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一得之見·楹聯對法中的當句自對

一得之見·楹聯對法中的當句自對

2021-10-20 23:23:17朱慶文對聯天地 0條評論

自對是楹聯的重要規則,更是重要技巧。單純的自對,不論聯的長與短,可以一至多字自對。一副聯內,也可以一次自對至多次自對。

  這種對法起源甚早,自齊梁時就形成。南朝齊、梁時代出現了一種詩風,這類詩歌,多講求音律對偶,綺麗浮豔,世稱齊梁體。《楚辭》中就有當句對的情況,如“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桂棹兮蘭枻,斵冰兮積雪”等。如南宋人洪邁《容齋續筆》中雲:“唐人詩文,或於一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王勃《滕王閣序》一篇皆然。如‘襟三江、帶五湖,控蠻荊、引甌越’,‘龍光、牛鬥,徐孺、陳蕃’,‘騰蛟、起鳳,紫電、青霜’等都是當句對。”

  當句自對在楹聯對法安排中很常見,於楹聯的活用起到很大的作用。自對之後,上下聯的對仗可以放寬。從前人的聯來看,這個寬的程度,有時是無底線的,上下聯既可以工對,也可以寬對,還可以部分或完全失對。除了上下聯的對應部分字數相等外,包括字的門類不同、詞性不同、結構不同、節奏不同以及重字的多少和位置等都可以不相同。所以,自對形式給楹聯創作帶來了廣闊的天地。但對對句要求放寬後,於自對部分來說,要求卻是十分嚴格的。下麵作一些詳細的解說。

1.並列結構的當句自對

  常見的當句對是並列結構的互相對應。兩個字間的並列結構相對是當句對的最小單位。也就是說,可以兩個字之間進行互對。但這種對仗在形式上都是相等字數間的對仗。個人以為,主要有四種情況。

  (1)單字自對與多字自對。一是單字自對。當句中,兩個單字可成自對,但就對仗用詞門類來說,這兩個字必須是同類同門。這些詞基本都是同義連用詞較多,也有部分反義連用詞。這種單字自對在聯中可以多次出現,不局限於一次。例聯:孫髯翁《昆明大觀樓》(長聯摘句)

  喜茫茫空闊無邊;

  歎滾滾英雄誰在。

  句中“空闊”與“英雄”相對,從一般意思上來說,是對不上的,但當我們以並列結構的當句自對來對待時,我們就發現,這是好對。上聯“空”與“闊”自對,下聯“英”與“雄”自對,卻是對得很工。如此,“空闊”“英雄”盡管詞性不同,也可以放在上下聯的相同位置。隻不過上下聯的兩個並列結構中,並列的雙方是同類同門。即“空”與“闊”、“英”與“雄”是同類同門對仗用詞。例聯:吳鳳笙《嶽陽樓》

  每眼前望吳楚東南,輒憂防海;

  隻胸中吞雲夢八九,未許回瀾。

  此聯連用了兩個單字自對。上聯中,“吳楚”是古地名單字自對,“東南”是方位詞單字自對。下聯“雲夢”也屬單字自對,雖稍寬而有違同類同門的要求,但“雲”字可引伸為虛幻與夢境,代表著類似於“夢”的意象,與“夢”形成義對;“八九”卻是數字單字自對。

  二是多字自對。即自對部分是多個字或一個詞。例聯:陶澍《上海豫園一笠亭》

  遊目騁懷,此地有崇山峻嶺;

  仰觀俯察,是日也天朗氣清。

  這是一副兩字自對聯。上聯中,“遊目”對“騁懷”、“崇山”對“峻嶺”,出現了兩組兩字自對結構。下聯亦然。當然還有三字自對、四字自對,甚至更多字的當句對情況,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全聯就是七字自對。

  (2)複字自對。句中兩個或多個詞有規則反複。值得關注的是,自對部分有同字自對。例聯:佚名《安徽九華山大悲寶殿》

  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

  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這副聯是複字型當句對,上下聯中分別有“救苦”與“救難”、“大慈”與“大悲”兩個詞連用,其中“救”與“大”是兩個詞的重複字,雖然對句對應部分的詞性不同,但是“救苦”對“救難”,“大慈”對“大悲”,形成句中自對。

