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趙缺先生妙聯共賞

趙缺先生妙聯共賞

2022-05-20 23:03:13周道雲荊楚聯壇 0條評論

漢室忠臣、唐時墨客,曰:李杜、李杜、李杜、李杜、李杜;

儒門史傳、相府奇書,號: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


前不久,讀到當代著名聯家趙缺先生的一副妙聯,覺得十分有趣,妙不可言,這麼好的東西,豈能獨享,於是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這裏先從聯中李杜二字談起,李杜之稱,一般來說,“李”就是指盛唐時期偉大的詩人李白,“杜”則是詩人杜甫,二人並稱“李杜”。有人要問,聯中李白杜甫兩人為什麼要連說五遍,這就要從前麵“漢室忠臣,唐時墨客”這兩小句裏去找答案了。聯中的李杜肯定不僅僅指李白與杜甫二人,除李白杜甫外還另有四個並稱必是他人,這四個並稱分別是誰呢?

一是李固與杜喬。漢桓帝時期的名臣李固與杜喬,他們為官清廉、為人忠正,最後被奸臣冀給陷害,身死獄中,後世將兩人並稱為李杜。二是李雲與杜眾,這二位也是漢桓帝時期的忠臣。李雲時任白馬令,因為秉公直言,最後與杜眾同日被處死。三是李膺與杜密,漢孝靈帝時期,杜喬之子杜密與李膺同朝為官,二人一心想振興漢室、使四海升平,但最終因“黨錮之禍”被免官,後於獄中自殺。這三對,便是上聯所說的“漢室忠臣”中的三對李杜。

那麼“唐時墨客”又是誰呢?大家應不陌生,指李白與杜甫,李商隱與杜牧四位。一般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李商隱和杜牧為“小李杜”。這四位都是唐代著名詩人,故稱“唐時墨客”。

下聯中的五個春秋又是怎麼回事呢?一是《公羊春秋》,也就是《春秋公羊傳》,簡稱《公羊傳》,據說作者是戰國齊人公羊高,相傳是子夏的弟子。二是《穀梁傳》,即《穀梁傳》,也被稱作《穀梁春秋》、《春秋穀梁傳》,是戰國穀梁赤撰的儒家著作。三是《左傳》,原名《左氏春秋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者稱《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這三部都出自儒門,故曰“儒門史傳”。

另外“相府奇書”又是什麼呢?一是《晏子春秋》,又稱《晏子》,是記載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彙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二是《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在秦國相邦呂不韋的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道家學說”為主幹,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因這兩部都出自為相之手,故稱“相府奇書”。

全聯以五對並稱人名與五部書名相對,可算天衣無縫。有人卻問,格律如何呢?好像不合律。筆者認為符合聯律。有的聯友對六大要素中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形對意聯五大要素沒有異議,唯對平仄對立中的本句內平仄交替持不同意見,稱李杜、李杜、李杜、李杜、李杜連五仄,春秋、春秋、春秋、春秋、春秋連五平,節奏點上平仄沒有交替。對於這一點,筆者認為,《聯律通則》中有明確規定,這種五連仄對五連平是允許的。

我們看看《聯律通則》第五條:平仄對立。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3),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其“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就是允許的規定,如同法律條文的例外條款,大家不妨試一試,如果為了平仄交替在“李杜”與“李杜”之間加上兩平聲字,“春秋”與“春秋”之間加上兩仄聲字,其效果就比原句差多了,筆者認為,聯中五處重複,恰恰是本聯的亮點。

最後,筆者效趙缺先生句式試作一聯,結束本文。


一位聖人,二位夫人,孟子,孟子,孟子;

獨門名士,兩門進士,李綱,李綱,李綱。


注:戰國時孟軻和魯惠公元妃及齊靈公夫人的名字都叫孟子。隋唐名臣李綱,曾任三位太子之師,獨門一例;宋抗金名臣李綱,進士;明清官李綱,進士。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趙缺妙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