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賞讀感覺稱口感,如吃東西一樣,要求爽口。即使是內涵豐富,意義深刻的聯語,如口感不好,很可能不吸引讀者。讀者欣賞一副對聯,首先就是從口感進入的。
憑我個人創作的經驗,要做到口感好,作品至少要做到通順易懂,明快響亮,流暢不隔。
通順易懂是最起碼的,聯語如話語,如同說話。話要說得大大方方,簡練明白,使人一聽就懂,毫不含糊。應該說這一點是容易做到的,可是不那麼簡單。對聯是要求對仗的,平仄、詞性、句式都要嚴格相對。這就給撰聯設了難度,有時想把話說清楚,卻硬是說不清楚。往往有了一句(上句或下句)求偶句時,弄得很傷腦筋。分明可以是大大方方的句子,卻搞成扭扭捏捏的尷尬情形。恰到好處的句子卻平仄不合,甚至有時出現比對句不是多一個字就是少一個字。有些句子是約定俗成的,加字也不行,少字也不行。有時上下聯需要同一個字,但又不能犯重。由於這些情況,所以往往會出現半邊滿意半邊不滿意的對聯。比方我曾撰一副勤勞致富的對聯,開始出一上句:“雞鴨成群,走上小康路,”反複念了好多遍,覺得很平,缺味道,決定重構句子。改後即成:“趕著雞鴨鵝,揮竿就上小康路”,覺得這下比前句有趣,開始求下句。幾番下來,得出下句:“抱回VCD,飲酒還聽如意歌”。“抱回VCD”我覺得滿意,嚐試用英文字母撰聯,很新鮮,又有勤勞致富的成果。但“飲酒還聽如意歌”雖然也合理,卻口感沒有上句好。上句“揮竿就上小康路”不僅話來得自然,而且口感很脆,又說得斬釘截鐵,信心十足。下聯“還聽”不僅很弱,且口感不爽。又如我為一家鍾表眼鏡店撰一副聯,上聯是:“惟恐世人,時時刻刻不明白(鍾表)”,下聯是:“更憂顧客,細細微微難透明(眼鏡)”。上下聯搶一個“明”字,很難換一個別的字。上聯讀起來詼諧、順暢,下聯讀起來總覺得不如上聯順,又犯重,隻好作罷。再一例:我寫一副科學種田被評為勞模之家的春聯,上聯寫:“大棚小天地,小天地裏大文章,四季春色,”下聯是:“新歲老壁牆,老壁牆中新獎狀,一家風光。”上聯說得通順,是小和大的轉換,“小天地”是來形容大棚的,一讀就明確。“大文章”又是形象的說明小天地(大棚)裏進行的反季節作物種植,句尾的“四季春色”正好說明大棚的功能,不受氣候製約,四季農作物都生長得很旺。雖然句中有大小的轉換往複,但它是一線直貫下來,很通暢,讀來順口。下聯就不同了,雖然句中有新老的轉換(這是作品要求,與上聯大小的轉換相對應),但說得很生澀,繞了兩道彎子,“老壁牆”與“新歲”沒有必然的聯係。“老壁牆”又有生造之嫌,顯然為了字數相對多用了一個字。老牆就夠了,多用一個“壁”字就別扭了,而又顯累贅。對聯作品的每一個字都要用得天衣無縫,不然,念讀起來就磕牙齒。“新歲”和“老壁牆”及“新獎狀”這三者毫不相幹,是硬綁在一起的,好在最後有“一家風光”作結,不然,就是一盤散沙了。
明快響亮,指的是聯語的音律節奏。明快響亮使人感受到如品嚐油炸酥餅,脆口。明快多為短句,音節不複雜,頓挫感強,一般兩個或者三個音節,平仄響亮,斷金截玉。五字聯最能表現其特性。即使是多字聯,有五字句收尾,明快的感覺要強一些,音調要響亮一些。在作聯語時最好不用同韻部的字(不論平仄)相鄰,以免影響句子的響亮。如:“問聲肖嫂好”,“老少做早操”、“跨上大麻馬”、“張娘望黃郎”等。
一副聯作初稿完成後,要反複念讀,看口感好不好,如上口性差,就調整字詞,一個字或詞用的前後位置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樣。有時還可以上下句換位,再調整平仄。如果還是不行,幹脆廢掉重來。
聯語最忌有隔,“隔”就是賞讀障礙,即不流暢。出現有隔的聯語,一般是勉強捏攏的,不是句子濃縮得不合理,就是加進了累贅字。有時多一個字或少一個字都能產生隔的感覺。多一個字如走路隔了一塊石頭,會絆腳。少一字如隔了一道溝,跨不過去,需要橋。道路的暢通,既不能有石頭也不能有溝,石頭和溝都能造成通行障礙。聯語的多字少字之隔,往往是為了字數的對仗,補上了一個無效字,或減掉了一個有效字。除此之外,還有用字不當造成的隔。這樣的情況一般出現在因某字平仄不合用了另一個合聲的近義字頂班而欠融合,如“客來出門迎”的“迎”字的位置如果應該是仄聲,一般人很可能用“迓”字來代替,念起來感覺就不如“迎”字。又如,五年前我為李錦鬆先生新樓房落成撰一副賀聯。房子座落在臨街麵,主人是做生意的,故立意先說樓房之高,再說財源之廣。上聯是:“樓頭攀桂子,共語嫦娥,天上人間兩不隔”;下聯是;“堂內數銀花,相商趙帥,江南塞北一並收”(注:趙帥是財神趙公明元帥)。聯語撰好後,感覺還可以,尤其為對嫦娥這個神話人物。找出了趙帥這一神話人物我很滿意。但下句收尾“一並收”的“並”字處應是平聲才工,所以改用了一個近義字“同”字來代替。反複念了又念,總覺得“一同收”不如“一並收”口感好、響亮。思之再三,寧可錯一個聲,要就口感,依然用了“一並收”。
聯語流暢與否,直接影響到賞讀口感。聯語的流暢,忌生造,忌強捏,忌拚湊,忌晦澀。要如同長江之水順勢而來,險處飛流直下,平處舒緩而過,雖波瀾起伏,然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