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境和對聯創作關係密切。嚴格來說,作聯離不開語境,近乎於魚離不開水。作一副好聯,必須研究與理解語境。
語境這個詞是舶來品。語境這一術語導源於波蘭籍人類語言學家馬裏諾夫斯基,他區分出兩類語境,一是“情景語境”,一是“文化語境”。也可以說分為“語言性語境”和“非語言性語境”。前者包括上下文、前言後語,後者指交流表達中依賴的主客觀因素,主要包括時間、地點、場合、話題、交際者的身份、文化背景、交際目的等。語境概念進入現代漢語裏,快速被接受,在漢語語義學、修辭學、語用學等方麵都得到應用及發揮。
語境,化簡說,就是語言的環境。對聯是語言藝術,運用語言,重要的是語義,而語義是在語境中傳遞出來的,也是通過語境來理解的,這就把語境和對聯緊密聯係起來了:對聯是在語境中做出來的,也是通過語境來理解的。展開一點說,語境之於對聯的重要因素有:上下文,即上下聯(句),邊及其分句以至詞語;場景,包括場合(時間、地點)、題旨、聯作指向和對象等。
語境對語義以及連帶聯作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麵:
1.語境使語義固定化。因此限製、限定了詞語的選用,即使有歧義的語言符號序列在具體的語境中可以隻表示一個意義。
劉鳳湘“港橋經濟區聯”:“船隊遠歸家,黑山碧水歡騰,將日本海拖來港口;旅車忙報喜,古驛紅旗對舞,把北京城運到橋頭”(“肇源杯”全國征聯大賽一等獎作品)。作者通過語境(鬆花江邊港橋經濟區)豐富聯想,大膽誇張,使用“騰越”辭格,一拖一運使意境盡出。關鍵在於語境語義固定化,才敢於把不能拖運的景物用進聯作裏。
2.語境使語義具體化。使得詞語具有特定性、專一性,概括的詞語具體有了指向。像數詞、時間詞等,它們的詞義都是較抽象的,而在具體的語境中都落實為具體的所指,抽象的意義變成具體的意義。
楊建平的婚嫁聯:“軍嫂念邊關,賀歲凝情溫白雪;兵哥藏玉照,懷春著意吻紅星”(第29屆全國春聯大獎賽一等獎作品)。特定關係、特殊時空給聯作以具體化形象化空間,念、溫、藏、吻都有了特定意義。石華英的茶館聯:“撲鼻識清香,壺煮三春鮮嫩;清閑來雅座,唇收一盞和諧。”(第29屆全國春聯大獎賽二等獎作品)。數量詞在茶館語境中匹配前言後語,使聯作意境產生具體美意。
3.語境使詞、詞組、句子產生臨時意義。詞以及由詞構成的詞組、句子都是固定的、社會公認的意義,但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它們都可以產生臨時的意義。在特定語境中,甚至會產生與本來的意思相反的意義。
理發店對聯:“雖為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巧用“理發店”語境因素,使用轉折句,切行業特點,使得“毫末”“頂上”有了臨時意義,語義雙關調侃而盎然生趣,巧妙讚譽技藝高超。
袁枚題揚州個園聯:“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個”可視為語感臨時意義,進而抓住冬夜特點勾畫月映霜裹中的竹梅圖,利用月下酷似“個”字的竹葉與園名“個”相符,以擬人筆法寫出情景交融景色。
4.語境使句子產生寓義。分規約語義和臨時寓意,是話語中沒有而根據語境可以推導出來的意義。臨時寓意體現說話人的意圖,與說話的具體場景密切相關,不能單單按字麵的意義來理解。超出字麵意思的意思也是臨時寓意。
“古董先生誰似我;新花齊放此逢君”。陳寅恪1957年春節,觀看廣州京劇團為中山大學教工戲劇表演,欣然撰書此聯。上聯句式倒裝,自抑為古董先生。“古”與“陳”有相同義,暗嵌作者之姓。“董”,指一同看戲的董每戡教授。下聯的“新”,指演員新穀鶯。“花”,通“華”,指演員華蘭萍。三個姓,可看作臨時寓意。
