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經曆了不少生離死別的場麵,或寫或致悼詞,或發言追念故人。凡寫悼詞,必附上一兩副聯,在哀婉中,提升悼念之情。不能出席葬禮的,就趕出一兩副挽聯,甚至囑人趕製出挽幛送上,以示哀念。
今日忽聞,國內著名的天同律所創始人蔣勇律師英年早逝,他祈願的天下無訟(創立無訟品牌),還沒有實現,他推崇把彈簧壓到極限的理念,卻把自己壓到了極限,正所謂佼佼者易折。念於此,便出一聯曰:
簧極易折,天界無爭千裏遠;
君疲猝逝,人間有愛滿屏哀。
此聯既概括了蔣律師的人生追求“天下大同”,“人間無訟”以及他引以為傲的彈簧理論,又用“滿屏哀”表達了業界對此君的敬仰與懷念。
就在前不久,一個本家的長輩去世,當了一輩子村支書,深受愛戴,因工作原因無法脫身,遂安排自家兄弟送上挽幛:
教兒孫成器大功至偉;
為鄉親謀福浩月千秋。
短短兩句,既有頌揚,又有哀念,充分體現了楹聯高度凝練的特點,貼切而又脫俗。
在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後,先後撰寫了幾副聯,以示哀悼。寥寥數句,既概括了袁老偉大的一生,有反映出全國民眾的哀悼之情:
全民敬仰,雜交水稻澤三世;
巨匠隕垂,富庶山河淚九年。
赤金院士,全民敬仰,雜交水稻澤三世;
青履布衣,萬古永垂,溫飽山河淚九州。
南嶽傳噩耗,稻父升仙,國逝棟梁天地陷;
神州起悲聲,萬民垂淚,手擎飯碗海江翻。
前不久,一要好的朋友之父,年界96歲高壽而逝,遂送上一聯,以示哀悼:
見證滄桑百年,悲歡世味永無止,哀歌乍起;
曆經風雨千重,苦樂人生終有時,熱淚橫流。
用老人的世紀人生,苦樂滄桑,勾起親人的追憶,用哀歌和熱淚,反映親人的痛心與不舍。
今年春天,一個年長幾歲的同鄉,剛剛退休不久就溘然長逝,聞聽噩耗,甚是驚異。除了揮就一篇哀文外,還撰一聯,以示心中的哀痛:
邙嶺雨蕭蕭,任黃水東流,功名滿載升仙去;
伏牛風戚戚,看白雲西下,仁愛長留追夢來。
聯中用“伏牛”和“邙嶺”代表此君的來處和去處,用黃河東流和白雲西下指代人生的匆匆,用“雨瀟瀟”“風淒淒”表示人們的心情,用功名滿載和仁愛長留概括不平凡的一生。
一年前,本家的二爺去世,二爺生長在農村,從事過民辦教師和赤腳醫生,能寫會畫,還主持續修了家譜,為家族和鄉鄰做了不少好事。僅僅致個悼詞還不足以表示對老人家的思念,遂按照老人家生前所為,編寫了一副挽聯,並製成哀幛,既莊嚴肅穆,又用簡短的文字,讓人們瞬間就可以回憶起老人家的點點滴滴:
亦農亦師亦醫,德在一方常掛念;
非鳳非虎非豹,恩澤三輩永悲懷。
此聯連用三個“亦”,代表了二爺的職業和多能,又連用三個“非”,代表了二爺以凡人之身,做出了非凡之事,怎不讓人感念無比。
就在二爺去世不久,大哥突然去世,哀痛之餘,撰寫了兩副挽聯:
薄衣淡飯,養兒不怕勞作苦;
微語輕言,尊長猶嫌侍奉遲。
資聰命舛悶聲幹;
心善人勤負重行。
第一副聯,反映出了大哥尊老愛幼的品德,第二副聯概括出了大哥以身作則,任勞任怨,負重前行的高大形象。挽幛高懸,哀思滿滿。
去年初春,好友辛誌中的愛人突然電話傳噩耗,小我兩歲的老弟因心肌梗塞不治而亡。雖久不見麵,但在微信和不時發出了短文中,還是互致默念。好友突然離世,不免憂傷,遂冒雨返鄉,以聯致哀:
梨花淚雨,殘笛一曲哭辛弟;
柳葉驚風,哀樂三聲喚誌中。
琴弦猝斷,玉音隻在仙山有;
章句無僵,風骨長存雪徑留。
為人諧順,笑顏難掩心中苦;
