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采超群文墨妙·為王氏祠堂撰聯
今天下午,收到常州俞曉春老師發來的幾張照片,內容是我寫的一副聯已經刻製、懸掛。從年初的約請,到歲末發來照片,曉春老師做事善始善終,值得一讚。
當日,俞曉春老師邀約為其隔壁村的王姓祠堂寫一聯,同時還發來相關的文字資料,並介紹現村名叫高田頭,明初叫高田裏。留言雲“麻煩您寫後進正堂,重點表述祖德。單比十一字,平水。”“元至正十二年從揚州遷居常州的,琅琊王氏後裔”。
於是根據簡介,寫成一副11言對聯,聯曰:
兩晉家聲,豐采超群文墨妙;
三槐祖德,勳名蓋世子孫賢。
上下聯前一分句是套用古聯“兩晉家聲遠,三槐世澤長”:
“兩晉家聲”:指西晉有王祥、王覽、王渾、王湛、王承、王坦之、王愉、王浚、王戎等名人;東晉有王導、王敦、王羲之、王獻之等名人,是為王氏家聲的鼎盛時期,故世有“兩晉家聲”、“兩晉遺風”之頌。
“三槐世澤”:指宋人王祜(官至兵部侍郎),曾手植三棵槐樹於庭前,並預言“吾之後世,必有三公者”。其後,果有其子王旦,仕至宰相,位進太保,其孫王雍、王仲、王素分別任兵部、戶部、工部尚書,兄弟同朝,位居三公;大文豪蘇軾撰寫《三槐堂銘》,故世有“三槐世澤”之頌。
上聯“豐采超群文墨妙”並非虛誇之詞,單單書聖王羲之一人就能擔當得起這一句,真正是名副其實,更何況王家兩晉時期還有那麼多的傑出的王姓呢?
下聯“勳名蓋世子孫賢”可謂實話,翻開一部悠久的華夏史,勳名蓋世的王氏英傑並不少見,幾乎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聯語發出後,曉春老師說:“這支王氏非三槐堂,忘了先提示了。”於是後來商議作了修改。從揚州遷來,可謂“江左”,先祖屬於琅琊,故言“山東”。聯為:
江左家聲,豐采超群文墨妙;
山東祖德,勳名蓋世子孫賢。
今日看到發來的照片,書寫刻製俱佳,隻是有一字作了改動。我的原文中是“豐采”,現在書寫刻製的是“豐彩”。也許是有的詞典上未收錄“豐采”一詞,所以書者作了改動。其實“豐采”一詞古已有之:
《明史·張居正傳》:“以天下為己任,中外想望豐采。”《東周列國誌》第四回:“二宰久知太叔為國母愛子,有嗣位之望,今日見他豐采昂昂,人才出眾,不敢違抗,且自應承。”清·蒲鬆齡《聊齋誌異·胭脂》:“見一少年過,白服裙帽,豐采甚都。”
豐采一詞的含義還是挺豐富的,(1)風采。(2)舉止態度。(3)風度,神采。(4)用為對人的敬稱。(5)指容光煥發。(6)謂豐標,標致。好在改作“豐彩”,也不太影響原意的表達。
撰聯之樂在於過程,如果能夠刻製懸掛,當然更添一份喜悅,畢竟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文中圖片均為俞曉春老師提供,在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