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清風蕩懷·讀聯識吳夲

清風蕩懷·讀聯識吳夲

2021-06-30 23:03:25李奇菡 福建廈門對聯天地 0條評論

近來自學對聯,除了研究對聯的格律、煉字和意境外,對內涵獨特的對聯,也去探究其中的故事和道理。

不久前,有朋友給我轉來一則據說是來自台灣台南學甲慈濟宮的楹聯:“氣壯乎天,萬眾同參學甲地;血濃於水,千秋不忘白礁鄉”。一開始,我感覺這則對聯的措辭與大陸的常用詞相近,不太像是來自海峽對岸的筆調。朋友很肯定地說,這確實來自台南學甲,並囑我到對聯中提到的龍海角美白礁慈濟宮去看看,定有收獲。我在廈門海滄區工作多年,對坐落於青礁村的慈濟宮以及神醫吳真人的傳說有所了解,但未曾去過與青礁毗鄰的白礁村。這位朋友的話,使我萌生了以學習慈濟宮對聯入手,深入了解這位宋代傳奇民間醫生的念頭。


青 礁

周末,晴朗天氣很適合外出,我來到久違多年的海滄青礁慈濟宮。慈濟宮前殿正中主柱鐫刻著一副清嘉慶年間閩南名宦潘有為的楹聯:

千秋饗嗣,紹興桑鄉永保;

九轉功成,景祐橘圃長生。

此聯透露了吳真人的卒年,以及該建築物的落成年份。吳真人,名夲(音同“濤”),寫法與“本”字行書相似,今人多有誤讀誤寫。吳夲,生於公元979年,是為北宋太平興國四年,一說生地為安溪,隨家遷居至原轄於同安的白礁和原轄於龍溪的青礁等村落,拜師並自學成醫,懸壺濟世,術德兼備,救人無數。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因上山采藥失足跌落懸崖辭世。吳夲身後,其醫術和醫德仍為當地後世人推崇,在各種版本的傳說中,以及曆代王朝的累封下,漸漸神化。吳夲故後100多年,官至南宋高宗朝吏部尚書的青礁人氏顏師魯,奏請朝廷為吳夲立廟並獲準,於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在青礁建慈濟宮廟,至今已有860多年。

在青礁慈濟宮,有眾多稱讚吳夲仁醫仁術的楹聯,主山門的這副概括得言簡意賅:

歧黃獨步,讚神醫揚名遐邇;

貧富同仁,崇美德載譽古今。

吳夲是一位嚴守戒律的修道之士,南宋楊誌《慈濟宮碑》載:“不茹葷,長不娶,而以醫活人。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遠近以為神醫”。吳夲畢生業醫,對於登門的病人,無論貴賤,“悉為視療,人人皆獲所欲去,遠近鹹以為神”;他醫效甚佳,“按病投藥,如矢破的;雖沈痼奇恠,亦就痊愈。”。吳夲的名氣漸漸傳開,甚至還奉調進京入宮為太後治愈頑疾。他謝絕高官俸祿,一生甘於清貧,稱“吾誌在修真,拯救眾生,榮華富貴,非我所願”,立誌以醫術為百姓解除病痛,

《同安縣誌》有:“以濟人救物為念,而義不取人一文”,親自上山采藥,親手搗製藥材,崇高的醫德醫品流芳百世。在青礁慈濟宮前殿的這副聯,充分體現了吳夲在民眾心目中的至高形象:

量本帝王,曰容保曰懷保,保民用康欽聖德;

道參天地,為大生為廣生,生機不息仰神靈。

而在青礁慈濟宮後殿的一副曆史跨度甚長的對聯,則基本完整概述了吳夲從鄉醫到真人,由王侯而大帝的累封過程:

自有宋而元而明而清,千載長留藥石;

由真人為侯為王為帝,累朝頻賜褒封。

吳夲集道醫於一身,1171年,被南宋孝宗朝賜號“大道真人”,這也是“吳真人”、“大道公”這些稱號的由來。此後,南宋多位皇帝對其加封,級別越來越高。1195年,吳夲被冊封為“忠顯侯”;而宋理宗在位的18年裏,更是對其多次加封,由“康祐侯”到“正祐公”再“孚惠真君”,連升兩級,已超過了爵位,到達了君王的行列。到了明太祖洪武五年,賜號中加入職業內容,為“昊天禦史醫靈真君”;而明仁宗(一說為明成祖)直接將其升級到最高級“帝”,與皇帝同級別,封號很長,用詞極致:“恩主昊天金闕禦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保生大帝”這個響亮的簡稱,一直延用至今。封號中“恩主”二字,與這麼一則傳說相吻合:明成祖朱棣的文皇後患痼疾,朝內太醫久治不好,皇帝隻好下詔懸賞求醫,終被一道士治愈。朝中認為該道士是吳夲的化身或後世傳人,遂將宮中一隻石獅,送給白礁慈濟宮,俗稱“國母獅”。


