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八詠荔枝,替貴妃“洗白”

八詠荔枝,替貴妃“洗白”

2022-05-22 21:52:09雲帆高揚阿揚說聯 0條評論

    自從小杜的那首《過華清宮三首·其一》寫出後,楊貴妃就因喜歡吃荔枝背鍋背了1000多年。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貴妃呀,你瞧就因為你喜好這一口,累死累活了多少個人、多少匹馬?勞民傷財,罪莫大焉!
  杜牧的詩不算無中生有,史書上也是鑿鑿有據。“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上記載:“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熟,經宿則敗,後人皆不知之。”
  然而這真的是貴妃一個人“惹的禍”嗎?其實許多人有所不知,還有藏在貴妃身後的人,看到“一騎紅塵”來的時候,也在偷偷發笑。是誰?那就是大唐知名度甚高的高力士。這荔枝和高力士有關嗎?當然有關,咱不騙你。請看阮元阮大人的一首詩:
  八詠荔枝·其四
  新歌初譜荔支香,
  豈獨楊妃帶笑嚐。
  應是殿前高力士,
  最將風味念家鄉。

圖片

圖片

  首句用典,荔支香,即“荔枝香”,唐樂曲名。《新唐書·禮樂誌十二》:“帝幸驪山,楊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方進荔枝,因名曰《荔枝香》。”清梁章钜《歸田瑣記·楹聯剩話》載:“廣東省城有武陵會館……既落成,其鄉人梁應來為撰楹帖雲:‘一闋《荔支香》,聽玉笛吹來,遍傳南海;雙聲《楊柳曲》,問金尊把處,憶否西湖?’”
  二三四句為楊貴妃洗白:哪裏是唯獨楊貴妃一人帶著微笑品嚐荔枝呀,各位有所不知,皇宮裏的高力士最喜歡自己家鄉的荔枝味道,他就是盛產荔枝的潘州(今高州)人呀。
  雖然玉環小時候在四川吃過荔枝,但高州的荔枝更勝一籌。可以想象,高力士在貴妃麵前沒少為家鄉的荔枝打廣告,在皇上麵前也不會不提吧。
  其實,不單單是高力士激發起貴妃的味蕾,還有人亦推波助瀾。是誰呢?請看阮元的詩句:
  八詠荔枝·其二
  人道驪山驛騎長,漫疑不是嶺南香。
  漕河自古通扶荔,此路難瞞張九章。
  詩的末句所言有何據?請看史書所記:
  ……嶺南節度使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以所獻最,進九章銀青階,擢翼戶部侍郎,天下風靡。(《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
  因為進貢“有功”而被提拔,對此不必驚歎,古今類似之事甚多。
  這位張九章的哥哥可是大名鼎鼎,乃唐朝開元年間的名相張九齡。王夫子讚曰:“當年唐室無雙士,自古南天第一人”。因為是嶺南人,自然對荔枝情有獨鍾,他在《荔枝賦並序》雲: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實乃熟,狀甚環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餘往在西掖,嚐盛稱之,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劉侯,弱年遷累,經於南海,一聞斯談,倍複喜歎,以為甘旨之極也。(《張曲江集》卷一)
  君不見,不能抵禦荔枝誘惑的豈止楊貴妃一人,可為什麼讓這女子成為背鍋俠呢?
  背鍋一千年,你說冤不冤!
  【下期繼續,不見不散!】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朋友圈。媒體轉載請聯係小編,獲得文字授權。】

圖片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荔枝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