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字,就是把漢字書寫在玻璃上,從正反麵識讀字形基本不變,這樣的字就叫做玻璃字,用玻璃字創作的對聯叫玻璃對,也稱玻璃體。
清代聯家梁章钜先生在他的《楹聯續語》中說:“吳山尊學士,始出意製玻璃聯子。一片光明,雅可賞玩。”意思是說,玻璃字是吳山尊首創的,且前途光明。吳鼒,字山尊,清乾隆年間舉人,嘉慶年間又中了進士,曾任翰學院編修,後又升至侍讀學士。吳大學士創作了一副玻璃字對聯:
金簡玉冊自上古;
青山白雲同素心。
同時還加了個玻璃字橫批:幽蘭小室
古時的玻璃對多以篆隸書體為主,因篆隸書體的漢字多對稱字。清人李伯元也在他的《南亭四話》裏載有這樣一副玻璃字體的對聯:
文同畫竹兩三個;
丁固生鬆十八公。
文同,宋代大畫家,善畫竹。“兩三個”是說竹的葉子極像“個”字,且經常是兩三個”個”字連在一起。丁固,三國時吳國人,初仕尚書,因夢鬆生於腹上,便對人說:“鬆字拆開乃十八公也,十八年後,我當為公。”後果然官至司徒。漢時,稱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此聯全聯玻璃字,且用典自然貼切有趣,堪稱佳對。聯中“鬆”字為何也屬玻璃字?因為鬆字還可以這麼寫:枀、枩、梥。
前不久,我在聯友微信群裏掛出一個玻璃字出句:
芸齋畫畫春呈墨;
這個出句通體玻璃字,特別是出句中的兩個“畫”字給對句增添了不小難度。兩個“畫”字” 音同意不同,前一個“畫” 字是動詞,後麵一個“畫”字卻是名詞了。聯友們感到非常好奇,紛紛試著應對。群中老將李今安老師首先出馬:
營口關關笛弄音。
隨著,號稱“聯見愁”的年輕小將小楊登場亮相:
心室囚囚月戀人。
這時,苗族女聯友紅雨姑娘連亮兩句:
苗女親親月舍光。
苗寨宗宗聖顯靈。
好家夥,我原本是想出個難題考考大家,這下可好,倒被大夥給“拷”住了。
2002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加拿大相聲演員大山出了一個下聯: “山大王大山。” 麵向全球征上聯。征聯的條件是;1、玻璃字;2、回文;3、第二、第三字兩讀音;4、由兩個固有名詞組成。征聯的最後結果是:天下無人能對。此聯一出,使眾多聯友愕然。有人調侃:“一個外國人拿中國人的國粹難倒了中國人,真是天大的笑話。”直到十二年後,才有人以“普查員查普”對上。與此同時,我也以“富賈商賈富”對上。在那個年頭沒有手機,消息不靈通。後來有了手機,我在手機百度一查,還真有人和我對的一模一樣,可能這就叫做“撞車”吧。
2014年10月,我應邀到安徽亳州參加一個文化活動,活動期間,我和一群聯友聊到了大山這個出句。有位聯友說:“唐老師,你也出一個難一點的讓我們對對吧!”當時我想,亳州是藥王菩薩華佗的故鄉,盛產中藥材,目前亳州就有數百家藥企,號稱“藥都”。於是,我借用大山出句的格式,隨口說出一個出句:
大黃大人用。
大黃是一味中藥,主瀉,一般兒童慎用或不用。出句中的“大”字也是兩讀音,同時全聯五字全是玻璃字,並要求下聯詞句必須與中藥有關。活動期間,沒有一位聯友能對得上來。有人不服氣了,說:“唐老師,您出的出句不好對,您能不能自己對個下聯來,讓我們開開眼界?我何曾不想對出下聯?隻是想了幾天幾夜,硬是對不出來。
10日29日,《亳州晚報》以“初來乍到對先行,書畫奇人唐世友邀戰亳州”為題報道。當天下午,亳州電視台來采訪。一位女記者說道:“唐老師,我們是看到晚報報道後特意來采訪您的,知道您是位對聯高手,今天來就是想聽聽您的下聯是什麼。”當時我想,天啦!完了!這下栽定了。這時有人起哄:“他要不是高手,敢來我們亳州出對子考人麼,要知道《中國楹聯報》還是我們這裏出的呢!”這時,我腦子裏一片空白,嗡嗡作響。記者發話了:“唐老師,沒關係,要是出句都能對得上來,世間就沒有絕對了。”我知道這句話的份量,其背後的意思是:丟人現眼吧!常言道,狗急能跳牆。人被逼到絕路上,也能進入一種特殊境界。忽然,我腦子不再空白,把這幾天苦思冥想的東西篩過一遍,隨即高聲誦出下聯:
大黃大人用;
參果參軍嚐。
掌聲未息,我又吼了一句:
中藥中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