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綠霞 上世紀八十年代生於浙江紹興,現居寧波,自由撰稿人,中國楹聯學會理事,中國楹聯學會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教育部主任,浙江省辭賦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浙江省詩詞楹聯學會理事,萬裏學院專聘講師,紹興電視台文化影視頻道《名人麵對麵》特約編導。作品在全國各類詩詞楹聯比賽中頻頻獲獎,至今已獲得600多項各類獎項,所撰寫的楹聯作品鐫刻懸掛於全國上百處景點牌坊、楹柱。僅剛剛過去的一年,她參加全國各類征集比賽,就獲得68個獎項,是2021年度楹聯界獲等級獎最多的女性聯家。
天地於心真駘蕩;
珠璣在握自從容。
這是應綠霞的自題聯,很多人讀罷此聯後再見到應綠霞本人都頗感意外:寫出如此磅礴大氣之聯的人竟然是位年輕漂亮的江南女子。
在天津“首屆河西雙擁杯”征聯大賽中,當時年僅二十幾歲的她,一聯獲得了特等獎:
果有當年風采,出庭院,進社區,老驥邁開千裏步;
依然時代楷模,獻愛心,傾餘熱,晚霞紅透一方天。
周克玉上將親自為她頒發了獎杯和證書,盛讚她是“聯中巾幗”。天津楹聯學會會長陳偉明也感慨地說:如此平白如話卻老辣貼切的聯,還以為是閱曆豐富的人寫的,想不到是出自年輕的女子,反差強烈得令人詫異。
2019年第八屆中國楹聯全國代表大會上,應綠霞當選中國楹聯學會理事,成為其中最年輕的女性聯家。
愛玩愛笑、質樸純真,快人快語的一位80後女生,是如何修煉成詩聯高手的呢,本刊帶您了解這位江南才女背後的成長故事。
應綠霞出生在紹興一個叫迎聯村的古村落,村子以前叫秀才灣,不僅出過翰林,更有過小小一個村子一次科舉中八個秀才的輝煌往事。她接觸楹聯是從堂爺爺那裏開始的,堂爺爺是老式文人,受過很好的教育,不僅通詩書對聯,還寫得一筆好字,平時,村裏辦紅白喜事要寫對聯,村民們都找他來書寫。堂爺爺家裏有幾箱藏書,“四書五經”《笠翁對韻》和《白香詞譜》都有,還有一套八本的光緒年間石刻本《楹聯彙編》,包含了“屋宇,職官,人事,春聯,哀挽,人品……”等多個方麵,據堂爺爺講,這是“文革”破四舊時期,他藏在牆壁夾層裏保留下來的珍品。
老人孤寂,以帶孩子們學詩聯為樂,一副副聯一首首詩帶著孩子們讀,第一個背下的,有糖果獎勵,這大大激發了綠霞的學習興趣。後來其他小孩家境都好,不缺零食,又嫌枯燥都跑完了,就剩下綠霞一直堅持學習。堂爺爺替村人寫春聯、婚聯、挽聯時,綠霞也常在一旁圍觀。迎聯村的楹聯課堂為應綠霞打下了深厚的楹聯文化基礎,她曾開玩笑說:是不是命中注定我要寫聯?
讀書、行走、攝影、吟詩作對,連釣魚都喜歡,青春年少的應綠霞多才多藝,過著讓人羨慕的浪漫日子。
堂爺爺過世後,應綠霞也曾一度轉向寫詩歌散文,在當地報紙雜誌上也發表過一些作品。直到2002年6月,她在網上搜看古典小說時,無意間進入了中華國粹網的對聯擂台,在這裏遇到了一群同樣熱愛對聯的人,童年的記憶被激活。她的楹聯人生開始煥發不一樣的光彩。
起初,應綠霞創作的,大多是生活化的白話對聯。生活的點點滴滴,無不成為其筆下之聯。畢業實習期工資發的少,她有感而發:
一月艱辛,工資難買幾斤肉;
三分苦澀,泡麵還需兩塊錢。
2006年,應綠霞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輾轉四個省拍攝了百種花卉,並配上了題圖對聯,她把這些對聯戲稱為“百花百聯”,加上植物科普,一起發到網絡上與聯友交流,頓時引得無數聯友為之點讚,連《東南商報》和中國寧波網聞訊,都以《網上“江浙花卉集”挺新鮮》為題進行了報道。
應綠霞喜歡遊山玩水,自然地開始了風景區對聯的創作。她創作了大量的景觀對聯,譬如題杭州雷峰塔:
山下即西湖,聽風聲、雨聲、潮水聲,爭談法海暴行,客子天公同灑淚;
人間多憾事,曆建者、鎮者、唏噓者,唯剩雷峰殘照,詩心塔影兩無言。
.........