落筆不羈,犀語自藏骨裏甘。
嘀嘀嘀嘀噠,雨中送友升仙去;
咚咚咚咚鏘,曲裏含悲夢筆談。
辛弟早年學笛子,絲竹之聲常聞,後以調琴為生。為人耿爽詼諧,文章信馬由韁,落筆不羈,即便是初見,也會留下深刻印象,久久難忘,突然離世,不禁讓人唏噓再三,這些特點在上述聯中均有體現。
在抗疫最關鍵的時刻,家鄉的副鎮長曹孟,以44歲的年齡,定格在抗疫路上,感念其愛民抗疫,揮就幾聯:
惜伏牛赤子,抗瘟路上殞身早;
恨玉塞春風,索命榻前送藥遲。
抗疫月餘家不入,英雄歸去霄峰咽;
扶貧日久客常思,天地崩塌鸛水凝。
歎英雄,春風未至乘風去;
瞧父老,苦淚已幹揮淚歌。
名縱無德,德高千丈;
實則超讚,讚自萬民。
勞心隻為千家樂;
殞命惟悲半世功。
氏曹門,胸中有夢千秋頌;
亡庚子,骨裏厚德萬世傳。
其中有兩聯,是從三國名人曹孟德聯想而來。二人名字僅錯一字,聯中以“無德”先抑,以“超讚”後揚,讓人過目不忘。另一聯則以二人同亡於庚子年,以一副嵌名聯,借曹孟德的蓋世大夢,提升曹孟的愛民之心,報國之夢。
在著名作家二月河去世後,感念於曾同框相聚,一麵之緣,遂出一聯,以示懷念:
朔風如颶,搖落九天文曲,人間丟赤子;
南郡似淒,仰尊二月河神,仙界奪魁星。
類似的挽聯還有許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習聯幾年來,其實也是在不斷摸索和嚐試,用挽聯的哀婉,悼念逝者,用挽聯肅穆之外在形式,記述逝者的人生經曆和功德,表達出其他文體無法表達之意,在一個極其特殊的場合裏,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幾年下來,感到挽聯並不難寫,關鍵是要把握住人物的特點,否則就可能陷入言之無物,空悲切的套路。謹以此文,向各位前輩交卷,與諸位聯友共勉。
江孔順,1963年生於河南省西峽縣, 黨員,1988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政治係,法學學士。曾任中原製藥廠團委書記、黨支部書記,現任北京市京師(鄭州)律師事務所股權高級合夥人、黨支部書記,神護江企業法律顧問中心主任。
擔任河南省律師協會律師關愛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省直律協律師權益保障工作委員會委員,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兼職法學教授,河南農業大學、升達學院兼職校外導師。多次榮獲河南省律師行業優秀黨員,河南省優秀律師稱號。受聘擔任河南省直機關工委、鄭州市鄭東新區管委會、鄭州市鄭東新區管委會龍源路辦事處、鄭州雪麥龍香料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雲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法律顧問。
中國楹聯學會、河南省楹聯學會、河南省青年攝影家協會會員,西峽縣詩詞楹聯家協會副主席,鄭州市西峽商會理事。詩歌、散文、楹聯作品散見於花洲文學,詩聯家雜誌,聯齋等新媒體。作品集中展現了對家鄉的熱愛,對祖國發展和改革開放成就的謳歌,對家鄉振興鼓與呼,對父母親情的感恩,對根親文化的探索與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