怎樣運用語境知識來提高作聯技巧呢?簡單談以下幾點。
之一,用場所背景做材料直接作聯。
張榮沂聯,題為“澄心寺”,但聯語與寺不直接聯係,而以周圍景致渲染,別具匠心。其聯語是:“北三裏有李謫仙手跡,勢外癲狂,欲與亂雲爭放浪;前一間是陶宰相丹房,個中清逸,堪同明月比超脫”。穀向陽《南京總統府孫中山起居室》也屬此類精品,聯曰:“燕子不歸,幾重山幾重水;海棠依舊,一番雨一番風”。
之二,由題旨借情境生發聯意。
鄭板橋題真州江上茶肆聯:“山光撲麵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利用場所、時間等特定環境寫來,切合茶肆閑適題意生出文采。陶澍題豫園得月樓聯:“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小樓、池意象殊佳,又與雲、月大意象相搭配映襯,突出得月樓景致,鑲嵌扣緊題目。
之三,泛寫景但用古入化側寫聯。
清人陳鴻壽題揚州康山聯:“春水綠波揚子渡;梅花明月狀元山”。雖題康山,實泛取康山風景,進而用古句入化,聯意大為升華。揚州渡即瓜州渡,唐代以來即為南北交通津口,係行旅送別之處,故取江淹《別賦》中“春水綠波”之句。梅花嶺為明末史可法衣冠塚所在,因史曾獲殿試第一名,故稱狀元山。梅花既點地名,亦喻史可法高風亮節。配以明月,取唐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句意,遂覺揚州風物盡瘁於此。
之四,運用語境選“點”作對。
清人杜春華安徽宿鬆小孤山海門天柱題聯:“立定腳跟,那怕天風海浪;放開眼界,且看楚水吳山”。麵對海、山兩個“點”,引出關於“腳跟”和“眼界”的議論,構成正對及自對。劉鳳誥濟南大明湖聯:“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聯選擇景物特點擬成自對,一瞥湖山,盡在望中,心情爽朗之感油然而生,被推為佳作。清伊秉綬任泰州知府時撰泰州小西湖聯:“湖光穿戶入;山色渡江來”。此處風景絕佳,相傳嶽飛曾駐軍於此,故當地有嶽廟。作者借景選點作聯,但有人評說,語境之“點”選取欠妥,構聯遜色:“聯雖工麗,但僅敘眼前風景,不關嶽飛事,移至別處亦可,惟聯語尚警拔”。
有學者認為“語境的表意作用無時不在,它是語境的一種本質功能,也是話語形成並能產生交際作用的一項必然條件。”可以這樣說,如果不考慮作聯的具體語境,勢必給聯作效果帶來不利影響,有時可能是致命的。平日我們常用這樣的辦法來檢驗一副聯:這副聯用在此人或此地,可以;換個人或地方,也可以,那麼這副聯作是不成功的,起碼不切,很可能是“大路貨”、“通用聯”。景點刻掛展示聯和參賽聯一般都較忌諱這一點。語境不僅對語言運用具有製約作用及語境製約,語言的選擇和使用,要求話語適境得體,更具有交際參與作用,直接滲透在話語活動(包括創作對聯)的每一環節、每一進程(對作聯來說,包括立題、立意、構思、備料、寫作、修改、定稿等)之中,參與話語含義的形成和話語策略的構成,融合為話語表達與理解活動的有機組成方麵。由此可見,學習與研究對聯語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對對聯語境的研究,最好把有關語境方麵的古代詩詞聯積累的經驗和理論成果、現當代實踐與理論知識,進一步與大步發展的國內外語境研究新理論結合起來,加上應用其它語言學新成果,從而形成對聯語境係統理論,肯定會對對聯創作發展大有裨益。
2022年3月30日於威海
主要參考書目
《語言學概論》 王紅旗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1989對聯台曆》申君編選,韓盈評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