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賈植芳《中華對聯大典》序文節選

賈植芳《中華對聯大典》序文節選

2021-05-24 23:11:12賈植芳青青導讀對聯雜誌 0條評論

圖片

近些年來,坊間聯書可謂熱門書類。考察這些聯書,多半從實用、通用以至於‘活學活用’上著眼;還有些為的是‘創收’(這種把學術當成經濟手段的做法,隻能使人浩歎)。應當指出,不注重出版物的學術品位,就沒有其自身的個性和特色。另一方麵,已出版的幾種大型聯書,都是按內容與類別編撰的,尚未出現文人聯的大型專集。這主要是長期以來,對文人聯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係統的收集、整理、考訂,尤其不重視對作者生平的考察和介紹,這就影響了研究對聯的深度和廣度,也影響了對聯史的整理與編寫,影響了對作品進行恰如其分的評析。所以,當我讀了《中華對聯大典》部分書稿後,覺得此書編纂的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建設工程。這部書既是工具性的讀物,又有文獻史料價值,並且有很高的欣賞把玩意義,是一部嚴謹的專題學術性著作,填補了對聯類書的一項重要缺門。可以這樣說,把對聯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作為一門學術來觀察和研究,當以聯壽此書為嚆矢。

..........

當然,這些文人聯散布麵廣泛,既有載之文集、雜著的,也有見諸各類生活場合的。搜集、整理工作本身,同樣是一個繁巨的勞動過程。對於作者,對於題吟贈挽對象,對於寫作背景,都得一一詳加考訂著錄,非短期內可以奏效。僅就人物而言,其中固然有青史留名、口碑載道的曆史人物,更有名不見經傳,難於查考的小角色。又因為每副對聯的背後,都有段曆史因由,甚至是一則纏綿悱惻或悲壯熱烈的故事。這就使讀者不僅知其然,而且也知其所以然。這其中不僅有豐富的密集型的曆史信息,也使讀者對某些曆史人物的才學、人品,多了許多見識。可見,編著者在這些努力成果的背後,更有無數的辛勞與奔走。從保存這一特殊的文體而言,這部書已基本完成了著錄文獻史料的任務,其中缺失不明之處,當有待於今後的繼續尋覓與查找,但從現在它所具有的宏大規模與氣勢來說,已使人感到驚喜與欽敬。

........

古人雲:‘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誌。’觀乎聯壽的治聯精神與業績,我認為這句古語可謂恰如其分地勾勒出了他的精神世界與治學風格。在這裏,作為一個同好者,我願以這篇拙文做中介,把這部洋洋大觀的《中華對聯大典》,鄭重地推薦給廣大的海內外學術界與讀書界。


圖片

▲南昌大學龔聯壽教授上世紀90年代訪學複旦期間,與導師賈植芳教授、師母任敏先生在一起。壁間中堂係伍蠡甫教授繪贈;對幅為賈先生八秩華誕時,周斌武教授書寫、龔聯壽撰賀的集句聯:

倔強猶昔,不易行,不傲物;

沈吟至今,無伐善,無施勞。


賈植芳(一九一五——二零零八 ):山西襄汾人。曾赴日本東京大學學習,早年從事文藝創作和翻譯。曾任《時事新報》文藝周刊《青光》主編。一九四九年後,任震旦大學中文係主任,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複旦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一屆副會長,上海比較文學研究會第一屆會長。有《近代中國經濟社會》《賈植芳小說選》《劫後文存》《獄裏獄外》《賈植芳致胡風書劄》《賈植芳文集》等。譯有《俄國文學研究》等。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賈植芳中華對聯大典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