她的聯皆氣象萬千。
隨著撰聯水平的不斷提高,全國各地不少景區都鐫刻上了她創作的對聯。
浙江省詩詞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杭州出版社副總編輯尚佐文曾經這樣評價:應綠霞是位很有靈氣又接地氣的優秀聯家,她的聯作斟酌於古今雅俗之間,善於造境、造句、造語,靈動清新,極富表現力。
應綠霞第一次征聯大賽中獲獎是2003年,在中央電視台十套《交流》欄目參加楹聯對句征集,連續兩次成功入選十佳作品,奠定了她楹聯創作參賽的信心。
一開始參征,無非是偶而為之,尋個開心。後來她不斷參加全國各類征聯比賽,應綠霞笑言:“因為現實逼的嘛。”
結婚後的應綠霞,瀟灑的人生因家庭重負而轉向,她不得不將理想注入日常生活,關注凡塵中的零星燈火。
應綠霞夫婦都是工薪階層,父母年齡很大。放心不下老父親的她,將老父親帶在身邊贍養,婆婆連續遭遇兩次原發性癌症,在上海大醫院開刀、化療後,如今依然需要不間斷的藥物治療。隨著寶寶的出生,應綠霞身體免疫方麵的問題也爆發出來,需不斷往返於上海寧波之間看病。
在浪漫靈魂與沉重現實的矛盾糾纏中,她明白生活總要回到煙火裏去。應綠霞決定放棄外貿公司優越的條件,做個自由撰稿人。“時間自由,可以安排家事,也可以補貼生活”。跨越了多種藝術,她內心有一種自信,有能力,筆下定能寫出一片天地。
“當初有些稿件就是在上海醫院裏寫就的,連車上那點時間都不曾放過。”翻看當年寫下的文字,仿佛還能聽到列車的呼嘯聲。
參加征聯大賽也並非一帆風順,常常是澎湃的熱血被現實的冷水潑滅。應綠霞是個真性情人,在征戰的過程中遭遇不公,也曾憤然寫下過五律《參賽逢暴雪有賦》:
歲杪知關節,聯心絕此城。
評中涇渭見,分裏戚疏明。
未有通天路,空懷折桂情。
人間風雪烈,掩盡不平鳴。
浙江詩聯界泰鬥式人物王翼奇老師,就曾經寄語她八個字“優人一等,秀出叢林”,勉勵她遇到挫折,不要氣餒。
賽事除了水平外,畢竟有運氣的成分,漸漸地,她學會了坦然看待贏與輸。
在柴米油鹽的瑣碎裏,她譜寫出鮮花著錦般的熱烈。如今,征聯賽齡竟然占了她人生的整整一半,作品獲獎除了西藏、台灣和香港、澳門之外,涵蓋了其它所有省份。除對聯外,她的詩詞、辭賦,散文詩歌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2015年在中宣部、中央電視台和光明日報聯合舉辦的新春詩賦大賽中,她的《敬業賦》一舉奪得一等獎。在《初心如蓮——2020荷花頌》全國詩詞楹聯大賽中,她以一首七絕《題中山紅台蓮花》也拿下來格律詩組的一等獎:
清波浴影日添妝,出自中山品更芳。
不論來人貧與富,隨風先送一襟香。
她說:學習詩聯的目的是修身養性,“我筆寫我心”是我內心的渴盼,我對詩聯有著一種純粹的喜歡,參征拿獎金,是在生活壓力下無奈的選擇,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寫一些思想性的文字。但我感謝眾多的賽事主辦方,是他們對楹聯文化的支持,讓我渡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期。
有人認為參賽拿獎金有失“文人風骨”,但穿透層層浮華與喧囂,起始之處,不過是一顆滾燙而溫柔的初心。
弘揚傳統文化,普及詩詞楹聯知識,讓更多的人喜歡詩詞楹聯,是應綠霞的夙願。
一個偶然的機緣,應綠霞認識了一位充滿愛心的廣東長者和一位杭州的微友,兩人整整六年,毫無功利心地讚助一個微信群群友早餐的事跡感動了應綠霞。在他們的帶動下,綠霞開始了網上詩聯公益教學之路,除了材料費外分文不取。她的課受到網友的熱捧,幾年來,學員突破了兩千人。
經常有來自各地的聯友向她請教詩詞楹聯知識,隔著手機屏幕,她都能讀懂學員們眼神中的期待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渴望,這讓她更加努力地鑽研學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應綠霞一直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她常常把自己認為好的句子、典故摘抄下來,隔一段時間再把讀書筆記拿出來讀一讀,如今她把這些“金句”,放在個人公眾號“留雲閣”上無償與讀者分享。尤其“跟著綠霞學典故”“應綠霞講楹聯”兩檔欄目一經推出,就受到海內外文友的廣泛歡迎。
斯人若彩虹。自帶流量的她,如今在美國、馬來西亞等地都擁有一批執著的粉絲,這些漂洋過海的華人,隔著半個地球,連線“留雲閣”,熱情地學習著中華對聯詩詞.......
把苦難的果實釀成美酒,生命的質量更加醇厚。把文化的種子播於四海,人生的維度更加立體。
應綠霞,在生活的磨礪中堅韌不拔地行進、成長、弘道,青春逐夢,紅袖流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