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如何看待趙樸老的對聯失替失對?

如何看待趙樸老的對聯失替失對?

2021-07-21 23:13:30曾小雲曾聯惠對聯課堂 0條評論

今天,在曾聯惠對聯課堂公益課1班群,有聯友討論到趙樸初先生一副失替、失對的對聯,詢問我的意見。下麵將我在群裏發表的意見分享於公眾號。

圖片


此聯題廣東汕頭青雲寺,作於1987年。聯文如下:

虛室有萬象,

青天無片雲。


趙樸老是名家、大家,因此首先可以排除趙樸老不懂得、不注意格律的可能性。綜合考察其聯作,發現律句聯一般能夠做到節奏點平仄交替、相對。沒有做到平仄交替、相對的情況,大致分成以下三種:

第一,是非律句句式。如題昆明華亭寺藏經樓聯:

當知是處恭敬供養,不可以百千萬劫說其功德;

若複有人受持讀頌,已非於三四五佛種諸善根。


四個分句都是散文句式。

第二,是集句。如題當塗李白墓祠聯:

揚波噴雲雷,落筆搖五嶽;

舉杯邀明月,垂輝映千春。


四個分句全部集自李白詩。

又如贈黃錦波聯:

此曲隻應天上有,

龍種自與常人殊。


此聯集自杜甫詩。

第三,是律句。如題陳毅故居聯:

直聲滿天下,

殊勳炳世間。


這是典型的律句。但平仄失替、失對。如果把上聯視為拗救,失對的問題依然存在。

趙樸老相當部分佛教聯也存在這個問題。如題莆田龜山古刹大悲殿聯:

慧目破諸暗,

慈眼視群生。


這類佛教聯,聯料大多從佛經中引用、摘用、截用過來。如“慈眼”句應出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遊諸十方國土,以慈眼視眾生。”其他平仄失替、失對的佛教聯應該大多也有出處。這種情況,弘一法師的大量佛教聯也存在。

以上三種情況,第一是散文句式,平仄相替、相對的律句規則顯然不適用,否則是作繭自縛。第二是集句,集句的要點在語意相關和對仗工巧,也不要求平仄相替、相對。

我們重點考察第三種情況,即律句平仄不相替、不相對。正如開頭所說,這種情況應該不是趙樸老不知道近體詩律句的平仄規則。那麼最大的可能是有意為之。

因為我沒有研讀過趙樸老有關詩聯理論著作,所以我隻能猜測。很可能趙樸老認為,對聯的平仄,哪怕是律句的平仄,沒有必要完全照搬近體詩律句的平仄規則。甚至,如果平仄和對仗發生衝突,可以舍平仄的規則而取對仗。事實上,集句聯尤其是律句的集句聯就是遵循這個原則。在趙樸老寫這些對聯的時候,《聯律通則》還沒有出台。所以關於對聯的規則,當時沒有一個定論。作為趙樸老,他當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那麼,這副汕頭青雲寺聯是屬於什麼情況呢?

很明顯,下聯“青天無片雲”集自李白律詩,是律句,其平仄做到了相替。但上聯“虛室有萬象”失替,且失對。考慮到下聯是集句,那麼上聯也有可能是集句,但我沒有找到出處。如果是集句,那平仄完全沒有爭議。如果不是集句,而是自創配對,那麼就是以上我分析的第三種情況。

總之,對於對聯的平仄,我們的態度應該是,既不能說無關緊要,因為平仄可以形成音韻美;但也不能把它抬到太高的位置,認為必須嚴格遵守,不能越雷池一步,因為平仄本質上是形式的東西。和同樣是形式的東西對仗相比,它在對聯中的位置肯定要更低的。當平仄和對仗發生衝突、不能兼容時,舍前者而取後者。當平仄和對仗等形式的東西與內容發生衝突、不能兼容時,同樣是舍前者而取後者。這點和近體詩是一致的。

關於對聯的平仄,曾聯惠對聯課堂推出的《對聯寫作高效教程》9章36課中,專門有一節用一句話揭示了對聯平仄規則的底層邏輯。歡迎加入學習。音頻版試聽鏈接如下:

對聯寫作高效教程36課

http://m.lizhiweike.com/channel2/948071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失替失對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