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徐玉基:初學對聯的“六六大順”

徐玉基:初學對聯的“六六大順”

2022-03-27 23:29:18徐玉基中華楹聯 0條評論

上次寫了一篇《初學對聯的“五子登科”》,談到學對聯,一是備好料子,二是找好路子,三是搭好架子,四是調好句子,五是選好尖子。今天再給初學者講講“六六大順”,把對聯寫通順,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鏗鏘。


任何文學作品都要求“文從字順”,對聯也一樣。


有一類聯,從格律上說沒什麼毛病,但讀起來別別扭扭,或難以讀通,原來是為了合律,生搬硬造一些詞語湊合起來對仗。例如題寧夏的聯,上聯有個不屬寧夏的“漠北”已不切,下聯對個“山南”就有湊句之嫌。山南虛指到處都是,作為地名,是西藏的地級市。


口語可以通過補充、糾正、反複、說明再加上人物表情,講清楚一件事就不困難。對聯失去了這些條件,還要把平時說的一大通話,通過藝術的加工,濃縮成極簡的語言,並受聯律的約束,就是“戴著鐐銬跳舞”。即使這樣,對一副聯來說,通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為了對仗而湊字湊句,以犧牲聯意為代價,得不償失。一些初學者因為不能得心應手地遣詞造句成聯,明知讀來不流暢、不通順,卻也無可奈何。有些內行也會陷入不通順這一道坎,一副好聯因某個字或某個句不通順,功虧一簣。這就是寫聯者要過的一關——語言關。


對聯也好比講話,是加工過的符合格律的具有較高水平的講話。言人所不能言,方是創作的真諦。如果一副對聯,或東扯西拉,或不知所雲,或寡淡無味,還不如講句家常話了。

聯句不通順大體有這麼幾種表現:


一是用詞不當。不能準確表達聯意,這類問題最多。例如題喜鵲“呷呷枝頭報喜”,呷呷是象聲詞,《爾雅·釋鳥》:“鴨鳴呷呷。”喜鵲叫聲為“喳喳”。又如題馬“大步流星千裏馬”,大步流星形容腳步邁得大,走得快,這不是千裏馬的特征。


二是隨意縮詞。有時為了對仗,隨便將詞語縮寫,須知縮寫是約定俗成的,例如高級幹部可縮寫成“高幹”,但領導幹部不能縮寫成“領幹”。前些年遇一聯友寫“莫河”一詞,納悶許久,看注釋才知道是“莫斯科河”。縮詞不能隨意,拆詞也不能隨意,例如連綿詞是不可以拆開用的,有聯友用“曼舞婀姿”,將“婀娜”拆開就不妥了。


三是自造詞語。自造並非不可以,古人和今人很多詞也是創造出來的,但造出來的詞須準確且能讓人理解,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如果你自造詞別人難理解,並且不合邏輯,放在對聯中就是敗筆。如稻米晶晶亮寫成“稻晶”,人們可能會誤解為是稻米的結晶。


四是搭配不當。詞語搭配是有規律的,也是約定俗成的,雖然可千變萬化,推陳出新,但需要準確表達讓人接受。有聯友寫灞橋有“落灞”一詞,本意是此橋坐落在灞河上。坐落是指土地或建築物在某處,寫成落已經不妥,缺少介詞“於”、“在”等,更難以表達意思。


五是不合邏輯。事物都是有規律的,撰聯也應從之。例如寫“六月紅梅千樹豔;四時紫燕滿天飛。”工對,但說不通。再如題朱棣聯句“雄才大略,篡位千年留話柄”,起句與結句存在矛盾。諸如此類很多,因此寫聯注意邏輯性很重要。


六是句斷意隔。一個分句內,詞語缺少聯係甚至衝突,幾個分句內,各說各話,不能形成一個統一整體。例如題寧夏的聯語中,上聯“心靈放假,風光寧夏;”前句和後句斷裂了;上聯“草肥漠野,兩座名山馳駿馬;”前後句存在意隔。無論是句斷還是意隔,都是缺少內在的有機聯係,或聯係過於鬆散,有突兀之感。


怎樣做到通順,借用一句祝福語“六六大順”。此語源自《左傳》“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此數者累謂六順也。”寫對聯要字順、詞順、句順、理順、意順、口順。即“六順”。


一為“字順”。

單個漢字不存在順不順的問題,但和其它字排列組合之後,這個字順不順就是一個大問題。一副聯壞在一個字上的教訓多多,所以古人說“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講六六大順,就要重視每一個字的順。


