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對聯創作中莫把“偏正”當“動賓”

對聯創作中莫把“偏正”當“動賓”

2022-06-26 21:00:28舒甘來聯齋 0條評論

最近,筆者看了一篇賞析曾國藩對聯的文章,頗有收獲。但文中對個別詞性的分析則值得商榷。該文賞析的是曾國藩《挽梅霖生太史鍾澎》聯:

萬緣今己矣,新詩數卷,濁酒一壺,疇昔絕妙景光,隻贏得青楓落月;

孤憤竟如何?百世貽謀,千秋盛業,平生未了心事,都付與流水東風。

該文章說:“從語法結構上分析,上聯‘青楓’為偏正結構,‘落月’為動賓結構;下聯‘流水’為動賓結構,‘東風’為偏正結構。故‘青楓’與‘流水’,‘落月’與‘東風’是不符合《聯律通則》‘結構對應’要求的。但這是傳統修辭對格中的交股對,即錯位相對,‘青楓’對‘東風’,‘落月’對‘流水’,是符合《聯律通則》‘傳統修辭對格’要求的。”

筆者認為,該文將“青楓”和“東風”視為偏正結構無可置疑,將“青楓”與“東風”、“落月”與“流水”視為交股對也無不可,但將句中的“落月“和“流水”視為動賓結構,則不大確切,難以苟同。

單獨看來,“落月”和“流水”均是動詞和名詞構成,的確貌似動賓結構,但仔細分析,問題並不是如此簡單。從整個句子來看,“落”和“流”這裏應是動詞作形容詞用,“落”修飾“月”,意為“落(的)月”,“流”修飾“水”,意為流(的)水”,所以,“落月”和“流水”都可視為偏正結構的名詞詞組。

這一認知可從王力先生《近體詩格律學》對詞性的分析論述中得到佐證。如王力先生書中有王維《使至塞上》一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力先生為節省篇幅,將書中聯例的詞和詞組用羅馬字母代替。為方便閱讀,筆者按王力先生對詞性的解釋翻釋成文字表述:上聯“大”是形容詞,“漠”是名詞,“孤”是形容詞,“煙”是名詞,“直”是形容詞;下聯“長”是形容詞,“河”是名詞,“落”是“動詞作形容詞用”(王力語),“日”是名詞,“圓”是形容詞。

由此可見,上述聯例中,“孤煙”是形名組成的偏正詞;“落”是動詞,活用為形容詞,修飾“日”,“落日”意思是“落(下的)太陽”,與“孤煙”相對,也是偏正結構的詞組。這裏的“落日”和曾國藩聯中的“落月”,在句子中的作用是一樣的。

類似這樣的聯例,書中還不少,如劉長卿《和州送人歸複郢》中“綠林行客少,赤壁住人稀”,“行”和“住”都是動詞活用為形容詞,分別修飾名詞“客”和“人”等,“行客”“住人”同樣是偏正結構而不是動賓結構。

葉子彤先生在解讀《聯律通則》時曾說:“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在句子結構中的詞,其詞性還取決於它在句子中所充當的成分、所處的語法地位。這是詞的語法屬性,即語境屬性。例如,原來詞性是動詞的詞,如在句子中充當主語,它就成了名詞;原來詞性是名詞或形容詞的詞,如在句子中充當謂語,它們就成了動詞。”同理,無論是王力先生聯例中的“落”和曾國藩聯中的“落”都是動詞,在句子中都是起修飾作用,活用為形容詞。從上述聯例可以看出,不能簡單地從兩個語素的意義和相互關係推出整個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偏正式複合詞的特征是前者修飾後者,動賓式複合詞的特征是前者關涉、支配後者,這是兩者的最大區別,如果不認真鑒別,有時確會產生混淆。顯然,一個詞組由動詞和名詞構成,當動詞支配名詞的時候就是動賓結構,動詞修飾名詞的時候就是偏正結構。

複合式合成詞有聯合(並列)、偏正、主謂、述賓(動賓)、補充式等,鑒別其是什麼類型,還必須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能區分出其具體的短語類型,尤其是“動詞作形容詞用”、起修飾作用時,切勿簡單地將“偏正”誤認為“動賓”。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偏正動賓創作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