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賞析如何對一副對聯進行鑒賞和分析

如何對一副對聯進行鑒賞和分析

2017-12-27 16:48:06輕雪中楹論壇 0條評論

對聯鑒賞是對對聯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評判的思維活動和過程。通過對對聯作品的分析、評論,使對聯作品的義愈明而意愈彰,提高讀者的欣賞能力和藝術趣味,促進對聯審美標準與習慣的形成。

 

對聯鑒賞包含兩個過程,一是鑒定,從直觀的印象,升華到理性的層次,判斷、評價對聯作品優劣得失;二是欣賞,一幅好的對聯作品呈現在讀者麵前,鑒賞者的任務,就是幫助讀者讀懂、理解作品的內容;幫助讀者領略蘊藏在文字中的曆史深度、空間廣度及情感張力;幫助讀者體會作者獨具個性的表現手法,欣賞對聯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的美感。

 

一、對聯鑒定

 

如何判斷作品的優劣,評者雖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作為對聯鑒賞,還是要考慮到多數人的價值取向和欣賞習慣。比如,說秦檜是宋金的和平使者,與普通大眾的是非標準嚴重背離,這是立意上的嘩眾取寵,鑒賞者就不當為其“標新立異”持肯定意見。又比如,孫髯翁的雲南大觀樓長聯,氣勢宏大,膾炙人口,為道光初年任雲貴總督的阮元所改。阮元把原來優美的有詩意的句子改成了一些死句,便有違多數人的欣賞習慣,當時就有名士公開指責說:“阮元所改,不及原文遠甚,芸台亦多事矣。”對於表現手法的優劣判斷,鑒賞者當提高自己的古典文學素養,才能作出正確的評價。

 

貴州現代楹聯大家向義的《論聯雜綴》對評聯標準作出了自己的見解和體會,個人以為相當精辟。與大家共賞:

 

聯語貴在吐屬名貴,寄托遙深。若實事求是,雖句句切合,終嫌笨伯。妙手則不即不離,自然入扣。聯語不可帶頭巾氣,不可帶市井氣。冬烘之語,既涉淺俗。江湖之言,尤為鄙陋。墨卷濫調,極其臭腐。經生語錄,亦嫌質實。大抵才人之作,偏於詞章。庶幾詞旨圓勻,風神逸宕,是為上乘。

聯語須有識見,有身分。既要議論翻新,亦須自占地位。若僅順題敷衍,文辭難美,於義無取。集句聯貴渾成集句之聯,貴能渾成。信手拈來,天然湊合,殊不易得。尋常逗輳之作,飣餖滿紙,徒取憎耳。

聯語須切地切人,移易不得,方為上乘。膚泛之作,詞藻雖佳,但宜於此者,亦宜於彼。隨處去得,於事無當。慶吊之聯,尤貴有人有己,切合身分,不可移易,方稱合作。

 

 二、對聯賞析

 

對聯的鑒賞固然包含鑒定和欣賞兩個過程,但作為被鑒賞的對聯作品,作者一般是古今對聯名家。即便是普通聯手的作品,也肯定有值得稱道之處,所以鑒賞的重點在欣賞與分析,挖掘出作品的閃光點。

 

對聯鑒賞,大致也和其他文學藝術形式的鑒賞一樣,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麵進行。首先考慮其思想意義,即對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其次是對聯的藝術手法和表達技巧,包括構思、選材、組句、對仗、聲律等方麵。

 

 (一)對聯內容

 

對聯的內容應是對聯鑒賞的最主要部分。鑒賞對聯先要讀懂、理解對聯,讀懂對聯則要對對聯文字所選擇的意象、所涉及的典故、相關的背景有一定了解。文學意象是一種特殊形態的意象,它指的是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中那些蘊含著獨特意念而讓讀者獲得言外之意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文學,由於某些審美物象的反複運用,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意象係統。

 

對聯意象的選擇和詩歌等文學作品一樣,不可忽視物象的象征意義,要與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相一致。篇幅有限,本文對文學意象選擇不作詳細闡述。

 