  此類聯中因自對而突破了“實詞不能自對”的規則。類似的還有顧嘉蘅寫諸葛亮“功在朝庭,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須辨襄陽南陽。”中的“先主後主”“襄陽南陽”中的“主”與“陽”,也是因複字自對而造成實詞自對。

  (3)疊字自對。自對部分是疊字結構。例聯:李邦佐《天津水上公園拱橋亭》

  亭邊短短長長柳;

  渡上來來去去船。

  聯中“短短長長”是形容詞性,“來來去去”是動詞詞性。聯為疊字自對,即“短短”對“長長”,“來來”對“去去”。這種疊字自對,一般來說,是在單字自對基礎上進行疊字的,因此,一般要求相疊的兩個字也是同類同門的對仗用詞。

  (4)連環當句對。一般要出現三個以上的並列結構連環自對。

  例聯:鄭板橋《題竹石》詩聯

  一竹一蘭一石;

  有節有香有骨。

  此為連環當句對,也就是連續三組或以上的並列結構相對。上下聯各三組詞形成連環當句對,其中連環當句對中三個詞都有“一”“有”,又形成複字當句對。因此,這副楹聯還是連環複字當句對,是兩種情況的疊加形式。連環當句對,有很多饒有趣味的對仗遊戲:如“之乎者也”對“柴米油鹽”是“虛對實”的四字自對,“詩書畫印”對“出入來回”也是名詞對動詞的四字自對。但這些僅僅是文字遊戲,不可作為正格楹聯來對待。

2.不等字自對

  在某些楹聯中,自對部分,盡管字數不等,但隻要自對的兩個部分是相同結構的詞組或句式即可。這更加放寬了對仗的要求,是對聯律通則中“字數相等”規則的一種突破。但這種放寬還是有些規則要求的。例聯:劉鳳誥《濟南大明湖小滄浪亭》

  四麵荷花三麵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此聯是四三節奏的不等字自對。王力先生在說到這種對仗方法時說,五字聯往往是上兩字對下三字,七字聯往往是上四字對下三字。字數上不等但聯意上卻是很工整。更有甚者,徹底把詞性放寬,隻求結構或形式上的相近相似,形成不等字自對。例聯:佚名

  一簫一劍一知已;

  無牽無掛無煩心。

  這裏的“知己”與“簫”“劍”也不是同類的。單純從字麵來說,“牽”“掛”與“煩心”也不是同類。他們都與數詞結合,都是數量關係結構,因此形成自對。

  當然,這些不同類對仗用詞,在古詩聯中,它們間常有借代關係,在詞義上有同類性。如“簫劍”合用與常用來代稱“知己”,“牽掛”合用自然也有著“煩心”之意。因此,這種詞性的放寬也是有些根據的。例聯:吳錫麒《自題》

  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帶左右;

  可詠可觴可絲竹,懷抱古今。

  這副聯兩個分句中,第一分句是不等字自對,而第二分句則是等字單字自對。如上所述,“山”“水”“亭林”尚有同類性,都是景觀類。“絲竹”是樂器的代稱,它與“詠”“觴”又都具有同類性,即是文雅之玩。因此,在放寬字數要求的同時,表麵看詞性也放寬了,但其內在還是有著某種必然的聯係,並不是憑空進行不等字對仗的。

  3.隔詞、隔句自對

  (1)隔詞自對。這種是當句對中相應的兩個部分隔著一個詞或字。例聯:佚名《春聯》

  地靈更喜人傑;

  物阜又遇年豐。

  這是一副傳統春聯。“地靈”與“人傑”自對,但中間還有一個“更喜”。下聯亦然。“物阜”與“年豐”自對,中間同樣有一個詞“又遇”。這種自對也是一種特例,一般較少使用。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自對的一部分中加一個字或詞,形成對仗部分的字數不等。例聯:佚名

  山高人自小;

  霧亂景猶迷。

  “山高”“人小”自對,“霧亂”“景迷”自對。但“人小”中多了一個“自”字,而“景迷”中多了一個“猶”字。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添加在中間的字,一般多為虛詞。

  (2)隔句自對。常見於長聯中。例聯:佚名

  小忍構奇思,三落三升,大略定航向;

