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兩本書,一本是《張之洞聯語輯注》,另一本也是《張之洞聯語輯注》。
書是莫老爺給寄的,周二就到了,這不周末才有時間,所以剛剛才到手拆封,在此謹致謝意。向他報告了收到的消息後,莫老爺說:這是甘棠叢書編委會委員的福利,回頭別的古人專輯也按照這個體例。
好的,我懂了,我會加快進度的。
書的作者是自號中山書隱的潘洪斌老師。中山是地名,不是南方那個中山,而是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潘兄是滄州市青縣人,就是古代中山國所在的地方。之所叫書隱,是因為他原本是個二手書商,因為業務能力乏善可陳,所以嚴格來講應該是一個滯銷二手書商。因為商品滯銷,索性就把滯銷書拿來都看了,免得浪費了嘛。久而久之,看的書越來越多,就變得知識淵博、聰明絕頂了。因為知道潘兄的這個小秘密,所以我遇到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往往就會去請教他。請教別人,別人可能網上截圖,你看,網上是這樣的。而請教潘兄,潘兄一般都是掏出一張照片,上麵是一篇書頁,你看,書上是這樣的。所以潘兄到底有多猛,我覺得前文已算說了個大概把。
關於潘兄為什麼要寫張之洞,這個原因,潘兄在他這本書裏有所交代,我就不複製粘貼了,不然把他書裏的內容都說了那買書的意義就不大了,這篇公眾號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就是有一點需要提及的是,潘兄是北方人,張之洞也算是北方人(祖籍直隸,出生於貴州)。北方人南方人怎麼了可能有人會說。那,朋友,你想一想,籍貫在北方的聯家都有誰?籍貫在南方的聯集又有誰?南方的聯家仿佛一抓一大把,北方的聯家似乎就少了些,是吧?
所以在梁章钜、江峰青、薛時雨、吳恭亨、田金楠等等一幫南方選手占據主流的楹聯界裏,張之洞這個北方的代表,會不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呢?答案是顯然的。
《世說新語·文學》裏有段關於南北學風差別的探討:
褚季野語孫安國雲:“北人學問,淵綜廣博。”孫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支道林聞之曰:“聖賢固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那相對於南方選手而言,張之洞的作品有沒有“淵綜廣博”並且“如顯處視月”呢?這個,沒有比較也不太好發言。並且目前這套叢書隻有張之洞一位選手現身。我想把這個問題先碼在這裏,等後來俞樾、薛時雨、江峰青、李彥章等等悉數登場之後,再來回答。
我不想過多透露這本書裏的內容,因為它是值得晚上坐在床頭,把枕頭拿來墊在背後,斜著腰慢慢翻看的。但是不介紹一下又覺得過意不去。那就,引用一張圖片吧,是之前花師在征訂廣告作者用心下工夫完成的《張之洞聯語輯注》,值得擁有中插入的一張圖:
僅就這個目錄而言,我覺得已經秒殺大部分選手了。潘兄是畢竟專業的。
對聯的分類,一直以來是個眾說紛紜的事情。雖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至少古人的書籍能夠給我們一些參考。潘兄這裏隻給分了4類——張之洞自己的原創作品都放在《內篇》,且印象裏他的對聯很多阿,怎麼隻有106副?這個等下再說——題署、賀壽、哀挽和詩鍾。當然可能題署裏還可以細分出園林、勝跡、祠廟什麼的,但是潘兄似乎覺得沒必要,可能也是樣本有限吧。
令我比較欣喜的是外篇有138副,特別是其中辨誤、存疑兩個章節,這是張之洞他們那幫人的對聯十分值得關注的一個點。因為在那個年代,楹聯已算是相當普及,在人際交往中有很重要的功能性作用。並且張之洞那個身份地位,也需要他經常參與到楹聯的創作和書寫中。那麼問題就來了,有那麼一些對聯,落款是南皮張之洞,或者香濤張之洞,或者別的什麼,讓人感覺作者就是張之洞本洞,但實際上真的是他原創的嗎?
答案並不是肯定的。所以潘兄對這部分楹聯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出自哪裏,結合張之洞的生平,比如這副對聯出現的時候張之洞在哪,會不會飛過來寫?不會,那pass。
這項工作同時還得到了四川省楹聯學會已故學術派擎天柱景常春先生的支持和幫助,潘兄在序言中說道:“草稿粗成之際,蒙聯壇名宿景常春先生細加訂正,匡我未逮,特此鳴謝!”常春先生在世之時,就曾和我提及此事。斯人已去,未得見這本他最熱愛的事業裏、晚生後輩們在他的幫助下嘔心瀝血而成的作品,想來也頗感遺憾。
好了,還是說回書籍本身吧。接下來潘兄還搜集了關於張之洞的一些對聯。這些對聯也許並不是張之洞原創,但是跟張之洞有關,那也收錄整理了。書的結尾,還有一大批挽張之洞的挽聯,這部分聯就占了全書的2/5,可見張之洞在當時影響力之大。相比之下李彥章的挽聯,存世無疑的似乎就隻有林則徐一副,略顯尷尬。
關於這本書,也就說到這吧。有打算入手的選手,可以直接加下麵這個圖上的微信聯係購置。
關於買書,其實張之洞也有過一段發言,我覺得挺好的,剛好也符合這個主題,就放在這作為結尾吧:
買書勿吝。田穀之利,不及什一。商賈之利,止於三倍。典籍之利,淑身興宗,化愚為賢,子孫永保,酌之不竭。一卷之書,有益天下,此其為利,不可勝言。節衣縮食,猶當為之。惟買書須得其門。若無通人可訪,則常過書肆,流觀架上名近雅馴者,索取翻檢,要籍精本,必時遇之。即使買而不讀,果於此道篤好,子孫亦必有能讀之者。
就算你買了看不懂、看不下去,你的兒子孫子說不定能讀呢?他們能讀他們也能受益。所以這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