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公認的楹聯大省。從王船山開始,經陶澍、魏源,至中興三大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再到王闓運、李篁仙等人,湖湘名人使清代的楹聯創作達至頂峰狀態。清末民初,長沙四大名校創校初期的教育家符定一、黎尚雯、郭宗熙、黃銘功等一批名士亦屬當時楹聯大家。
2004年,湖南省教育考試院考務細則提倡“每個考點大門都要張貼對聯”。這無疑是賡續先賢,複興傳統文化的一項很好的舉措。每年高考期間,湖南考點對聯也的確成了全國的焦點。從社會反響來看,也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近20年來,各考點也的確湧現了不少佳作,令人印象深刻。
2021年高考在即,長沙各校考點聯又新鮮出爐。一睹為快之下,感覺年年歲歲的不足之處依然如故,且四大名校的作品尤為明顯。著眼於改進與發展,覺得有必要提出來,並提點不成熟的建議。
一.重複著的“不足”需引起重視
長沙各考點的對聯,絕大部分由本校語文老師或學校領導撰寫。縱觀曆年作品,絕大部分在切題應景方麵都還做得不錯,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麵都達到了較高水準,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遺憾的是,這些不足每年都較普遍地存在,且並未逐年改進。
試重點以2021年四大名校的作品為例,來分析這些不足,以期引起足夠重視。
1.遵守格律不嚴
高考考點聯既有其實用價值,又當起示範作用,以嚴格遵守格律為宜。最近幾年,都有社會聯家撰文指出長沙市高考考點聯有相當一部分在遵守格律方麵做得不到位。然而,這種連續的指謬和提醒卻收效甚微。
長郡中學考點聯:
道出郡庠,樸實鑄魂,百載鐮錘光赤縣;
躬逢新考,沉毅酬誌,八方星火照寰球。
“實/毅”節奏點皆為仄聲。“樸實沉毅”是長郡中學的校訓。將其拆分開來安排到聯句中且要做到合律,有自對等多種辦法。可長郡多年來已數次如此違律操作而未加變通。
明德中學考點聯:
百年有成,展卷同書中國夢;
萬仞無界,揮毫再賦赤子情。
“國/子”處亦平仄不協。此外,還有梅溪湖中學、稻田中學等的聯作也存在同類問題。
誠然,對聯也有“破律”的例子存在,但那是有章法的。一般來說,著眼於作品整體效果的突出,當字詞逢“無可更替”處,或表意有“奇崛”處,或“摘句”和“集句”,或采取“意對”和“渾括對”,權衡之下才選擇“破律”,並非任意句子可以隨心所欲選擇。
2.文理邏輯不通
文脈流暢,文理通順,邏輯嚴謹應當是對聯的基本要求,而我們很多考點聯卻禁不起推敲。
比如上麵的長郡中學的上聯前後銜接就有問題。“百載鐮錘光赤縣”之“道”出於長郡?這顯然不符合事實。即便是嶽麓書院有“實事求是”存焉,也不敢說如此大話。
再看湖南師大附中考點聯:
千尺新梧春秋代序
一椽鬥筆俊彥登程
上聯本意是“春秋代序,新梧千尺”。此處句子倒裝容易造成誤讀。
下聯的“筆”已經用“鬥”來修飾了,再用“椽”來修飾一次,不但不太通,還非常別扭。前人常用“如椽巨筆”自有其原因的。
再看長沙市一中考點聯:
百載何慷慨,熱血著春秋,再造堯天禹甸;
三湘此風流,丹心昌禮樂,齊鳴玉振金聲。
“金聲玉振”本意指以鍾發聲,以磬收韻,詞內已經包含動詞了,前麵再用“鳴”字,顯然就不通了。前人在使用此成語時,未見有如此造句者。如劉勰《文心雕龍》:“至若夫子繼聖,獨秀前哲,熔鈞六經,必金聲而玉振。”
3.語言大而無當
聯語多求雄兀,但前提是要切寫作對象,且言之有物,詞豪而有根蒂,切忌大而泛之,立足不穩。否則,不但顯得不切實,還成了“虛傲”或“幹嚎”。每年,長沙諸聯皆有不少這樣風格的聯語。
雅禮中學2021年考點聯:
即登大雅開天地
當啟宏圖貫古今
上聯較為切時切境,且與“雅禮”隱隱相關。下聯卻成了有些脫離地心引力的大話套話了,不但扣得不緊,還顯得無特色。雅禮及南雅的考點聯出自同一人之手,長年堅持“七言”不動搖,惜乎多落此“泥沼”之中。
長郡聯的“八方星火照寰球”亦屬大而無當之語,且與上文銜接也不理想。
其實聯是越短越難寫好,駕馭好它需要國學底蘊深厚,且發自身機杼之吐屬能力要強。即便是百年前的四大名校聯家來寫,年年短聯而要有特色,恐怕要撚斷老先生們的所有胡須了。
4.價值取向不明
一副優秀的、特色鮮明的考點聯應該具備什麼,它的“批評範疇”是什麼,創作者們大多缺乏高階的“價值判斷體係”作支撐。
