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傾向於用對聯名字

傾向於用對聯名字

2022-05-26 22:56:56王國仲 山東威海中華楹聯 0條評論

我比較喜歡用“對聯”而不大喜歡用“楹聯”做名。好像是中楹會成立時討論過用哪一個,最後決定用“楹聯”,大概考慮曆史因素吧。

喜歡“對聯”,因為覺得它更為貼切,“對”且“聯”,聯姻並列,駢儷成偶,可作互成對,且一仄一平,似一雙筷子,一支並蒂花,平易、曉暢、形象,更容易為當代群眾所理解和接受。“對聯”還可以拆開分別單用。“楹聯”則不盡然。“楹”,楹柱,《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堂屋前部的柱子”,還舉例詞“楹聯”:“掛或貼在楹上的對聯,泛指對聯。”在網上看到馬未都一句話:楹聯都是對聯,對聯不都是楹聯。字典解釋二者有互為代用,有時是同一概念;馬先生的意思二者有分別,有時可互為代指,有時不可替指,有大圈套小圈的包含關係,有母與子的子屬概念之分。

若從史上考辨,“對聯”一詞肯定早於“楹聯”。詩話典籍早先就有“對聯”這個詞。“楹聯”是偏正結構,“楹”是修飾、限定“聯”的,據此也有助於理解誰先誰後啦。

就出版的聯作、聯論專著名稱來看,兩個名都有應用,但以“對聯”居多。如清代著名的梁章钜《楹聯叢話》(中楹會選用“楹聯”似與此有關聯),裴國昌主編《中國楹聯大辭典》。但據我所見,《楹聯叢話》之後的書籍,還是用“對聯”名之者居多,例如吳恭亨《對聯話》,顧平旦、曾保泉《對聯欣賞》,任喜民《對聯藝術》,餘德泉《對聯縱橫談》,常江《中國對聯譚概》,白話文《學習寫對聯》、《閑談寫對聯》,徐超《對聯藝術》,陸家驥《對聯新語》,劉太品《對聯新譚》,穀向陽主編《中國對聯大典》,丁榮凡編著《中華對聯辭典》,彭瑋、李文鄭主編《中國對聯集成·河南卷》。“對聯”分用入書名的也不少,例如梁羽生《名聯趣談》,鄭清秋編譯《名聯佳對賞析》,榮斌主編《中國名聯辭典》有少量聯選作品集,內部劃分小輯時設“楹聯”單列輯。

1924年梁啟超發表《痛苦中的小玩意兒》一文,講述自己寫作集詞聯情形及感受,文內均用“對聯”一詞。1932年清華大學陳寅恪出考試題內有一對聯題“對對子”。2004年中楹會所屬對聯文化研究院成立。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批準文化部確定並予以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楹會申報的“楹聯習俗”入列。2008年中楹會頒發《聯律通則》使用“楹聯”一詞。總的來看,中楹會成立以來,“對聯”“楹聯”兩個名詞都在不同場合使用著,文件類多用“楹聯”一詞。

希望統一定稱“對聯”,將“楹聯”作為“對聯”下屬專稱。


2022年5月23日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名字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