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在楹聯創作實踐過程中,我發現初級楹聯愛好者存在以下問題:1、積極參與對句比賽,總是屢屢出錯;2、由於出現的錯誤得不到及時解決,抱怨規則麻煩,不免產生消極情緒,有的人甚至離開聯壇。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沒有真正弄懂《聯律通則》中的內容,或者錯誤地理解了其中的基本概念。有人說,作聯就像戴著腳鐐跳舞,這話沒錯。作為一個初級的楹聯愛好者,我認為必須注重基礎,潛心修煉,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隻有吃透《通則》、活用《通則》,才可能創作出合乎規範的對聯。下麵,我具體談談自己的想法,有不妥之處,謹請各位聯家多多指點。
中國楹聯學會會長助理葉子彤先生曾經說過,通則的第一章是初級境界,第二、三章則是中級境界,隻有把三章融會貫通,並做到收放自如,才能稱得上達到了上乘境界。通則的第一章主要內容是楹聯六要素。要想“吃透”六要素,我們必須做到“一、二、三、四、五”。
一、奉行一個標準:仄起平收
在我國古代和近代,有一些對聯是平起仄收的,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數嶽麓書院集句聯: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這副對聯的意思是遞進的,從大到小,從粗略到具體,要反過來,就遜色了再比如:
稻梁菽麥黍稷許多雜種不知誰是先生;
詩書易禮春秋皆是正經何必問及老子。
上平下仄,但因聯意一問一答,不能調換。上個世紀,我國著名領導人朱德同誌曾經寫過一副挽部下的對聯:
歎中國版圖,諸軍各懷異誌,政客多門枉用心;
問沙場戰骨,幾人歸是奇男,英雄兩字空流血。
盡管這些聯內容很好,但畢竟屬於特例。《聯律通則》中明確規定對聯必須做到仄起平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從明清以來諸多聯家的作品以及當代楹聯創作的實踐來看,這已經為大家所公認並成了定製。
二、把握兩種判定平仄的尺度:古韻和今韻
人們常說:詩聯不分家。其實,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在《聯學管窺》(1995年)一文中,劉太品先生是這樣說的,“對聯的發展就是不斷融合各類文體特點的過程:莊重的五、七言源自律詩;典雅的四六句式源自駢文;鋪敘者源於賦;雅麗者源於詞……”,由此可知,對聯的發展注定要受律詩和詞的影響。詩詞寫作離不開平水韻(古韻),楹聯創作也同樣和平水韻有著密切的聯係。“平水韻”形成於宋代,詩詞楹聯的創作一直以它為依據。隨著時代的變化,現代通行的漢語普通話與平水韻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沒有了入聲的分類,平水韻中的入聲已被分別劃歸漢語的二聲、三聲和四聲三個聲部。目前,楹聯界的主流觀點就是采用古韻和今韻雙軌製,但有一個前題要求,即在同一副聯作中,作者隻能采用一種選擇,不能把二者混用。比如,一副家喻戶曉的春聯:
爆竹聲聲除舊歲;
梅花朵朵賀新春。
在今韻來看,上聯沒有實現偶位次上平仄的前後交替。但“竹”字在古韻中是仄聲,所以它還是符合聯律的。再如:
把酒吟詩辭舊歲;
題聯秉筆接新福。
這副春聯也很好。如果按古韻處理,下聯的福字就是仄聲,下聯不能仄收,這是個硬傷;如果按今韻處理,“接新福”就是三平尾,這也是撰聯的大忌。所以這副聯就是典型的古韻今韻混用。我們創作對聯也好,應對別人出句也好,若按古四聲,整副聯都應以古四聲為準,若按今四聲,全聯的字也應以今四聲為準,絕不能隨心所欲地認為這個字按古韻處理,那個按今韻處理,否則,就是古今四聲混用。為了簡便起見,我主張新聯友用普通話新韻寫聯。因為新韻簡單,隻要記住一、二聲是平聲,三、四聲是仄聲就可以了。