我們常見到的名勝楹聯、賀聯、挽聯等往往都含典故,或人物(如籍貫、經曆、官職、業績等等),或地理,或史實,或傳說,不可不詳察。如果對其中的典故不了解,恐怕就談不上什麼欣賞了。舉兩例以觀之:

 

楊季鸞題柳侯祠聯:

才與福難兼,賈傅以來,文字潮儋同萬裏;

地因人始重,河東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

 

聯中涉及的人物典故有賈傅(西漢文學家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潮(潮州,韓愈因諫阻憲宗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儋(儋州,蘇軾在宋哲宗親政、新黨上台後被貶於儋州,今海南島。

河東:柳宗元的出生地,今山西省永濟縣;永柳:永州(今湖南零陵)和柳州,柳宗元由進士累官至監察禦史,唐順宗時(公元805年)因參加革新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唐憲宗時(公元815年)被起用改任柳州刺史,4年後,死於此。

此聯的用典十分恰切得當,既切人、又切地,上聯“才”下聯“地”,脈絡清晰,主旨鮮明突出。梁章钜稱“詞意超脫”。

 

清代吳慈鶴題嵩山聯:

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恒衡,四塞關河拱神嶽;

曆九朝為都會,包伊洛瀍澗,三台風雨作高山。

 

上聯以四嶽泰山、華山、恒山、衡山為襯,化用了《荀子.大略》語“欲近四旁,莫如中央”,突出了嵩山“為中央”的地位;下聯緊承上聯的“神嶽”而及嵩山北麓的洛陽曆史、地理,洛陽為九朝古都,伊洛瀍澗,為洛陽附近四條水名。此聯就地發揮,由遠而近,由山而水,由地理而曆史,包舉一切,大氣磅礴。

 

總之,以風景為主的名勝聯,對名勝地所處的位置、名人遺跡、曆史傳說不能一無所知;以人物為主的名勝聯,如祠廟,則要對這位曆史人物有所了解,如他的出身、經曆、主要業績、功勳、古今評價等等。

 

名勝如是宗教所在地,如佛寺道觀的楹聯,還要懂得一些佛教道教常識、佛道術語,以及這個寺院道觀不同於其他寺院道觀獨特之處。如登封的少林寺,因北魏時達摩在此麵壁修行,被認為是禪宗祖庭;如鹿邑太清宮,是老子家鄉為紀念他而建的道教建築等等。

 

 (二)對聯的表現形式

 

對聯的表現形式包括構思、選材、組句、對仗、聲律等方麵。

 

關於聲律,劉太品先生在《樹立科學聯律觀,促進對聯創作、鑒賞和評審工作》一文中說:“在對古人聯語的鑒賞活動中,要從當時的文化與語言環境出發,以內涵統領形式,不可以用古人絕不可能知道也不會去遵循的現代語法學規則來對古人的聯語作品,作出“出格”的判定。”又說“在遇到已有定評的名家名作中,有些局部在對偶聲律上有不同於常規的處理方式,最好不要因為自己不理解而輕易地否定前人,傳世對聯作者多是一時的文章作手,對於各類文章體式自有其深刻的把握,他在個別語句上的處理方式自有其道理,林則徐說“壁立千仞”並不代表他找不到一個平聲字來代替“立”字,曾國藩說“才未盡也”也不代表他找不到一個平聲字來代替“未”字,他們隻所以在聯中這麼用,說明這樣是符合他們心目中對聯文體規範的。”今人在鑒賞古人聯作時,時有“某處不符合馬蹄韻,但瑕不掩瑜”之言,然何為瑕疵?切不可以一種作為參考的對聯格律來要求所有對聯作品。

 

對於對聯形式要求,除了“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強弱相當”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形式與內容相統一的高度,從立意、布局、章法、脈絡、遣詞、格調等達成的聯語整體效果來作出評判。台灣廣文書局版《楹聯作法》對楹聯創作大有啟迪,如第十四章《學聯之注意點》中各條,亦是對楹聯鑒賞者的要求。大家可以自行參看。

 

 三、如何寫作鑒賞文字

 