白 礁

白礁村,與青礁村直線距離僅2.8公裏,但與青礁歸轄廈門海滄區不同,為漳州龍海市所轄。白礁慈濟宮比青礁慈濟宮早一年落成,與後者並稱為慈濟祖宮,因地點各據西東,俗稱西宮和東宮。

從東宮驅車前往西宮,跨出廈門進入漳州地界,僅用時幾分鍾。與東宮巍峨廣闊、氣勢恢宏相比,西宮則隱身於一片有些錯亂的農家民宅中,畫風迥異而精巧簡練。這是一棟三進宮殿式廟宇,布局奇特,垂簷複宇,翹翼飛角,中殿祭壇前置放的石獅就是傳說中的“國母獅”,因年代久遠,石質風化嚴重,獅身棱角已被歲月磨平殆盡,但依然威猛雄壯。左偏殿前的方型石柱上鐫刻著兩副藏頭楹聯,字劃刻成竹葉形狀,亦畫亦書,十分奇特。其一:

慈心施妙法;

濟世益良方。

其二:

保我德無量;

生民福澤長。

除這兩則對聯外,西宮的對聯與東宮相比,內容相近,但在數量和形式上偏於單薄,比較有故事的是刻於正殿後木柱上的這副:

聖德淵深,引線提針醫國母;

神麻澤溥,燒丹煉藥拯生靈。

對聯敘述了吳真人為太後治病時的手法,以及作為道醫,試圖以煉丹的方式為民眾製藥情景。白礁慈濟宮至今還保存著吳夲流傳下來的184個神方藥簽。在白礁西宮,我一直在尋找著與文中開頭提到的台南學甲慈濟宮對聯相呼應的痕跡,但因行程匆忙而未能如願,隻能通過看廟老人的敘述以及宮中贈閱的小冊子,來了解保生大帝如何飄洋過海,成為台灣民間的一個重要信仰。

明末,鄭成功以閩南為基地,醞釀反清複明,同時策劃收複台灣。1661年,白礁村300多名青壯年自號“忠貞軍”,隨鄭成功渡海驅荷。出征前,他們到慈濟宮包上一撮香灰帶在身上,以故土神灰作為護身符。為祈求海上風平浪靜,他們請出宮裏的一尊保生大帝塑像隨軍東征,並在台南學甲率先登陸,一舉衝破荷軍的防線。從此,保生大帝留在了台灣,成了忠貞軍及其後人思念故鄉和親人的精神寄托,他們仿建了家鄉的慈濟宮,並奉祀帶去的保生大帝塑像。保生大帝普佑蒼生的完美形象,漸漸地在當地深入人心,與媽祖、關帝和開漳聖王並列,成為兩岸同胞共同信仰的四大天神之一。在台灣,慈濟宮也越建越多,數量超過300個,成為僅次於媽祖廟的第二大廟。而台南學甲的慈濟宮,因供奉從白礁慈濟祖宮請去的保生大帝“真身”,而成為在台慈濟“鼻祖”。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一日,也就是忠貞軍登陸台南的紀念日,台灣各地保生大帝廟宮都要聚集學甲慈濟宮,舉行規模盛大的“上白礁”謁祖祭典活動,又因忠貞軍的義勇,所有才有了文中開頭那副“氣壯乎天”的對聯。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台灣信眾到白礁慈濟祖宮進香,漸漸成為兩岸交流的一大盛事。

多年以來,青礁與白礁因隸屬關係時合時分,對於東宮和西宮哪一座才是保生大帝的真正祖宮,一直存在討論空間。本次兩宮一日遊,在山門景點簡介、宮中擺放的贈閱小書,以及看宮人的描述中,均能夠察覺得到這一點。我以為,東宮和西宮親密毗鄰,同為吳真人行醫濟世的主要活動地點,是世界慈濟信仰的共同發祥地,更是海峽西東兩岸文化同宗同源、自古閩台一家人的最佳見證,二礁在保生文化的人文貢獻同樣意義深遠。於是不揣冒昧,擬一則對聯,作為本文結束:

水際有礁,慈濟傳芳,兩地何分青白;

世間無疾,保生佑海,一宮不問西東。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讀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