  平心描特色,一開一革,妙筆譜華章。

  此聯是一種隔句自對。“小忍構奇思”隔了“三落三升”這句,與“大略定航向”進行當句自對。下聯亦然。

  4.分句自對

  分句自對也有結構相同者,但也有結構不同分句自對,更有句群自對。

  (1)結構相同分句自對。就是上下聯不是互對而是自對,但上下聯自對部分的詞句結構還是相同的。例聯:佚名《餘杭山中人家堂》

  無狂放氣,無道學氣,無名士風流氣,方稱儒者;

  有誦讀聲,有紡織聲,有小兒啼笑聲,才算人家。

  此聯是說儒家修身養性,持家為人的具體模式,手法出奇製勝,用字俗中見雅,堪稱聯中佳品。清紹興人朱應鎬在《楹聯新話》中說:“對句見《陸象山先生語錄》;出句記亦古語,惜忘之。”上聯以“無”“氣”的複辭句形成排比,點出儒者的禮儀之風;下聯以“有”“聲”的複辭句形成排比,描繪了想象中的農家景象。上下聯排比部分的三個分句雖然在字數上有區別但結構類似。

  (2)結構不同分句自對。上下聯自對部分字數相等,但其句式結構或詞組結構不相同。例聯:楊度《挽梁啟超》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敗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殺,我獨憐才。

  這是一副燕尾對。上聯“成固欣然”與“敗亦可喜”形成自對,下聯“人皆欲殺”與“我獨憐才”形成自對。如果單獨考察,上聯的“成固欣然”與下聯對應部分的“人皆欲殺”的句式結構是不同的。其實,當句自對時,除自對要工外,隻考慮上下聯字數上相同,上下聯對應部分間可以不考慮對仗中的其他因素。

  (3)句群自對。句群自對就是自對部分不是一句而是兩句或以上的句群間的對仗。自對的句群,實際上本身就是一副聯。例聯:朱慶文《杭州半山國家森林公園望宸閣》

  秦帝東巡,文宗修禊,康王南渡,名相臨危,稽史海千秋,更向武林懷舊事;

  運河枕夢,綠水比鄰,都市映辰,青山相伴,淩虛空百丈,每來拱墅看新蹤。

  句群自對,是在分句自對基礎上衍生的。自對是兩句或兩句為一個對仗單位。如例聯中的前四句中,前兩句與後兩句形成句群自對,即“秦帝東巡,文宗修禊”對“康王南渡,名相臨危”。如果把自對句群單獨拿出來看,可自成一聯,即“秦皇東巡,文宗修禊;康王南渡,名相臨危”為一副完整的楹聯。下聯亦然。

  5.排比自對

  排比,同樣是楹聯的句內結構安排。排比至少是三個分句以上的楹聯才可以進行排比。所以,短聯是無法安排排比對法的。例聯:鄧石如《懷寧碧山書屋》

  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峽雲,洞庭月,澎蠡煙,瀟湘雨,廣陵潮,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筏,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這是運用排比句典型的一副長聯,上下聯自對排比句所涉及的事物,全是同一類的,上聯景物,下聯文化,條理清晰,脈絡分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從此聯中我們可以看到,排比對法有三個要素,這也是排比自對的基本要素。一是必須三個分句以上且結構類同。例聯就是十一分句,其中形成排比的九個分句中,八個分句是字數與結構相同,一個分句字數不同但結構相同。二是必須是同一類事物排列。也就是要求參加排比的詞的意義相關或相近。上聯節奏點上的字都是第一類天文門的對仗用詞,下聯節奏點上的字,也同屬於文學門對仗用詞。三是必須是當句自對。前兩條性質是修辭方法內涵的要求,作為對法,還要加一條,就是必須是當句自對。也就是上聯或下聯這些排比句之間要分別形成自對,任意兩句抽出來都能形成自對。大家可以分析一下,例聯中,上下聯前八句,相互間都可以形成等字句中自對;第九分句雖然也參加排比,但屬於不等字句中自對。

但排比自對與句群自對是有區別的。排比自對要求所有排比句中都必須參與自對,每句間都能做到相互自對。而句群自對是以一個句群與另一個句群的對仗,而句群內可以不對仗。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對法自對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