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自對分句,上下聯相對應部分字數不等楹聯之窺探

自對分句,上下聯相對應部分字數不等楹聯之窺探

2022-06-09 22:08:32趙耀景 山西浮山中華楹聯 0條評論

      當句自對,不同位或不等量重字之對法經常可見,然上下聯自對分句相對應部分字數不等,但總字數相等之對法卻極其鮮見。最近,筆者在整理浮山縣抗戰時期愛國民主人士黃元善先生《習隱庵對聯叢集》時,卻看到了這種形式的聯。

題“季漢昭烈帝祠”,其聯文如下:

關張不敢臣,義結為弟;諸葛豈是友,尊奉為師。數十年戎馬奔馳,赫赫炎劉,不忍坐以亡矣;

魏原漢賊,早視若仇讎;吳亦強邦,權結成姻婭。一二日軍機叢脞,芒芒中土,計將何以複之。

      這副聯上聯前4句為扇麵(隔句)對,作5+4句式,兩分句相加共9個字;下聯前4句扇麵(隔句)對,卻作4+5句式,兩分句相加正好是9個字。這種自對式樣,盡管上下聯相對應的分句字數不等,但自對部分字數相加之和卻相等。此種對法筆者還是第一次見到。起初,筆者誤以為這是一副字數不相等的“病聯”。後經反複琢磨,忽茅塞頓開,方認識到這是一副特殊的珍貴的當句自對聯。這種對法的應用使自對形式更加豐富靈活,既“守正”,又“容變”。常言說形式應當為內容服務,這副聯的內容需要用這種特殊的形式寫,黃元善先生就大膽地“吃螃蟹”。其是不是首創,筆者不敢遑下結論。

     黃元善先生生於1864年,卒於1947年。祖籍廣東省吳川縣,其祖上累代為官,幼年隨其父赴任來到山西省浮山縣。早年秉承家學,飽讀詩書,文化底蘊深厚,尤其善長詩聯。1902年,其以國學監生資質報捐州吏目,就職於河東鹽運局茅津渡官運局。辛亥革命後賦閑,是抗日戰爭前浮山縣著名的紳士,也是一位不求聞達的詩人、聯家。現存《習隱庵未是詩抄》和《習隱庵對聯叢集》各一部。他的詩聯關注社會,反應現實,言乎情事而止於禮儀,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在全麵抗戰其間,他對日軍侵華罪行和閻錫山消極抗日的行為口誅筆伐,折射出其不甘做亡國奴的錚錚風骨與擔心亡國滅種的強烈的民族意識。

     這副聯究竟作於何時何地,現已難以考究,但卻收錄於抗日戰爭時期的1940年,其拒絕與日軍“合作”,隱居在浮山縣浮北鄉丞相河村“難次”中,那年他已77歲。如果黃元善先生上述楹聯上下比的前半部分足可以見證其嫻熟的自對功力的話,其上下比後半部分“赫赫炎劉,不忍坐以亡矣”和“芒芒中土,計將何以複之”的聯語,正是他借季漢昭烈帝劉備的故事擁護抗戰,愛國主義情愫的熱血噴湧和呐喊。

     最後,套用陶淵明的詩句作結:奇“聯”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謹請大家賜教。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自對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