鑒賞文字可麵麵俱到,既對楹聯的內容,包括創作背景、涉及的典故、比較生僻的詞語等一一注釋,又對創作手法和表達技巧條分縷析。亦可如古代詩話體一般,主要詮釋本事和點明語言風格。關於話體風格的楹聯鑒賞,梁章钜所撰《楹聯叢話》和吳恭亨的《對聯話》已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範例。

無論什麼鑒賞方式,隻要把最本質、最具特色的部分賞析出來,就達到了鑒賞者的目的。我們或許已經看過很多楹聯鑒賞方麵的書籍,對於網絡鑒賞作者,這裏隻選取兩位風格截然不同的聯人時習之先生和金銳先生的聯評,請大家比較、欣賞各自的角度和筆法。

 

時習之先生鑒賞對聯,嚴謹而完備,有學者之風。如:

 

初日照三神山,看碧海珊瑚,盡收鐵網;

長風破萬裏浪,喜丹霄銀榜,早兆珠宮。

 ——林則徐題福州貢院

 

福建是沿海省份,省會福州也是濱海城市。因此林則徐的這副題福州貢院聯就把著眼點放到了“海”字上。“三神山”原指傳說中仙人居住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個海上仙島,典出《史記·封禪書》;“珊瑚”和“鐵網”的典故則是出於《新唐書·拂菻國傳》的記載,說拂菻國(今意大利羅馬)海中有珊瑚洲,當地人乘船放鐵網到海底,三年後珊瑚長成時,絞起鐵網,收獲珊瑚。上聯巧妙地以“初日”喻朝廷的恩惠,以“三神山”喻福州(福州因為城中有於山、烏山、屏山而別稱三山),以“珊瑚”喻人才,以“盡收鐵網”喻通過考試毫無遺漏地選拔人才。“長風破萬裏浪”是南朝宋人宗愨的典故,據《宋書·宗愨傳》記載,宗愨年少時,叔父宗炳問他的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珠宮指神話傳說中的仙宮,出自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的《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珠宮。”這裏借指顯貴之地。下聯說這些考生年輕而胸懷大誌,可喜在貢院放榜時榜上有名,預示著他們前程遠大。全聯分別從主持考試者和應考者兩個方麵落筆,用典得體,文字典雅,對仗工穩,堪稱佳作。

 

金銳鑒賞對聯,眼光獨到,風流俊賞,有才人之氣。如:

 

生斯世為不幸,死斯事則所宜,何必招君魂,蛇鼠九原荷筆戰;

較武元衡非相,比宋教仁無名,詎知都盜殺,羽毛萬古擬人言。

——寂寞西風生挽懷抱昆侖

 

此聯起便不凡,正破空而來,“何必招君魂”五字極大膽,收句七字反襯其悲憤。下聯則入史實,用武元衡和宋教仁對比,二人都為刺客所殺,然被挽者與他們相比,既非相,亦無名,更加可歎。“詎知都盜殺”五字正有古風,“盜”字更是春秋筆法。此句內容上承上啟下,筆法又極蒼古,不可輕易放過。收句七字氣象開闊,亦覺雄武有力。此聯的自對技巧很值得玩味,典故下得恰到好處,立意新而深遠,語言很有感染力。雖然格律不調,有同聲落腳、三平尾之處,但瑕不掩瑜。並且全聯一氣嗬成,聲律之不調竟然不查,實不可對此斤斤計較。

 

此段鑒賞文字,或者還不能稱嚴格意義上的鑒賞,也可稱作聯評,雖短短百餘字,對聯語的立意、布局、筆法、下字無不點到,能夠稱得上將對聯最本質、最特色的部分展現在讀者麵前。

 

楹聯鑒賞涉及的話題還有很多,比如酬贈聯、節日聯、名勝聯等,一類聯有一類聯的作法;

又短聯重簡練含蓄,立意深婉;長聯重氣勢脈絡,行文圓轉;又比如行聯是以議論為主還是抒情為主,抑或情景交融?是詩詞格調還是散文筆法、白話體式等等,鑒賞時都要做到胸有成竹。總之,楹聯鑒賞是鑒賞者學力、思力、文學素養的綜合體現,需要積累知識,拓開眼界。見識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大家下來多看、多思、多練,期待我們共同學習進步。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對聯鑒賞分析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