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楹聯必須滿足基本的六要素: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對立;形對意聯。這是創作楹聯的基礎知識。
前一段時間,我在《中華楹聯報》分別發表並論述了兩部分知識,即《楹聯基礎知識之詞性對品》和《楹聯基礎知識之結構對應》。今天談談:楹聯基礎知識之形對意聯。
形對意聯,是《聯律通則》六要素中的第六條,原文為:“第六條 形對意聯。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
很顯然,這句話是從形式、意義、內容三個方麵來解釋第六條(形對意聯)的。上下聯意義關聯和內容統一於主題。相對來說好理解,而第一個意思“形式對舉”則須好好探討才可。這裏就對這個問題談點個人粗淺理解。
“形式對舉”這句話中的“對舉”就是對應的、成對的、並列的列舉出來,這不是難點。關鍵是“形式”這裏指的是什麼?怎樣理解這裏的“形式”?我的理解:一是指對法形式;二是指對句形式。對法形式有:正對、反對、流水對、無情對等,這種形式是指技法上的,因為會寫對聯的人對這些基本技法大體都知道,所以不是我要強調、論述的重點。這裏我重點論述一下句子“形式對舉”。
我們知道,一個句子必須按照一定的模式來組織,這個模式就稱為句式。按這個模式,從大的方麵來講,漢語句式有單句與複句兩種句式。而從表達方式來講句子有:陳述句式、描寫句式、議論句式、抒情句式;還有從修辭上等等其他方麵來講有感歎句式、祈使句式、疑問句式、反問句式、肯定句式、否定句式、把字句式、被字句式、排比句式、句子成分省略句式及成分前置句式和後置句式等等。
創作楹聯時,上下聯間,一般都要求句子形式是對舉的。說白了,就是上下聯對應的句子形式基本是一致的。
例如:上聯中有疑問句,下聯對應句的句式也得是疑問句;上聯中有議論句,下聯對應句的句式也要用議論句,等等。具體的例句很多很多,就不列舉了。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聯上聯中采用了自對句,那麼下聯中對應的也要采用自對句,這樣上下聯的句式才能完全形對(也就是形式對舉)。這樣的具體例子也很多,也不列舉了。
總之,在句式上而言,上下聯對應句的句式形式要一致,這才叫“形式對舉”。隻有這樣,才能滿足《聯律通則》六要素裏的第六條“形對意聯”中的“形對”(具體就是“形式對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