三、注重三個方麵: 1、通順 2、工穩 3、美感
寫聯和作文一樣,都是為了表情達意。雖然“楹聯之長短無限製,欲短則短,欲長則長,各隨人意”,但必須注意要通順、工穩,尤其是要有美感。不通順的聯沒有人喜歡讀,不工穩的聯就可能失律,失律的聯就是次品,如果隻求通順、工穩,沒有任何美的意境,也不是好的聯作。因為隻有美的東西才能真正打動人。2012年,垣曲縣獲得了“中國楹聯文化縣”的光榮稱號。在給各鄉鎮、學校撰寫標誌聯的時候,魯英博會長就反複強調,撰聯和做衣服一樣,要有特色,要量體裁衣;給這個村撰寫的聯,就隻能適用這個村,別的村都不能用。比如他給寨裏村撰寫的村聯:
萬代祖先,曾與曙猿同冷暖;
一村靚麗,又臨湯域得風光。
寨裏村是從古城老鎮搬遷來的一個移民村,世紀曙猿化石的發掘就在此地,千百年來,他們的祖先曾在地下與曙猿同冷暖,一切的一切都已經隨著曆史遠去了;十年前,他們遷來王茅,這裏曾是商湯早期活動的地方。如今,這裏一片新村新貌,湯域的靈氣和黨的惠民政策一定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更幸福。上聯言古,下聯話今,緊緊抓住了曙猿和湯域,整副對聯通順易懂、對仗工穩,富有詩意,堪稱佳構。
四、注意四個不能:
1、同字不能相對;2、用詞不能生造;
3、分句句腳的平仄不能混亂無序; 4、上下聯不能失衡。
首先,撰聯時,我們主要考慮詞語的相對和句式的相對兩方麵;在考慮詞類和詞的結構的同時,還必須注意“相對的字必須不同,同字不能相對”,因為對聯力求言簡意賅,同字的出現不僅破壞了對仗美,還限製了上下聯意境的表達力。比如:
春安夏泰人長壽;
秋福冬祥人進財。
且詠清風尋皓月;
不教清風問浮雲。
第一副聯中的“人”屬於同位重字。第二副聯中的“清風”一詞在上下聯相同位置出現,和同位重複單個字是一個性質。對聯中出現同位重字、重詞都不合要求。其次,在用詞方麵,我們還要注意不能生造,比如,說到“毛體”和“毛選”大家都能理解,如果杜撰一個“毛著”,就會讓人感到費解。再者,在撰寫長聯時,我們要盡量遵循傳統分句句腳的格式。比如:
三分句聯的格式是:
① 平平仄;仄仄平。
② 仄平仄;平仄平。
四分句聯的格式是:
①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② 平仄平仄;仄平仄平。
五分句聯的格式是:
①、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②、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比如:2012年垣曲縣舉辦的“菖蒲酒”杯全國酒文化征聯賽中有一副優秀獎聯:
釀瑞呈祥,揚名載譽,歎發展正逢春,菖蒲酒業興人旺;
飛觴醉月,益壽延年,喜幸福頻入畫,帝舜鄉天朗氣清。
這副聯的句腳平仄是: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各分句內的平仄也實現了交替,非常工整。
2 012年湖南省新邵縣第二中學舉辦建校110周年全國有獎征聯,我的聯是這樣寫的:
為誰喝彩?魅力資江浩蕩千年,鍾靈毓秀。叔川重義,立大同、撐乾坤,名垂史冊。難忘賢才無數,曰張幹、曰冰瑩、曰抱一、曰明開,引領風騷光日月;
聽我放歌:和諧教圃崢嶸百歲,鳳翥龍騰。厚愛育人,辟蹊徑、競發展,譽遍三湘。幸喜學子有心,樂求實、樂折桂、樂報國、樂創業,搏擊寰宇化鯤鵬。
上下聯各9個分句,它們的句腳平仄格式如下: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這副聯夠僥幸進入評委的法眼,就是因為平仄協調、涵蓋麵廣,富有感染力。
最後,我們一定要注意上下聯整體不能失衡。一般來說,上聯要輕,下聯要重;上聯縱說,下聯橫談。比如:魯英博會長為垣曲縣文化館主樓撰寫的標誌聯:
誰在彈琴?曆山韶樂傳千古;
我來續曲,亳水新歌醉萬民。
