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略談對聯的“適切”

略談對聯的“適切”

2022-04-16 21:31:26王國仲 山東威海中華楹聯 0條評論

對聯講究“切”。切,讀到多種切法的介紹,如雅切、工切、隱切等。還有另一種“切”,例切題、切情、切景等,是切的指向分類。近來讀到的一種切,叫“適切”也挺有意思。想來它有兩種解釋吧,其一做並列詞解釋,“適”和“切”可互注,義等同;其二偏正關係,“適”修飾限定“切”,解作“合適的切”。在對聯的意義上,我看重的是後一種。切,應有個限度,過猶不及,不切也不合適,那恰切的應該選“適切”。

這裏的“切”,讀qie(去聲)。字典做合、符合、貼近講。劉勰《文心雕龍·物色》中說:“自近代以來,文貴形似,窺情風景之上,鑽貌草木之中。吟詠所發,誌惟深遠,體悟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狀,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寫毫介。故能瞻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也。”這段話用在對“切”的解釋上,形象而準確。轉到對聯上,歸納提煉一下對聯講到的“切”的要求:第一,對聯創作首要一條就是目的明確,即用於何人何事,由此作品才切合題用對象、題用場景;第二,要有針對性,進而做到立意新穎,不落俗套;第三,要情詞貼切,就是恰到好處;第四,作為評價對聯的標準之一,切合客觀事實、現象,緊扣主題,意旨和作用表現出明確的獨特性。

以上是從不同角度較寬泛的說“切”,都有一定道理。那麼“適切”是怎麼定義的呢?陸家冀在他編著的《對聯新語》中說:“ 對聯製作,以切人、切時、切地為尚,一經移易不能用矣,是謂適切。”

餘德泉先生在其所著的《對聯通》中引用清人鄒弢《三借廬筆談·楹聯》中說過一段話:“楹聯不難於巧織而難於自然,不難於切題而難於超脫”,複又引用,不管寫什麼對聯,“總須精神團結,不即不離,以清麗之思,運清靈之筆,措詞用典,食古而化,方稱妙手”。餘先生接著強調,若將這段話視為在藝術上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並據此努力提高創作境界,這無疑是有好處的。

看來,在“切”這個問題上,還需要有辯證方法的。且舉一個聯作例子,略作說明:

此味易知,但須綠野親身種;

對他有愧,隻恐蒼生麵色多。

這是清代滿人大員鄂爾泰詠菜圃聯。“格言聯風味。全聯純用日常口語,親切有味”。上聯說,躬自耕作,從辛苦得來,方能深知其味;下聯說,憂蒼生麵有菜色,語句誠懇。貼切題旨,通過因果轉折等手法,說理喻義,貴在超脫與生發,見襟懷。取材平常,對仗也顯略寬,但結聯求取辯證意深,因此成佳作。

再舉一例: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一夜春隨爆竹來。

據說左宗棠很賞識,了解作者是一候補知縣,一介寒士,即召見並斡旋使其得授實職,“春風得意”與爆竹聲俱來。此春聯“切”而“適”,使用反對兼有流水對意,巧用季、節物語,發怨念轉而求運轉,聯意富有彈性,切己切春,辯證意蘊含其內。

2022年4月11日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適切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