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聯是以楹聯為主來表述某行業或機構突出特征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在浩如煙海的中華聯苑中,伴隨著幾千年來,千行百業的產業、興衰、消亡,留下了久傳不衰燦如繁星的趣事佳話。
明清是對聯發展的黃金時代。這與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商業集鎮的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乃至統治者的提倡是不無關係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後,一年除夕,微服出宮,一路行來饒有興味地欣賞著沿街的春聯。忽然發現一家院門無聯。經詢問,這是一個以閹豬為業的人家,自視業賤,無以撰寫。這位一貫提倡每逢春節朝臣人人都要寫聯迎紫氣東來,祈國運昌盛的出身於阡陌的天子,當即飽墨揮毫,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流傳不朽的春聯。以其對行業的熟知和對勞動者的尊重,全聯隻字未提閹豬之事,既避開了家主之忌,又表達了對平凡行業的讚許,且彰顯了生殺予奪的帝王霸氣。妙趣橫生,流傳千古。
上行下效,無獨有偶。明弘治年間,左都禦史王謨到山明水秀人傑地靈的浙江慈溪縣三才莊私訪。一行人進莊後,恰逢一個剛散學的小童迎麵而來。當即想試試其文采如何。脫口出聯:“三字經,百家姓,茅草小屋一先生,童子七八個。”這上聯,王禦史取景於學童熟悉的生活,將私塾學堂、日常教學、學堂規模盡鑲其中。極其工巧,實為難對。小童打量著王謨的穿著舉止和前呼後擁的氣派,沉思片刻,從容吟出:“八大臣,九公卿,金鑾寶殿一朝廷,天下十三省。”孩子話音一落,身為皇帝風紀耳目的二品大員頓時大驚。自鳴得意的出聯,竟為乳臭尚存的村童仰俯之間對得文從字順,大氣磅礴。不禁讚歎,此子誌存高遠,他日前途當不可限量。上聯切中私塾特質,出的字樸意雅;下聯以朝廷(禦史從事的行業)、規製,疆域等做對,豪放灑脫。二人唱和,妙手天成,堪稱千古絕唱。
至此愚又憶起,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為東林書院撰寫的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聯語煞費苦心地告誡讀書人,切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隻有身在書院,心懷家國天下,不忘世態炎涼。將來學業有成,才能肩起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曆史使命。
行業聯亦不乏寓莊於諧,而廣為流傳者。清代紀曉嵐一日得閑,到崔爾莊村南的廟裏觀賞佛像。主持弘一法師與其相熟且知其學問無人可匹,一向以廟中無紀學士點滴墨跡為憾。誠請紀曉嵐賜聯,並刻於正殿楹柱之上。聯曰:“日落香殘,掃去凡心一點;爐寒火盡,須把一馬牢栓。”聯語不但合於佛家朝暮焚香,潛心清修的生活規律;而且創造了一種超脫塵世恬淡清幽的意境。品之餘味無窮。
半年後,本縣一個張姓秀才至此。看著楹聯的字跡,頓覺眼熟。仔細端詳一番後,大笑撫掌,前仰後合。僧人問其故,秀才一語道破天機。這是一個猜字聯:上聯“香”字拆開,去“日”留“禾”;“凡”字去掉中間一點,則為“幾”,二字重組即為“禿”。再看下聯,“爐”字火盡(無)餘“戶”,“戶”字栓(靠,組合也)一“馬”,“驢”字也。以此看來,紀學士借題聯之機戲謔了弘一法師。雖有失風雅,卻亦充滿意趣。據說此聯以後並未置換,而廟裏的善男信女反而大增,香火日盛,竟為一時美談。
回望浩瀚楹聯長河,采擷行業聯中浪花一束。權為引玉之磚,亦衷心祝願這一千行百業的時代名片,如爛漫山花,在民族複興的征途中沐和風,潤春雨,姹紫嫣紅盛開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