上聯從彈琴到曆山韶樂自然地提示人們:垣曲是帝舜的故裏,舜通過韶樂把孝德思想在華夏大地廣為流傳,主要來源於他的仁政和愛民。下聯的“我”指的是垣曲的23萬人民,通過古老文明的深深滋養,通過廣大人民群眾的勤勞和智慧的創造,垣曲發展的新歌一定更壯美、更醉人。上聯談古,下聯說今,下聯的厚重足以托起上聯,令人讚歎。
五、杜絕五個忌諱:
1、忌失替 2、忌失對 3、忌合掌
4、忌三平尾和三仄尾 5、忌不規則重字
首先我們看一組對聯:
三代核心拓偉業;
九州俊彥展宏圖。
美酒千盅辭舊歲;
梅花萬樹迎新春。
家和福氣紛紛到;
人勤財源滾滾來。
良緣欣化雙飛燕;
佳偶終開並蒂蓮。
瑞雪迎春,燕舞播祥歌駿業;
紅梅賀歲,兔毫蘸瑞繪龍章。
從內容上來看,以上對聯都非常好,但仔細對照《聯律通則》,又都存在瑕疵。第一副聯的問題是上聯的最後三個字都是仄聲,屬於三仄尾;第二副聯的問題是下聯的最後三個字都是平聲,屬於三平尾。我們在寫聯的時候,不論采用古韻,還是今韻,上聯和下聯的最後三個字絕對不能出現三個仄聲和三個平聲。至於第三副聯,我們先看它的平仄圖:
上聯:家和福氣紛紛到;
古四聲 平通仄仄平平仄?
今四聲 平通平仄平平仄?
下聯:人勤財源滾滾來。
古四聲 平平平平??平?
今四聲 平平平平仄仄平?
從圖中我們不難發現,上聯不論古韻,還是今韻都合乎聯律,關鍵是下聯,問題1是本句前後的偶位次字的平仄沒有實現平仄交替,問題2是上聯的和字是平,下聯所對應的字應該是仄,但勤字是平聲,聯中出現了“四連平”現象,又犯了平仄失對的毛病,的確不妥。那麼怎樣避免失替和失對呢?這還要從律詩的平仄說起。因為對聯和詩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或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仔細觀察,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上下聯偶位次上前後字的平仄,以及相對應的下聯的字的平仄都是對立的。當代已故書法大師啟功曾經提出過平仄杆的理論,意思是說規範的對聯(一字聯、二字聯、三字聯和四字聯等等)的平仄在這個杆上都能截取下來。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副聯的錯誤是出現了合掌。什麼是合掌?合掌就是指上下聯的意思相同、相近或出現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上聯的“良緣”和下聯的“佳偶”意思相同,這是局部合掌。再比如:
高高興興迎新歲;
喜喜歡歡過大年。
這副聯上下句意思完全一樣,是不折不扣的合掌。在寫聯時,局部合掌和完全合掌都是忌諱。最後,我們再一起看一下第五副聯,它的不足是上聯和下聯在不同位置各出現了一個瑞字,這叫不規則重字。那麼,反過來說,對聯裏可以出現規則重字嗎?可以。比如:
春回大地春陽暖;
國至新元國運昌。
上聯在相同位置重複“春”,下聯在相同位置重複“國” ,這就是規則重字。
春回大地春陽暖;
歲至新元國運昌。
下聯1、5位用字和上聯沒有對應,這種情況是不允許的。
歲歲春光好;
家家富路通。
翠翠殷殷處處花花果果;
朝朝暮暮時時鼓鼓鍾鍾。
(福州西禪寺玉佛閣聯)
由此看來,規則重字用得好的確能產生重複美和妙趣。
總之,對聯特別講究用字精煉,即便是長聯,也應該字斟句酌,不能因長而濫用和隨意用字、用詞。一些千古流傳的短聯,雖然寥寥數字,卻能包容很多內容和深刻的哲理。要使精煉的聯句能包容更多的內容,就不能不珍惜每一字,除非技巧和內容需要,否則不要輕易重複用字。