筆者在魯曉川等先生的基礎上,對清梁章钜、梁恭辰父子編著的《楹聯叢話全編》,清末民初吳恭亨編著的《對聯話》這兩部最受聯界推崇的“聯話”進行了統計和研究,總結出古人對聯批評及價值判斷的範疇可以比較集中地概括為:工、諧、雅、切、渾、傑(新、奇、雄、秀、樸)。
工、諧,即對仗、平仄要守格律。雅,即“古雅”,包括儒家之“正雅”,講求思想之正、題材之正、遣詞造句之正、氣象風格之正;道家之“逸雅”,講求高標絕俗、自然率性。切,即契合主題或表現對象。渾,即作品不事雕琢,毫無斧鑿之痕。傑,即超出一般的,追求或“戛戛獨造”,或“巧不可階”,或“博大沈雄”,或“秀逸雋妙”,或“辭質旨深”等等。這裏舉幾個古代貢院的優秀聯作為例。
阮元題杭州貢院聯:
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後;
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
陳弘謀湖南貢院聯:
矮屋靜無嘩,聽食葉蠶聲,敢忘當年辛苦;
文星光有耀,看淩雲驥足,相期他日勳名。
左宗棠題甘肅貢院聯:
共賞萬餘卷奇文,遠擷紫芝,近搴朱草;
重尋五十年舊事,一攀丹桂,三趁黃槐。
長沙各校考點聯創作者在有些方麵還是有自己的講究的,但價值觀不係統,站位不高,追求帶有盲目性的情況還是較普遍存在。整體來說,在語言的文雅適度;用典的自然得體;主題的若即若離;作品的渾然天成等方麵,與古聯相比還有較明顯的差距。
以上歸納的,隻是存在比例較大、延續時間較長且無明顯好轉的方麵,其他不足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整體質量停滯不前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通讀了從2004年至今的長沙各校考點聯,感覺整體質量不是一個上升或起伏的曲線,而基本是一根平行線。客觀地說,這些聯作尚不能與湖湘熱土很好地相稱。它們每年作為代表作展現於全國聯友和讀者麵前,是比較丟湖南麵子的。各大對聯群中的指謬評語,多年來筆者已屢見不鮮。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並期改變現狀。
1.改進創作者自我提升動力不足,偏於自信的問題
作者們大多是名校的語文名師,多少有一定的優越感。故大多隻是略微了解對聯常識,相信憑自己的底蘊和功力,已是個中高手,足以勝任。
孰不知,對聯雖是最為短小的文體,要駕馭好它,做到出色,卻殊為不易。既然接受了這個任務,不斷學習提高還是很有必要的。深入一點了解、熟悉對聯格律要求;熟讀一定量的古代名聯,尤其是貢院聯、書院聯;針對對聯創作豐富相應知識;日常作適當的實踐……是應做的功課。
2.解決創作者自我封閉,未能較好融入詩聯界的問題
每個地區都有楹聯家協會,有一批浸淫此道頗深的聯家。尤其是長沙作為省城,彙聚的詩聯名家更多。從作品最後的結果來看,創作者們主動融入詩聯圈子,與名家探討、打磨作品的情況應該是比較少見的。另外,各地楹聯學會在發展學校寫聯作者加入協會、壯大隊伍方麵,也還是短板。
須知,上述符定一、黎尚雯、郭宗熙、黃銘功等名家當年可既是教育家,又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創作者們,何妨一出校園?
3.改善省教育考試院缺乏平台打造和質量把關的問題
湖南省教育考試院作出了考點掛聯的要求,卻缺少足夠的跟進服務和把控。比如,與湖南省楹聯家協會或長沙市楹聯家協會合作開設“考點聯撰寫培訓班”,為各校培訓幾個實力作者。又如,每年先收集各校擬張掛的對聯,邀請名家把關,認可之後才允許使用。再如,確定好的作品,邀請著名書法家或聯墨高手撰寫,使湖南考點聯既展現內容之美,又展現書法之美。諸如此類的工作,建議適當開展或推進。
在全麵複興中華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湖南在懸掛考點聯方麵已領風氣之先。十八年過去了,一個孩子也成長為了高考學子,此事自然應朝著“領好風氣之先”的目標邁進。考點聯是具備多重功能的“示範工程”,自然應該要按高標準來要求,長沙各校尤其是四大名校理應是示範工程中的“標杆”。願諸君齊努力,年年都捧出一批與“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遙相呼應,令先賢也頷首而悅賞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