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八年(1892)2月15日,北京,李鴻章李中堂大人府。
光緒年間,李鴻章極為清廷所倚重,以大學士兼署直隸總督。在任之時,適逢其七十壽誕,各方爭送壽聯,而李必親自過目。到了生日這天,聯將掛齊時,李鴻章卻命差官留一個位置出來,說是尚有一聯還未到。這差官大奇,笑問道:“中堂大人,這個,敢問是何人之聯啊,還得給這位爺專留一個位置出來?”李鴻章撚須微笑道:“嘿嘿,翁尚書也。”他口中的這位翁尚書,乃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的常熟翁同龢,因其曆任戶部、工部尚書及軍機大臣等職,故李有此稱。其人工詩,善畫,尤以書法名世。李鴻章與其說是在等他的聯,不如說是在等他的字。
果然,正午時分,翁同龢的壽聯送到。李命差官掛上去,是一副五言聯:
壯猷為國重;
元氣得春先。
隻見這副聯墨結體寬博開張,風格樸茂雍容,筆畫剛勁有力,蒼渾遒勁,不由喝了一聲彩,再眯著眼細細品味著這副聯。上聯,壯猷,指宏大的謀略,語出《詩·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猷。”是讚譽李鴻章,說他宏大的謀略為國所重;下聯,則是以李鴻章的生日做文章,因李生在立春前二日,故雲“得春先”,此乃清人壽聯之中常用的手法。隻聽眾賓客之中有人大聲喝彩:好,好!過了好一會兒,李鴻章才輕聲點頭道:不錯。這一聲“不錯”,隱隱透露出了一絲絲的失望,或許是此聯華貴富麗有餘而風流靈動不足之故吧,李鴻章並未覺得十分滿意。
正此時,差官拖長了嗓子高聲稟報:“湖廣總督張香帥壽聯到……”
李鴻章大喜:快迎進來,快迎進來……差官口中的這位張香帥,正是大名鼎鼎的張之洞。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時為湖廣總督,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他二十七歲時中進士第三名探花,不用說這學問肯定是好得很的了,他遣人送了壽聯到,李府上下賓主數百雙眼睛都巴巴地等著看這位“探花郎”的手筆。差官打開大紅壽聯,然後小心翼翼掛了上去,隻見張之洞聯雲:
四裔人傳相司馬;
大年吾見老猶龍。
上聯的四裔,本指幽州、崇山、三危、羽山四個邊遠地區,引申指四方邊遠之地。此處之“相”,指古官名,百官之長,即後來通稱之宰相。因清代無宰相之職,乃大學士行使宰相之職,李鴻章即為此例。司馬,則是指宋代宰相司馬光,司馬光複起為相後,周邊國家吩咐其邊境不要輕易對北宋挑起事端,因為中國相司馬了,出自《宋史》:“遼、夏使至,必問光起居。敕其邊吏曰:‘中國相司馬矣,毋輕生事,開邊隙。’”此處將李鴻章比作司馬光,是給予了他極大的肯定。下聯之大年,也是切合李鴻章之生日,大年即元宵,謂其生日適逢元宵。猶龍,謂道之高深奇妙,如龍之變化不可測。語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去,謂弟子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將李鴻章比作了老子一般的人,像龍一樣的深不可測;老子姓李,又切其姓。此聯固然亦佳,然上下聯都是借賓定主地吹拍李鴻章,巧則巧矣,然無甚新意,較之翁同龢之作似略有不如。
忽差官又捧進來一副聯,大紅紙裹得緊緊的。李鴻章問道:這又是誰送的?那差官說了個名字,李鴻章一聽,不大熟悉。他知道自己生日,無論京官還是外吏都爭著送壽聯,這幾日府上收到的聯,就有不少是不認識或不熟悉的人送來的,因此也不在意,淡淡地道,掛上去吧。那差官一看,前麵已經全都掛滿了,隻好在末座找了個地方將這副聯掛了上去。李鴻章遠遠地瞧著他掛,待得把那副聯展開,把那十二字看完之後,忍不住大喝了一聲:好!隻見此聯雲:
天生以為社稷;
人望之若神仙。
上聯,乃是把李鴻章比作了中唐名將西平王李晟。李晟在禦寇擊胡的前線,從基層以戰功升遷,有“萬人敵”之稱,中晚年平內亂、安天下,出將入相,受封西平郡王,德宗皇帝曾曰:“天生李晟,以為社稷,非為朕也。”下聯,則是把李鴻章比作了中唐的鄴侯李泌。李泌輔佐肅宗、代宗、德宗三代大唐天子,在德宗時入朝拜相,參預內政、外交、軍事、財政等方麵的籌劃,保證了貞元時期大唐帝國的穩定,李泌博涉經史,精研易象,善作文章,尤工於詩, 他曾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望之如神仙中人。”此聯深得李鴻章喜愛,大抵有二:一則此聯乃集句,眾所周知,集句者,非博聞強記不能為之,而要集得如這般妙,非但要學養深厚,還須得有第一等的才情;二則此聯乃分別從文武兩方麵來讚譽李鴻章,既合李之身份,又合李之生平,且所借之賓、所定之主皆為老李家之人,暗切其姓,如何讓他不喜?那日李府上下賓客乃各部官吏,都是科考過來的,都是詩詞對聯的專家,當時一聽中堂大人叫好,再一看此聯,不由得個個欽服,禁不住都喝出一聲彩來。
事後,李鴻章八方打聽,才知道此聯出自於自己的同門——俞蔭甫之手。關於李鴻章和俞樾,他們的業師曾國藩曾這樣評價過:“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拚命著書。”那位李鴻章不大熟悉的外省疆臣為了要送個好聯給中堂大人,專程找到了這位拚命著書的俞樾。蔭甫先生微一沉吟,寫下此十二字,然後張口索價,伸手要錢:一字百金,錢貨兩清。那疆臣也是識得好歹之人,當下二話不說,掏出了一千二百金。果然,此聯博得一個滿堂彩。
作者簡介:文偉,號一散人,重慶人氏,當代“聯壇十秀”之一,現任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研究院副秘書長,重慶市楹聯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多次擔任全國楹聯賽事評委、央視全國春聯征集及安徽經視春聯征集評委;獲多次全國應征聯賽等級獎,並獲2006年度“中國對聯創作獎·金獎”;首屆汨羅江文學獎九章獎;2012年《人民文學》散文征集一等獎等。