下麵,我還想談談自己對活用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通則的第二章是講傳統對格。其中列舉了字法中的疊語、嵌字、銜字;音法中的借音、諧音、聯綿;詞法中的互成、交股和轉品;還有句法中的當句、鼎足和流水等。通則第三章是詞性從寬範圍,其中詳細講述了從寬的的具體規定,還提到巧對、趣對、借對、摘句對和集句對等,允許不受典型格式的嚴格限製。1、這些表現形式確實為我們表達事物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空間,但畢竟屬於技巧。對聯創作離不開修辭,離不開創新。創新就需要靈活運用,但絕不是亂用;對聯可以從寬,但絕不是沒有底線的限製。對於楹聯初級愛好者,在沒有掌握基本規則之前,或者剛剛懂得了一點的時候,絕不能急於求成,或者片麵追求技巧,濫用傳統對格和修辭手法。2、對於對聯平仄的要求,劉太品先生說的一段話很有見地。“平仄對立要以句尾最為重要,分句句腳字次之,句內平仄再次之。上下聯對應之句尾、句腳、句內節奏點的平仄相對應嚴格遵守,而句內節奏點、句腳的平仄交替則可以有條件地放寬。”近年來,為什麼人們總是對全國征聯大賽的一些獲獎的聯爭執不休?出現局部沒有實現句內平仄對立的瑕疵是一個主要原因。2012年山西臨猗縣在全國舉行征縣聯大賽,史文堂先生的聯獲得了二等獎:
猗頓千年,山水養精神,人文開氣象,龍鳳一吟千疊韻;
郇陽百裏,糧棉譽三晉,林果香九州,雲霞萬朵百重衣。
當時聯都網上對於上聯和下聯的第三分句中二、四位上字的平仄沒有交替爭議很大,大家一致認為不應該獲獎。臨猗縣詩聯學會會長楊進元先生是這樣說的:這副二等獎作品有這樣幾個特色:第一是以點帶麵,點凸麵寬。上聯寫點,下聯畫麵;猗頓為點,郇陽為麵;山水人文為點,糧棉林果為麵。二是規則性重字運用堪妙,上聯起自“猗頓千年”,歸至“千疊韻”;下聯起自“郇陽百裏”,歸至“百重衣”,如此千、百的數字重複重,讓人玩味無窮。第二,數字法的運用可謂精到,尤以下聯之突出。其密致地並列了百裏、三晉、九州、萬朵、百重衣共計5個數字之多,讓人目不暇接。第三,上聯“龍鳳一吟”,是寫創造出如此山水佳、人文勝的臨猗人如人中龍鳳,一吟而乾坤疊韻。下聯“ 雲霞萬朵”,是寫糧棉之盛和林果之繁,如雲蒸霞蔚,柳暗花明。這副聯不同凡響,出類拔萃,獲獎理所當然。有的聯友會問,這是不是說我們以後寫聯也可以不守規則?我想,大家一直在認真寫聯都難免出錯,如果不假思索地照搬別人成功的“缺陷”,是不是會弄巧成拙呢?3、對於通則的六要素,我們要整體接受學習、不能分割開來。因為六要素之間的關係是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們不妨做這樣的一個比喻:在一個大長方形裏,是各種各樣的的對聯,我們用“字句對等”的尺度去衡量,把合格的對聯放入一個橢圓中;然後用“詞性對品”的尺度去衡量,再把合格的對聯放入一個正方形中;我們就這樣一次用“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對立”和“形對意聯”的尺度去把關,通過層層篩選、淘汰,最後,留在那個小長方形裏的聯就是真正規範的對聯。簡而言之,在特定條件下,不符合基本規則的聯,未必就是出格的作品;在所有情況下,隻要遵守了六條規則,肯定會是合格的作品。 綜上所述,作為初級楹聯愛好者,我們撰聯絕不能脫離或超越《聯律通則》。躺在《通則》上的時候,我們處處依賴規則,舉步維艱;在《通則》中行走的時候,盡管處處受阻,我們依稀看到了一線希望;跳出《通則》的時候,居高臨下,規則了然於胸,我們一定會運用自如,倍感輕鬆。俗話說:欲速則不達。隻有真正弄懂《通則》,活用《通則》,敢於並勤於探索和創新,我們才能創作出好聯和精彩聯。
廉廷,山西省聞喜縣人,1967年出生,教師,現在山西省垣曲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工作,喜愛楹聯,曾數次在全國楹聯大賽中獲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參與主編過《中國對聯集成•垣曲卷》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