字不順的問題,主要有三:一是用字突兀,例如有聯句寫羊“上嶺翻山遭犬襲”,這個襲字就有點突兀。作者可能是寫牧羊犬,襲字多義,勉強講得通,但終歸不順。二是用字出錯,導致意思不明或錯誤。例如寫祝壽聯,將“千籌”寫成“千疇”。千籌是從海屋添籌而來,是指人生又添籌碼。千疇是指土地廣闊,二者組詞都不錯,但用錯了地方,造成詞不達意。三是選擇最優,一個字可升華一個句子,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很能啟迪我們。


二為“詞順”

字尚且不順,詞不順的問題多多。要避免詞不順,一要順其自然,運用好生活中的常用詞,組成妙語聯珠。有的人追求高古,喜歡用生僻字,歧義詞,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二要少用生澀詞,除了自造之外,許多古人偶爾用過的詞,因為沒有生命力,已少有人用。例如湯顯祖遊黃山白嶽不果一詩寫了“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癡絕”的本意是不通世故,而後人多理解為癡迷絕頂,造成對該詩的重大誤解,現辭典多不載“癡絕”一詞。三要正確組詞,正確用詞。聯是寫給別人看的,要別人看得懂。例如有的為了平仄,把潦倒寫作倒潦(新韻可平)。有的把沙漠的“瀚海”理解成海洋,把“名落孫山”理解為落榜。這就造成整個聯語的不順。


三為“句順”

句是由字詞組成,字詞順了,句不一定順,例如題朱棣的聯句“筆響墨花作尚書”,筆響墨花難解。《尚書》是漢代作品,非朱棣時代所作。因此這樣的聯句就不順了。拆開來看,除了筆響是現代網絡筆名外,墨花、尚書都是專有名詞,組合起來才出現問題。聯句不必主謂賓動狀補諸元素齊全,全部名詞或全部動詞均可成為聯語,例如鄭板橋對聯“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井水菊花茶。”全部由名詞組成。由此可知,聯語是可以通過意會而成聯的,但蘊含在其中的聯意要有內涵。除了每一分句要順以外,各分句之間和上下聯之間的聯語也要順。寫法各有不同,如並列式、遞進式、總分式等,起句和結句要相互照應,上聯和下聯要融為一體,切不可自說自話,顧此失彼。整體觀在撰聯過程中很重要。如果發現有字、詞、句遊離於主題之外,或相互不能銜接和照應,難以表達你的創作思想,則要果斷地調換語句,或另換思路。


四為“理順”

任何文學形式都要遵循自然規律,也就是要講“理”,無理的聯句肯定不順。對聯要說理充分,以理服人,那麼無論記事、述懷、贈友、貶褒,都恰如其分,就能立住腳。例如“雲暗天低難下雨”,說得就一頭霧水了。在寫曆史典故中,也要做到準確,不可張冠李戴,例如題朱棣的文功武治“隻因證己超其父”,就缺少根據了。有題青蛙的聯句“跳如魚躍水”,就不恰當了。所以,在選詞和安排聯句的時候,一定要顧及“理”字。


五為“意順”

上麵講到意隔的問題,好的對聯,無論是直抒胸臆還是隱喻曲述,都要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缺少情感的對聯淡而無味。這種情感可能是讚賞同情,可能是憎恨仇視,或是別的。不然,你的聯句可能就是拚湊而成,表達的情感不能一以貫之。例如“晴空萬裏;葷菜三盤”,格律完全無問題,可是要表達什麼呢?對聯六條聯律有一條“形對意聯”。初學聯友重視形式對舉,但往往忽視意義關聯。無論字、詞、句都要圍繞主題來安排。有些人可能受到對句練習和無情對等文字遊戲的影響,隻注意字麵相對,而忽視了意義關聯,這與對聯創作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當然這種關聯有表麵的關聯和內在邏輯的關聯。例如上麵引用鄭板橋的青菜蘿卜聯,看似六樣東西互不相幹,但他的內在是互相聯係的,表明了作者的一種生活態度。意順,是六順中的高級形態,也是最難的。


六為“口順”

所謂口順,就是讀起來朗朗上口。雖然對聯創作沒有這樣要求,但聯語的鏗鏘有力,節奏分明,無疑給聯作錦上添花。為達口順,要盡量少用類似詰屈磝碻、鉤章棘句、聱牙戟口、七扭八拗這一類詞或語句。也要處理好雙聲疊韻這一類詞,使之不影響口順,例如“弟兄能互護”“春到看花發”,看起來沒問題,讀起來總感覺不夠順暢。句式對於口順有很大關係,一是不要把分句安排得過於整齊,例如類似一首絕句。也不要安排的支離破碎,例如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過多。講究句式的變化,對於一副聯的美感是很重要的。


寫好之後,不妨多讀幾遍,除了聯律外,看是否通順,是否流暢,是否合理,是否離題,然後就可以錦上添花,創作出精品來。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六六大順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