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散文、詩歌、小說、戲劇、影視等文學形式是中國文化的長江大河,那麼,楹聯隻能算作一條清泉小溪,且一向被視為雕蟲小技,筆墨遊戲,甚至在中國文學史中都找不到對楹聯史的記載。但是,楹聯文化卻有著十分悠久的曆史,它發生於公元9世紀中葉即殘唐五代時期,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曆史。雖然楹聯篇幅短小,文墨不多,但是用途卻極其廣泛,既能敘事繪景,又可寫意抒情,不論園林亭謝寺廟殿宇,還是慶典表彰婚嫁壽誕,皆有它的蒞臨,可謂淺深皆成趣,雅俗均可賞。雖說土地廟楹聯隻是楹聯文化的一個支脈,但其內容卻涉及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倫理、道德等方方麵麵,應該說是豐富多彩,意趣盎然。
要說說土地廟楹聯,就要先說說土地廟和土地神的事。據資料,早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關於這方麵的記載,其源可上溯到周朝。據傳在周武王時期即公元前1000多年的時候,有一個叫張福德的人,為官廉政,勤政為民,朝野上下口碑極好,被周武王封為大夫。此人曆經五朝,到周穆王3年離世,活了102歲,被設廟祭祀,即“福德祠”也就是後來的土地廟。至於土地廟在神州大地上普遍興建起來,則是漢唐及其以後的事情了。
還有的觀點認為,人們修建土地廟,祭拜土地,是因為土地能生五穀,是人類的“衣食父母”,是一種對大自然的崇拜。也有的認為,土地神是宗教諸神中的一位神仙,既然是神,就沒有不拜之理。不論是對清官的崇敬也好,是對神的祭拜也好,還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也好,都是表達著人們的一種趨善向美的願望。而作為土地廟楹聯,多少年來,則已經成為一定曆史時代的文明文化的組成部分,人們在品讀和欣賞土地廟楹聯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在領會它的美妙的文學藝術風采和深刻的思想道德涵義。
祈福
土有神靈司大化;
地無私惠載群生。
“土有神靈司大化,地無私惠載群生。”是安徽靈璧舊縣衙土地祠的一副楹聯,聯中很明顯地表達了人們祈求土地神靈,施恩用惠,福佑眾生的意願。類似內容的楹聯還有不少,如江蘇海州土地廟的“受一方香火;保四季平安。”浙江蒼南管店土地廟的“聖德照靈,澤被群黎歌聖績;景運開泰,千秋鹹仰頌神功。”湖南新宇鴨子嶺土地廟的“二老應酬忙,送喜送財兼送子;一亭安置好,宜風宜雨又宜晴”。安徽郎溪沙橋土地廟的“我敬神靈三杯美酒;神恩我輩五穀豐登”等等。我在《中國傳統神話人物繡像圖典》中看到,被稱為土地神的“土地佬兒”,也沒有被列入眾神仙之列。那裏有186位中國曆史上的神話人物,其中與土地相關的神話人物有“後土”、“地後星”、“土行孫”、“百穀仙子”、“神農”等,可是沒有看到有“土地神”或“土地佬兒”這位神仙。
但是,人們常常在古代書籍中讀到這位土地神仙。如《西遊記》中,齊天大聖孫悟空師徒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每每遇到困難,孫悟空便呼喚“土地佬兒”出來問話。據相關史料記載,有的地方把南朝史學家沈約供奉為土地神,有的地方把唐代詩人韓愈供奉為土地神,也有的地方把宋代的民族英雄嶽飛供奉為土地神等等。
總之,這位土地神仙在我國的廣大農村(包括一些城鎮)卻是無處不在,幾乎有人群居住的地方都有他居住的地方——土地廟,且老百姓對這位離他們最近的神靈非常尊崇,畢恭畢敬。這種情況,我認為,是我國早期農耕經濟的產物,在科學水平低下,一些自然現象得不到科學解釋的情況下,祈求神靈,保佑人丁興旺五穀豐登,就成為人們的一種善良願望。應該說這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的文化現象。
惜地
土不可失;
地豈宜荒。
土地神既然是管地的,因此,在一些地方的民俗裏,動地就必須告知土地神。在浙江的龍泉、縉雲、奉化等地方,過去農民開山、種地、植樹、建房等從事與土地有關的事項前,都要先祭祀土地。我們在江蘇如皋土地廟看到鄭板橋撰的一副楹聯:“鄉裏鼓兒鄉裏打;當坊土地當坊靈。”意思是土地是有土地神管的,是不能隨便使用的。
這節小題目上的楹聯“土不可失;地豈宜荒”,是安徽銅陵朱家嘴土地廟的一副楹聯。告訴人們要保護好珍惜好土地,一定不要荒蕪了土地。讀著這副楹聯,作為國土人,我們會不由得想起常常掛在嘴邊甚至已經成為座右銘的宋代官吏兼學者葉適的那句“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的名言。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從古至今,勞動人民一直視土地為命根子,曆史上無數次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其綱領中都是以“還我土地”、“平均地權”為主要意旨的。因此,這種意識和思想在土地廟楹聯中體現的非常明顯。如山西絳縣一個土地廟的楹聯寫到:“五行惟土能生物;三才非地莫養人。”還有山西聞喜縣一個土地廟的楹聯寫到:“土中生白玉;地內長黃金。”而這個省的萬榮縣一個土地廟的楹聯說:“有土呈福澤;無地不禎祥。”安徽無為縣趙村土地廟的楹聯寫到:“土內蘊藏金銀財寶;地中蓬勃禾黍豐年。”這些楹聯,讓我們心中對肥沃富饒的土地立刻產生著一種溫馨依賴充實的感覺。再聯想到我們國家為保護耕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而劃定的18億畝耕地紅線,難道我們還體會不到這些土地廟楹聯中的苦口婆心的教化作用嗎?
