筱齋先生(1904—1969)於民國32年(1943年),請當時的書法名家用小篆書寫並刻製而成。根據上聯的落款分析,此聯是陳獲印先生遵照其父親陳立齋於十年前(1933年)在世時撰寫,並囑咐他以後刻製成木質對聯,以傳後世(敬之以存)。由於這幅對聯用了兩個典故,從字麵上難以理解,所以分兩步來闡釋。


首先,從字麵上來解釋:


上聯:忠恕兩個字要時常牢記在心裏,因為這是春秋時期,魯國聖人孔夫子《論語》裏的一個關鍵詞語,所以我們要經常學習和思考。

下聯:倫理道德,我們不僅說在嘴上,而是要付諸實踐,並且要留下痕跡,這是古代穎川郡我們陳姓祖先流傳下來的祖訓和家風,我們要將他傳承和衍(延)續下去,不能遺忘。


其次我們要從他意義上來分析,這也是此副對聯的關鍵核心所在。


上聯:《論語.仁裏》第四十五章: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這是“忠恕”兩字的出處。意思是忠心耿耿,寬厚仁慈,寬恕別人。這是魯國聖人孔夫子一貫倡導的學說思想,也就是陳老先生用來告誡後人,為人處世要具有忠心耿耿,嚴於律已,寬厚待人的品格。


下聯:是此副經典對聯作為家訓家規的重要意義所在。重要在什麼地方?重要在“穎川”二字。穎川在古代是一個很有名望的州郡,其地域在今河南省的禹州市一帶。穎川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帝生於此,夏禹也建都於此。穎川還是中國眾多姓氏的發祥地,其中陳姓是穎川最有名望的名門大族之一,相傳他是黃帝軒轅氏一個分支部族。在曆史上,穎川人才輩出,數不勝數,其中也有許多陳姓的人。自兩漢,三國以後,隨著朝代的更替,曆史的發展,直到今天,當年穎川陳姓的後裔已遍布全中國。


穎川陳姓祖輩非常重視用傳統的道德教育後人,建宗祠,立家訓家規以誡勉後世子孫。根據查找到的有關資料,穎川陳姓宗祠的門聯為:義門家聲遠;穎川世澤長。橫匾:祖德流芳。到了近現代,新中國的開國元勳陳毅元帥也為陳姓宗祠撰寫了:“風雷驅大地,浩氣貫長虹”的大氣磅礴的門聯,可見陳姓家族的名望之大。


除了對聯,還有家訓家規:清光緒十六年,一位已軼名的穎川陳姓後裔,給後世子孫寫了一篇家訓與家規,內容很多,茲錄部份於下:


明明我祖  漢史流芳  訓子及孫  悉本義方

讀書為重  次即農桑  取之有道  工賈何妨

克勤克儉  毋怠勿荒  孝友睦煙  六行皆藏

禮義廉恥  四維畢張  處於家也  可表可坊


(其它還有很多,此處不再贅述)


從以上資料來看,陳獲印先生不僅醫術高明,而且學識淵博,治家嚴謹,他遵照父親生前的囑咐將古代穎川郡陳姓的家訓家風傳承下來,並付諸實踐,即對聯中提到的“倫常踐跡”。同時也將它刻製成楹聯,遺留給後世子孫並使之衍(延)續下去(即先澤而詔後昆),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總之,這副對聯作為西門營盤陳姓家族的家訓家規是當之無愧的,而且也是一則具有經典意義的家訓家規。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家訓家風楹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