勸耕:土能生萬物,勤者有份;
地可發千祥,懶人無緣。
這副聯來自貴州銅仁下南門土地廟,是勸告人們要勤勞耕作的。
在土地廟楹聯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勸勉人們要努力耕作,以換取豐衣足食和幸福生活的。土地廟楹聯的內容很豐富,有的是描繪自然山川之美的,有的是弘揚人文古跡之妙的,有的是反映曆史文化之盛的,有的是體悟人間世態之味的,而這部分楹聯則是啟迪激勵人們努力奮鬥勤苦勞作的。這讓我們想起一句叫做“天道酬勤”的名言來。
什麼是“天道”,其實就是自然界及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天道酬勤”就是大自然會給勤勞之人以豐厚的報答的。基於這個道理,土地廟楹聯中,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勉人們,一定不要辜負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這片肥田沃土,一定不要辜負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陽光雨露,人勤地不懶,有耕耘就一定有收獲。
請看安徽無為縣趙林土地廟的楹聯:“土即生財,不發遊閑懶漢;地能產物,偏饒勤儉人家。”安徽六安舞旗畈土地廟的楹聯是:“土之多,一撮奚能,勸各位休生妄想;地雖薄,雙收可望,要諸君努力勤耕。”還有安徽廬江梅林土地廟的楹聯:“土,萬物土中生,唉!求人不如求土,求土,自可年年富庶;地,百姓地上住,奧,種田亦兼種地,種地,必然戶戶吉祥。”這些土地廟楹聯對人們誠摯中肯的規勸,鞭辟入裏的闡釋,難道還不能令那些守著田地還幻想不勞而獲的人們警醒一下嗎?
儆戒
你不行善,試試;
誰來作惡,瞧瞧。
這副聯的全文是:“莫看廟小無靈,你不行善,試試;休仗錢多有勢,誰來作惡,瞧瞧。”這是一副出自安徽濉溪北關土地廟的楹聯。土地廟中既然住著一個“土地佬兒”,既然這個“土地佬兒”大小也是個神仙,那就應該發點神威,除了言好事保平安,也應該做些懲惡抑邪除暴安良的事情。這副楹聯就是這個作用的明顯體現。而且大有向那些雞鳴狗盜之輩橫行鄉裏之徒叫板示威的氣勢。當然,也不僅是叫板示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不到,時機一到,一切都報”的道理,在那裏明擺著,一些企圖幹壞事的人,每每看到或者想起這樣的楹聯,自然也會受到儆戒和震懾,多少也會有些自重和收斂。
讀到這副楹聯,使我想起小時候在家鄉的一些事兒。我的家鄉在東北鬆嫩平原腹地的一個小村莊,村子的東北角也有一座土地廟,每逢過年,村民們也會給廟上貼楹聯,內容也大都是祈求平安方麵的。記得那時村民們與土地廟有關的大約有這麼幾件事:一件事是誰家的小孩長大了,要到土地廟前去“跳牆”,就是搬個板凳擺在廟前,行過禮後,從凳子上麵跳過去,意即過了這道坎,便可以一生平安了。我就在廟前跳過。另一件事是誰家有個為難招災的事,就到廟上去上供燒香,祈求消災免禍。還有一件事就是村上的人家有個紅白喜事的,都要到廟上向“土地佬兒”報告一下,以表示對“土地佬兒”的尊重。由此,土地廟便成為村民們心中的一處神秘神聖的所在,誰都不敢到土地廟那裏去造次,淘氣的小孩子們敢上樹掏老鴰窩敢上房揭瓦,卻都離土地廟遠遠的。那些號稱天不怕地不怕的地痞無賴屯流子,可以在村子裏打架鬥毆偷雞摸狗,卻不敢到土地廟那裏去胡作非為。
土地廟上關於儆戒的楹聯還有不少,如江蘇無錫土地堂的:“眼看村內惡事;手抓外來邪鬼。”安徽樅陽祖床土地廟的:“事事非非,二老心中自有數;鬼鬼祟祟,五人刀下不留情。”安徽當塗城南土地廟的:“土廟有神能賜福;地方無鬼不生災”等等。雖然這些土地廟建設的並不那麼堂皇,有的甚至很是土氣,雖然廟裏的“土地佬兒”沒人見到,也從不發出什麼聲音,但多少年來,土地廟及“土地佬兒”的威嚴仍然不減,在無形地威懾和抑製著一些惡人的邪念和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